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森徐阳八景诗
一、鹰峰逐月
飞来翠巘耸峥嵘,鸟道盘空捋太清。
绝顶回翔抟兔镜,千寻突兀逼鹏程。
锋芒乱割蟾光碎,岭角斜窥桂魄生。
此去广寒应路近,摩天睥睨俯蓬瀛。
注:鹰峰岭,又称尖山岭,现改属海康县,在徐城镇北40公里处,因峰顶似傲首栖息之雄鹰,故名“鹰峰”。岭高峻,顶有古榕树、古岩洞。古人雅称“鹰峰啄月”,系徐阳八景之一。
二、雁塔嘲风
上逼扶摇啸晚晴,浮屠万仞卓危城。
塔铃语月重霄炯,风铎鏖空夜气清。
对阁松涛频答响,倚栏天籁细传声。
题名人往留遗迹,尚讶霓裳奏玉京。
注:登云塔位于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破土奠基,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塔体为八角棱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顶层内室直径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190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每层均有线砖和牙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360多年,至今古塔风貌依然。
由于塔处县城中心,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丽日晴天,还可远眺南海千帆,琼岛风光,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
古塔是徐闻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它为研究徐闻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宝贵的实物。1983年3月,徐闻县人民政府宣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石门玉立
琅玕卓笏耸嵯峨,翠璧扪天巨臂磨。
紫气浮空双玉笋,瑶光映水一青螺。
琼芝烟暖炊丹灶,琪树春深挺碧柯。
石室云间仙迹杳,蓝天月影泻金波。
注:石门岭,在徐城镇西5公里处,因岭上原有二巨石对峙若门而得名。岭海拔33米,方圆约5平方公里。岭顶有一口天然池塘,常年积水,面积约1500平方米,四周巨石竖立,奇形怪状,相传为古火山口。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该县绅士钟世盛捐款筑堤储水。池水澄清,四时不涸,可灌岭边田地百余亩,可供石岭村人畜饮用。原有“贞女台”、“仙人洞”古迹,历代游人墨客至此多爱即兴题诗,旧县志因之美称“石门玉立”,而列为徐阳八景之一。
四、水心冰壶
冰心皎洁水为神,清净风光信绝伦。
淡宕一泓尘外境,玲珑四辟镜中人。
瞰波雪影琉璃澈,濯魄晶光面目真。
冷看此中无熟客,世间能戴那容身。
注:“能戴”二字可能有误。水心冰壶——南门塘 南门塘在徐闻宾朴古城南门外,清宣统三年(1911)《徐闻县志》记:南门塘,旧名月池,在县城南门外,明隆庆年间知县谢朝舜买田凿池,万历三年(1575)知县张师益鸠工成之,周围二百余丈,深丈许,中建水心亭,匾曰“水心冰壶”,万历十二年(1584),知县蔡宗周伐石梵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知县孙挹复加浚深运石环砌。
古代知县笃信风水,几乎同出一辙。《知县应世虞生建登云塔记》说更是太清楚不过了。县志也记:“正德庚午(1570)知县汪泽,听堪与言,填塞北门”,建登云塔也是明显一例。
据传,谢知县开挖南门塘,也是听信风水先生之言,无论如何也要把县城的地理形势弄成个前塘后岭,古县衙前边是南门塘,后边垒起座观音山,观音山又建座观音楼。人造风水,不伦不类。
殊不知,有了南门塘,加上城内塘、圣殿塘,城内塘又与南门塘相通,中间有座通惠桥,小县城便大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于是南门塘成了风景名胜,石堤、石道、一塘清水,塘中有亭、桥、配上古城墙等等,果然令人眼中生辉。南门塘挖成后,明嘉靖辛酉 (1561)举人、兴化府通判邓邦基写了篇《城月池记》,把南门塘四时景色描绘行美伦美奂,耐人寻味。
