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战略联盟 >

再读周吴文化一百零八讲

发布时间:2020-04-29 02:4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西部陕西古周原地域视野文化

再读周吴文化一百零八讲之

先秦《考古断代》---夏、商、西周之礼仪

中国报道讯(付军让)【编者按】三千多年来,姬昌周文王和他的伯父至德泰伯、儿子姬旦周公在周吴文化及礼仪文化上的典章制度及以身践行,为中华文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2018年付军让整理的岐山《周礼文化108讲》在《天下吴氏网》中国报道《百家姓氏》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受到了各地多位老师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雅正,并给予了高度赞扬。土生土长在古周原之地作者付军让在一稿基础上,进行了二稿整理。现将整理后的二稿予以刊登,旨在传承周礼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风、政风。

赫赫宗周,万邦之方。岐山脚下的周原,是灭商之前周人的都邑,周王朝的发祥地,是探究周文化的圣地。周人从“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到百业兴盛,聚邑成都的繁华都会,实现了“周原梦”。县内北部山区的岐山山脉中,有一座著名的山体,叫崛(jue)山,他曾经为周太父在落居周原时奠定了基础,周人的后代告诉人们,“崛”代表着这座山脉是古周原之地历史上的周王朝崛起的地方。

岐山是周王朝的肇基之地,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岐山的先名岐周,以关中平原西部的一座靓丽的历史名城而称为古“西岐”。《诗经·周颂天作》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这首诗的大意是:魏巍的岐山犹如璀璨的明珠,古公亶父在这里奠定了周王室的基业,坚不可摧;周文王犹如岐山之巅上鸣唱的凤凰,继往开来,开疆拓土,在殷商王朝占据了大半个江山,“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武王、周公等无数后来人继承古公亶父、周文王的遗志,勇往直前,一举灭商夺得了天下,创建了辉煌的周王朝。

神农炎帝(约公元前3262年至前2300年)到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299年至前2071年),中国一直处于原始社会,从黄帝,颛顼,帝喾到尧,舜,实行的是部落首领禅让制,如尧把部落首领的位禅让给了舜,舜又把位子禅让给了禹,禹却不是继续禅让位,他把他的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样就由天下为公转变为天下为家。中国就由原始社会发展到了奴隶社会。我们知道,中国奴隶社会一般称之为三代,就是夏、商、西周,历史学家把夏商周称为先秦史,考古学家把夏商周叫作断代史。

周原,这一片苍茫的原野,见证了3000多年前的一个农耕部落的崛起,远古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着充满传奇的命运,一个新兴的中央王朝从此建立,一个经久不衰的礼乐制度从此出现。《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诗·大雅》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诗句,说的就是岐山。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淳朴、善良的岐山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物质文明。“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在这里,周王朝历经数百载苦心经营,开创了伐纣灭商的伟大基业,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中华古老文明。

周原土地上的周,是一个农业民族在荒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一个部落,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天下的统治者?如何才能够实现江山永固?3000多年前,古代圣贤,苦苦探索天理人道,王国命运,他们苦苦寻找的答案,为东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共470年。夏朝这一称谓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也有一种说法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才称“夏”。夏代比较有名的统治者是夏禹、夏启、夏桀。定都在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第一代王是禹。第二代王是启。夏18代王,统治了400多年。最后一个夏王叫夏桀,他是一个残暴的武力统治者,荒淫无度,人民对他怨声载道。他以喝酒超器皿,无节度伤及大臣而留世,他还把自己比作太阳,把人比作坐骑,人民痛恨他,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到那一天,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当夏衰落的时候,在夏的下游属于他的属国--商,逐渐兴起,商的首领叫做汤。汤励精图治,使用有才干的伊尹作为大臣,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国家力量发展起来后,联络了周围几个小的王国、小的部落,联合起来对衰落的夏进攻,这就是商汤灭夏。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600年。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共554年。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商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商代比较有名的统治者是商汤,盘庚和商纣王。定都在殷(今河南安阳)。商汤建立了商王朝,开始政局也不稳,多次迁都。商第19代王叫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才使商朝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商到了传位给第30代王商纣王时候,断送了商朝。商纣王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残暴到惊人的暴君,一是刑法残忍。他的叔叔比干向他忠言进谏被挖心。谁反对他,他就施以炮烙之刑,即把活人赤脚抬到栽到炭火中间的烧红的铜柱子里面去,用炭火烧死。二是沉湎酒色,宠信妲己,朝政混乱。这个时候,由商向西大约600公里的黄河中游岐山脚下的周原,出现了一个农耕民族叫周原的国家。

