中国吴文化典故探密系列之
中国报道走进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伯渎河(泰伯渎)
中国报道讯(记者吴蜀丰特约撰稿 李洪昌 程红)【编者按】位于江苏省无锡境内的伯渎河是中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具有3200年历史,享誉独具风韵的“江南水弄堂”中国运河的“绝版地”,“东方民俗的艺术走廊”。无法复制的原生态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中国活态运河博物馆”,最纯粹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被誉为“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神奇的东方之旅”。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商朝末年,三让王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在中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泰伯在梅里落户,率领土著开凿河道,即今天伯渎港,已有3200年历史。清名桥附近,有运河分支,流经江苏省的梅村镇至常熟,这就是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到鹅湖。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伯渎河。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泰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曰“故吴”。泰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
相传泰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无锡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泰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几千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泰伯,一作太伯,姬姓,商末歧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 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泰伯与弟仲雍同避江南,定居在太湖边的梅里(今无锡梅村)。土著居民来归附者有千余家,奉立泰伯为当地的君主,称吴太伯,自号“勾吴”。
3000多年前的荆蛮大地,沼泽居多,《史记·吴泰伯世家》中提到当时的土著居民好多以入水捕鱼为生,因“常在水中,故断其发,纹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泰伯三让王位,南奔荆蛮来到无锡梅里后,入乡随俗,断发纹身,除了表示不再回去继承王位的决心外,也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当时江南荆蛮地区与北方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在与当地居民打成一片,且传授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和中原礼仪文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泰伯不失时机地带领当地居民克服重重困难,开挖了江南地区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和九条支流,改“以堵为疏”。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使荆蛮地区得益匪浅,原来的沼泽地现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出现了飞跃的新局面,泰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爱戴和拥护,于是“归之者千余家”,建立了勾吴小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又促使商业的繁荣,而伯渎河正好是一条极为便利的水上通道。伯渎河是泰伯、仲雍智慧和魄力的体现,是泰伯、仲雍和广大当地人民同甘共苦、鱼水相溶的结晶,它对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吴国的逐渐强大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据说三千多年前,身处陕西中部的周王朝,当时的统治者,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泰伯,二儿子仲雍,三儿子叫季札,而最喜欢的是季札的儿子,心里想把王位传给他。但按照传统,王位应该传给长子的。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长子泰伯为让王位,只身来到当时的荆蛮之地,江南的梅里。泰伯的到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始开荒种地,养殖家畜;他也入乡随俗,断发文身, 和当地的蛮民打成一片。而江南地势低洼,水灾严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带领蛮民,疏通了当地的水系,形成了一条绵延上百公里的水道,叫做“伯渎何”。并且在古梅里建立了都城,成为吴国的始祖。他逝世后,当地人就是通过“伯渎河”,把他移葬在“铁山”(现在叫做“鸿山”)。为了纪念他,当地人在古梅里为他建立庙宇,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九,泰伯诞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祭奠这位开发江南的功臣。
泰伯修建开凿的“伯渎河”,后来向西与无锡的大运河贯通,从而构成了锡东地区水上运输的主要通道,泽利世代。这条古运河,河水清澈,水草、游鱼、螺丝历历在目;人们在河旁淘米,洗菜,浣衣;夏天大人小孩在清澈的河水里嬉戏,一片生机昂然。
目前河两岸虽历经岁月变迁,但依然还保留着近1000米清代至民国甚至更早时候建造的前店后坊式的古民居建筑群,它们鳞次栉比地排列于河道的两旁,原生态的特质朴素但却鲜明;老作坊、旧厂房,在一处处沿河而生的工业旧迹中,当年的工商繁华依稀有迹可寻;而由寺、塔、河、街、桥、窑、坊众多景观组成特色环境,构筑了独具风韵的“水弄堂”,成为古运河“精华中的精华”,构成了一幅浓郁的民俗风情特色运河图,被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誉为中国运河的“绝版地”,“东方民俗的艺术走廊”。这是无锡古运河上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任何城市的古运河都无法复制的原生态历史文化景观。正像万里长城的精华在八达岭一样,千里运河的精华也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水弄堂”里。
2007年后,无锡市政府在这几十公里的古运河两岸建设生态风光带。人们将流经古镇的伯渎河两岸的石驳岸全部驳好,并且按上了石栏杆,旁边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在两岸,种上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在河中竟有不少游泳爱好者。尤其在入夜后,两岸的路灯,石驳岸上的霓虹灯,交替闪烁,河面上,显得波光粼粼,景色非常美丽。伯渎河两岸是人们散步休闲旅游赏景的好去处。
无锡委市政府明确河道综合整治和断面水质达标目标后,新区全面开展了沿河排污口封堵工作,在永久管网未建成之前架设临时污水管,埋设化粪池收集污水,确保不向河道排污;沿河岸环境综合整治也全面展开,着手取缔干、支流两侧的住家船、岸脚垃圾、废品收购站、规模化畜禽养殖及违章建筑;同时积极开展以水浮莲种植为主的生态修复工作。按照新区确定的目标,2009年9月梅村大桥断面水质要达到省小康社会考核要求;2010年伯渎港水质达到《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形成良性的水生生态系统。新区下一步将从截污、清淤、调水、修复、景观入手,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断面水质的全面达标。
2009年3月25日正式开游的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占地约44公顷,是无锡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无锡著名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区由两条交汇呈“丫”型的千年古河和两条沿河古街构成,荟萃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被誉为“中国活态运河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是有着古运河“绝版精华地”美誉的“江南水弄堂”,明清时期的古窑、古宅、古桥、古街、古巷、古庙、古寺、古塔、古码头等历史文化景观。“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最纯粹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沿岸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这里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廓。作为吴文化和近代民族工商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名流辈出、人文荟萃、生机无限。这里聚集了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清名古桥、伯渎古港、张元古庵、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被誉为“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神奇的东方之旅”。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游这条河写了《夜泊伯渎》七言诗;“秋满梁溪伯渎川,尽人游处独悠然。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酒船。桥畔柳摇灯影乱,河心波漾月光悬。晓来莫遣催归棹,爱听渔歌处处传。”伯渎港就由此处流入京杭大运河。走上桥顶往东看,仿佛望得见吴墟里的古吴事。旧时由无锡去梅里是摇船去,从桥下过。城里人叫这条河为伯渎港,乡下人叫伯渎河。它是笔直往东,就像拿直尺打出来的,径直通往苏州那边的漕湖。如今叫梅村的梅里,在伯渎河的中点,距河口二十余里。北宋《太平寰宇记》称:“泰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为立庙于渎侧。”指明这是一条人工河,其开凿者正是第一代吴王吴泰伯。且这条河自古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无锡的伯渎河,是我国文字记载最早的运河。伯渎河它不仅是吴氏先祖泰伯公﹑仲雍公的后裔以此引誉为荣,也是华夏文明之幸事!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