尽管当时挖塘的知县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的行为效果,却值得人们称道。他们给后人营造了美丽的风景名胜,无形中做了件好事。除此,明隆庆六年(1752),知县谢朝舜抗倭有功,明万历二年(1574)知县张师益在雷州三县第一个写出徐闻县志,成了该县最早的一部县志,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孙挹编修过县志四卷,于是他们都成了方志中留传的循吏“名宦”,为后人所感怀。
五、灵壶瀑布
玉龙跃下水潺湲,乱瀑飞泉绕洞门。
溅石倾珠飘雪浪,穿崖喷雹动云根。
千寻匹练疑虹挂,万丈银河似马奔。
为挹清流澄俗虑,烟波一帧涤吟魂。
注:鲤鱼潭,在徐城镇西北15公里、现鲤鱼潭水库堤坝下沿迈菜溪西1公里处。旧称“灵壶天”,又曰“龙潭”。相传潭底有蛟宫,因蛟属鲤鱼精变故名。该潭呈盆状,常年积水,面积约300平方米,两侧为弧形石壁拥抱,壁离水面最高处约20米,最低处约15米。潭上大石卧立多姿,溪水至此悬泻直落,水位落差15米,其势如瀑布,声似风雷,景致雅美,被称“灵壶瀑布”而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刻石题诗者众,但因年长月久,水流风化,难以保存。现潭两侧山峭壁上仍有“地出水龙飞”石刻,字迹依稀可辨。
六、髻岭梳妆
窈窕烟寰媚夕阳, 泉流玉佩响叮当。
峨嵋雨洗香膏腻, 螺髻云梳卷发长。
竹粉敷容风刷鬓, 梅花点额露凝妆。
最怜晓月窥山角, 半面浑疑雾里藏。
双髻岭,在徐城镇北三十五公里,今徐闻县北界与海康县南界接合处。岭阔3平方公里,海拔212.7米,突起南北两峰,高50米。形似丫头发结;故名“双髻岭”,北髻属海康,南髻属徐闻。 清宣统《徐闻县志》以此称“髻岭梳妆”,载为徐阳八景之一。相传有游士至此题诗云:“年年常唤作丫头,何不梳妆出嫁休”。刚写二句,笔干无墨,游士下涧取水,这时山神出来续写后二句云:“只因求媒未曾得,岩前空留万余秋”。竟成绝句留传后世。
七、瀛岛联璧
瀛岛三山玉殿深,珊瑚碧霭郁森森。
珠宫贝阙神仙观,琪草瑶花宝树林。
瑞拥琼楼云散锦,日翻晶彩海浮金。
兜罗锦布珍奇错,抱璞真人独枕梦。
三墩,在徐城镇南10公里处的海面上,系三个小海岛,分别称为头墩、二墩、三墩,总称“三墩”。附近还有一小沙墩,名娄时墩。头墩靠海岸最近,退潮时可行上墩,二墩次之,三墩较远,必乘舟渡水方可达。墩上有古庙古井遗迹,清时人美其名“龙泉淡井”。三墩连环,立于海峡之中,景致非凡,雅称“瀛岛联璧”。
徐闻地处临海,但绝非蛮荒之地。明徐闻乡贤邓邦基《城月池记)赞:“吾邑山水故称奇胜,左磐石龙,右居石虎,三墩宾其南,双磐主其北,群山丛辏,委蛇迤迤。而大海绕其前焉。萃律汪洋相距,百里许联如走练,莹如玉壶,芙蓉紫盖,监湖白云,与之博巧斗奇,真天地间有数山川矣。”古志记:徐闻城,汉元鼎置海边讨网村,前临大海峙三墩。可见三墩历史由来已久。但讨网村名已佚,唯存三墩芳名不改。
三墩是古讨网港的天然屏障,雅号:瀛岛联璧。三墩连环,犹如三块玉璧,浮悬在蓝天碧海之间。天晴日丽,光彩照人。月明星稀,烁放光华。电闪雷鸣,天阴雨湿,三墩更如玉璧生辉。三墩各岛,虽四面环海,然每墩均有泉井,古人称为“龙泉”。传闻为海上三仙女的心泉,泉水清明透彻,甘醇可口,人们在岛上耕作,打蚝捕鱼,酌泉煮膳解渴。天晴日丽,有缘有运后生哥可在泉面发现仙姑倩影。
二墩南滩,龟石成群,维妙维肖。有龟男龟女嬉闹追逐,或相对传情,或缩首养神,或仰头闻风。相传古罗马国为汉朝进贡神龟一对,到得三墩,窥见此地景致气候迷人,故挣破龟笼,潜入海中,在三墩生育繁衍,不愿进朝。
昔时,每逢潮退,人们步行可至头墩。现粤海铁路通道栈桥在这里建成,西防波堤直贯头墩、二墩,墩岛不再如海上孤帆,人们可驱车前往。到得二墩,登临四十米高的现代灯塔,观潮揽胜,听风听涛,志存高远,乐不思归。
八、锦川涌钱
水喷花纹皱凤罗,滔滔泉布锦川窝。
皎文惯濯无铜臭,鹅眼轻翻有荇拖。
鼓荡波光金练液,分明轮廓之摹蝌。
此中阿堵真神物,到处欢传得宝歌。
金钱井,又名涌钱井,为古"徐闻八景"之一"锦川涌钱"。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镇东50公里、锦和镇金钱埚村西隅。今井废址存。民国时,建凉亭一座以示纪念,已毁,仅存"节矢柏舟留烈史,孝通泉井涌金钱"铭联石柱二条。关于该井,民间流传着一则故事。讲的是有一孝妇家贫,婆婆双目失明,媳妇无力供养婆婆而常对天悲泣。后该井每天早晨涌现大小铜钱数十枚,供媳妇捞取度日,该井因称孝妇井,雅称"锦川涌钱"。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