在《史记》中,司马迁这样记述了周的诞生,曾经有其他的民族侵略周,周人欲战,周太祖古公亶父曰,我不忍杀人父子。周人为了避免无畏的流血,舍弃了家园迁到了岐山脚下。周把人民当成国家财富,这样的姿态,在周围各个国家中,都获得很高的声望。在商衰落的时候,古公亶父之孙周文王励精图治,访贤时发现了在渭水用直钩钓鱼等待周文王的有才能的军事家姜子牙,谈话投机,同车而座,文王邀请太公望为周的军师。姜尚辅佐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武王。这时大量的其他民族涌入周,使周的势力不断强大,当时商三分之二的国土和人民归了周原。人们不约而同的诉说殷商的残暴,请求周推翻殷商。作为周的强大的对手,殷纣王在史学家的笔下,也算是一代有作为的君王,后来由于失去人性的残暴和沉湎酒色,使国力衰竭,即便他文武双全也无法扭转眼前的现实,此时,周族人对商王朝表面上百依百顺,不断以珍宝美女进贡,而私下却广招人才,加强军备。直到周人发动进攻之前,商纣王仍蒙在鼓里。改天拔殷的决心,在文王死后,由武王所继承。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046年2月,周部落首领姬发联合了800多个部落起兵伐纣,姜太公率领的伐纣大军,开始了推翻殷商王朝的、夏商周最大的一次战役—牧野之战。

据史书记载,武王伐殷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武王集结了周围8个民族的800个部落,在周军的浑旗下,集结战车4300辆,士兵48000人,迎战殷军70万军队。在姜太公率领下,东渡黄河之后,姜太公命令沉掉所有船只,不留后路,和商军决一死战。但是,战争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殷军士兵们让开道路,欢迎周军的到来。周代制作的利簋,描述了牧野之战的情况,武王伐纣战争从早上开始,到黄昏就很快结束了。殷军虽然人数超过10倍,但皆无作战之心,纷纷丢下武器,为武王的大军让开道路,使人感到殷军中其他民族的士兵们正在希望周军的进攻获得胜利。从周原出土的大盂鼎的内侧刻有的文字诉说,周原灭商建立西周的理由,殷商失去天命,是由于殷商的守护者们失去了人心,迷信鬼神,沉湎于酒色,放松了对军队的统帅,文王成天命,把人当人看,除了敬天,还要保民,于是,武王就灭掉了殷商。

周朝 约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陪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都东迁,定都雒邑(主都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间成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在中国历史上,连续达到800年,周朝是独一无二的。

周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地域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在民族上,夷夏融合而“率士之滨,莫非王臣”;在制度上,宗法和礼乐文明形成并趋于完善;在思想上,继文武周公之后而有孔子,随之形成百家争鸣之势。华夏文明至此而“郁郁乎文哉”,中华文化步入重要而又辉煌的新阶段。

周族,这是对古代姬姓部落的称呼,亦称周人、姬周,先周部落。周族是我国古代发展史中有着最完整的发展脉络的一个部族。姬姓周族的历史贯穿了夏、商、周三代,在史学上,人们把从后稷传至周文王姬昌这一段历史称为先周时期,即周朝建立之前的时期。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居于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彬县)。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他们居住稳定,由游牧部落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害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水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西周 共265年。西周共有12代王。比较有名的统治者是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定都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历史上称为西周。西周的第一代王是武王姬发。武王留给后人的有分封制和周礼,巩固了国土。分封制是武王将自己的王朝和功臣,分作各地的诸侯,试图建立一个以周王为中心的有秩序的国家,周王把周全国的土地分成若干块,土地和土地上的平民,以及奴隶封分给诸侯。诸侯在政治上服从国王,经济上缴纳贡赋,军事上随从国王作战。如姜尚的封地在东边山东半岛的齐国(齐国都姓姜),是齐的开国之君。分封制的权利和义务是有级别的,最上边的是周天子,接着是侯、伯、子,最下边的是贫民和奴隶。这种分封制有继承权。周王的嫡长子继位为王,其他子封为侯,继位为候,候的其他叔叔的儿子就是伯(卿大夫)爵,伯的嫡长子为伯,伯的其他儿子就是子,子是最低层的阶级了,再往下就是平民(扛锄头),直到奴隶(一无所有)。此后,分工的诸侯国多达200个。根据记载,诸侯国的领土面积以爵位而定,最高爵位的诸侯国也不过方百里,即大约60平方公里的领地,最小的诸侯国只有不到1平方公里。

西周传到了第10代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暴君叫厉王,因为残暴,老百姓不满,怨声载道,他却不叫百姓说反对他的话,还叫百姓互相告密,甚至还请巫师监视,百姓不敢言,担心被别人告密而遭灾,道路以目而不语。周厉王的荒淫无度,使百姓在沉默中爆发,这就是周人暴动,驱赶了周厉王,周朝逐渐走向了衰落。公元前781年,一个荒淫无度的国王—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国人怨声四起;幽王废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幽王。幽王因宠信他的冷美人妃子褒姒,谎点烽火博得一笑,在犬戎来进攻,君臣以为戏弄而未出兵,结果镐京就这样被少数民族犬戎攻占了,周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于戏。前771年,西周覆亡。

东周 周幽王被杀后,申、缯等诸侯见目的达到,而此时郑、卫、晋等诸侯率领的勤王之师也已赶到,于是申侯、缯侯与外面的郑、卫、晋等诸侯里应外合,犬戎大败而退走。申、缯、卫、晋、郑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中国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当时周朝疆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扺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扺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

从一个游牧部落,到农耕文明,再到周朝国祚绵长,西周和东周前后为什么能达到八百年国运?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于文献中的夏朝,夏商两代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夏王和商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华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方国体制。西周之所以能从西部小邦而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体制有着密切关系。西周灭商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创制,宗法分封制对周王朝政权的巩固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保障重情为核心的价值观,周人实施宗法制、分封制、国野制、井田制、册命制、觐聘制等国家制度。宗法制 是关于宗族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准则的统称,包括姓氏与取名取字制度、建宗与别宗制度、婚姻制度、宗庙制度、继承制度等,从不同角度规范宗族内部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同一男祖所繁衍的一群人为一姓,区别于外姓,婚姻避其同姓。同姓按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排为九辈,同辈按孟(伯)、仲、叔、季排次,又各取私名相区别。长妻所生为嫡,其余妻所生为庶。嫡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代代相传大宗;余子受封建新宗为小宗,在本宗内又是大宗;五世之后可以迁出本宗,另建新宗。从高祖以下分昭、穆,第二代为昭,第三代为穆,第四代又为昭,第五代又为穆,五代之后另立高祖,凡宗族集会、合食。以至于立庙建茔,皆以昭穆排列次序。总子就是族长,掌握本族的祭祀、财产、军队和处分等权力,但有庇护宗族的责任。

分封制 本是周初巩固新占领地区的方法,早在夏商时期,只有群臣拥护的妻子的长子才能继位。周公东征后,分封亲贵在东方建立诸侯国,给他们封土、授民、分器、赐诰,形成军事殖民点和文化推广站。齐、鲁、卫、晋、燕等通过武力扩张和文化扩张都发展为地方大国,拱卫西周王畿,从而形成分封制的国家组织形式:由西周王室直接管理王畿,诸侯国成为王畿外的最高一级行政组织,拥有政治、经济、军事权利,与中央保持着朝贡关系。

国野制 是西周的基层管理制度。国都及近郊为“国”,居住着同族同宗,称“国人”,划分乡、州、党、闾。比共六级行政组织,按行政组织编制军队。寓兵于农。近郊之外的广大乡村,居住着他族人,称“野人”,划分遂、县、鄙、鄼、里、邻共六级行政组织,野人不能参军,不能参政议政。

井田制 是西周普遍实行的土地制度。办法是划分出公田、私田,公田由民众集体耕作,收获归公,作为对国家缴纳的税收;私田由民众家庭耕作,收获物归己。田地间阡陌纵横,呈井字形状,故称井田。周王宣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实际上土地由村社掌握。定期分配。

册命制 是西周官爵授受的方法。国家最高统治者为周王,称天子,设两寮三公六卿。两寮是卿事寮,掌行政;太史寮,掌文秘。三公是太师、太保、太史,为周王之辅弼。六卿是这种冢宰,掌王室事务;司徒,掌土地和人民;春伯,掌礼仪;司马,掌军队;司寇,掌刑法;司工,掌工程建筑。中央授朝中高官和畿外诸侯公、侯、伯、子、男高级爵位,也授主管官员和贵族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低级爵位。

覲聘制 是中央和诸侯国联系的制度。诸侯定期朝见天子,行覲礼,述职交纳贡物,并请罪。简称“覲”;天子定期巡视诸侯,检查。鼓励,行聘礼。

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政治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周天子并不强大的王权,使得虚君成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中央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各个诸侯国虽然有着很大的自主权,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没有强力控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恰好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在周天子强大时,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衰微时,这种近乎虚置的君权却没有人有能力去篡夺。如果哪个诸侯有野心篡夺这个似乎已经不强大的君权,势必遭致别的诸侯群起而攻之。

周公将夏商以来实行的长子继承制,修改为嫡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兄弟、叔伯对王位相争的龙虎相斗,保证了政权的稳定移交。

周朝能够延续国运800年,源自落后的生产力,道德至上以及分封制度。周朝时期的最高生产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周朝中央,甚至诸侯国都不具有。中央、诸侯、民众,三者之间的生产力对比相当于现在的美国、中国、非洲原始部落。生产力最直接的体现在青铜器的制造。中央掌握了最精美的青铜器制造工艺,并把这种工艺上升到神受。各个诸侯国朝贡或做出重大贡献的时候,赏赐精美的青铜器是至高无上的奖励。生产和制造工艺集中在中央是周朝国运长久的重要原因。

尊崇周朝中央的道德至上。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原因,不是由于平民或奴隶起义,也不是由于各诸侯国造反,而是因为西戎攻击了国都。虽然中间有申侯的原因,但主力在于西戎。楚庄王曾向中央问鼎,周朝天命未绝,便将楚庄王逼走了。如果放在后世任何一个朝代,不打个不分高低,怎么可能一句天命未绝就退兵。

分封诸侯国巩固了中央。周人创造的周文化,将人类由落后的野蛮社会带入到了文明社会。先周和周初,已使用甲骨文记事,考古在周原发现2.7万多片甲骨,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可能是周人向商人学习的结果。周人也在青铜器上铸字,其文字呈金文,是完全成熟的文字,表面周人已进入文明社会。周人创造的文化内涵丰富,它的物质基础是耒耜农耕和制铜、制骨、制玉、制衣等手工业,是中国农耕、青铜、玉、服饰文化的源头,它的精髓是敬天、遵祖、孝亲、保民、无逸、尚贤、重教、贵老、明德、慎罚、等行为价值取向,是中国思想文化之源头,同时也是中国生态文化、家庭文化、民本文化、用人文化、执政文化、教育文化、敬老文化、道德文化、法治文化的源头。它彰显着厚德载物、谦逊礼让的精神,是中国精神文化的源头。它的行为方式是吉、嘉、军、宾、凶五礼,是我国行为文化的源头,同时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标识,是中国文化突出的特色之一。其中的“八珍”是中国食文化之源,“深衣”是中国服饰文化之源,“四齐”是中国酒文化之源。它的保障体系是宗法制、分封制、国野制、井田制等国家制度,是我国制度文化之源。它的物质成果也非常丰富,青铜器、玉器、甲骨文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奇珍。它的精神成果同样非常丰富,《尚书》奠定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周易》奠定了中国哲学、预测学、心理学的基础,《诗经》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

周文化是指周族的历史渊源、地理分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教育理念、处事行为、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的自强不息的存在于夏、商、周,并能为了以后国家及社会服务的先进文化。周礼文化则是先周及西周早期周族先辈们,利用和改善夏商礼仪文化而形成的自己一套“孝为先、和为贵”的理论体系和传统作为。

3000多年前,古公亶父、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等在岐山开创了西周伟业,制礼作乐、隆礼重仪,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王朝。为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周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理论基石、价值标准和精神气象,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养成的源泉和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辟的治国理政智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礼”最早源于氏族时代的祭祀风俗,夏商时代已经存在作为言行规范的“礼”,西周初年“周公治礼”,形成一个庞大的“礼治”体系。被孔子称为圣人的周公旦,是武王之弟,建立了礼的制度。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朝天下安定,刑法只用了不足40年。周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祭祀天和祖先的时候,从建筑物的大小到宫中演奏的音乐以及仪式的程序,都有详细的规定,这就是被称为礼的制度。周代的簋铭文显示,簋是和爵位一起由周王授予的,簋是显示身份的起居,天子在向诸侯授爵位的时候,要在宫殿里,按照礼仪的规定,举行庄重的仪式,这就是周礼。根据后代的记载,周朝有超过3000种的礼仪。

西周的礼乐制度,相传是由周公姬旦制定。周公辅佐周武王姬发伐纣,灭掉了殷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治理国家。周公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周王朝统治,加强对分封到各地诸侯的控制,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的政治及文化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更为定型的典章制度,要求各诸侯国严格遵守。这就是史书记载的“周公制礼作乐”。周公依据周王朝的礼制,参考借鉴商朝的制度,首先确立周王为天下共主,成为天子,又以天子为大宗而与周天子同姓的叔伯、兄弟封为诸侯称为小宗,从而形成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天子之下有诸侯,诸侯国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最低等的男爵封地至少方圆五十里;诸侯内部又有爵位,形成阶梯式严格的等级,这种具有等级性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即称为“礼”,这样宗法制和等级制相结合,就产生出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礼仪制度,成为上至天子,下至奴隶都必须遵守的法典和制度。

在西周王朝的时候,认为国家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一是防范和抵御周边外族部落的入侵。祭祀时有隆重的仪式,出征时有不同的乐舞。诸侯会盟、饮宴、婚嫁、丧葬等,均有不同的仪式,这些都是周公所作的“乐”。

“礼”与“仪”,“礼”与“乐”往往连用,所以亦称“礼仪”。“礼乐”如《诗·楚茨》:“礼仪卒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礼乐,德则也。”这里的“则”就是法则、制度。也就是说在一切生活中的行动必须按规定的礼节和仪式去作,不能超越“礼”所规定的范围,否则就是“僭(jian)礼”,要受到社会所唾弃的。它往往与刑、政并列。《礼记·乐记》云:“礼、乐、政、刑,其极一也。”它表现在婚葬、祭祀、朝聘、盟会等一系列活动上,都要按规定的“礼仪”办事。等级不同的阶层所享受的“礼乐”待遇也是不同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是这种“礼乐”制度实质的描绘。

所谓“乐”,就是音乐,但又不是单纯的娱乐之乐,同样是当时的思想统治工具之一。《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声,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同时,“乐”与“礼”一样,也是不下庶人的,只能是统治阶级所享有,并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有“乐”,规定:“大夫无故(谓灾患丧病)不彻悬(悬即乐器钟磬之属),士无故不彻琴瑟。”

中国有礼仪之大,古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我们灿烂的文化,高尚的行为准则,优秀的传统美德都是通过礼节仪式和礼仪文化服饰来呈现,是我们内在道德要求和外在行为规范与约束的体现,所以中国才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载:“不学礼,无以立”。《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荀子《修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生的诞生礼(出生礼)、冠礼(成人礼)、婚礼、寿礼、丧礼称为五礼,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相见之礼、宾客之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家庭成员礼仪、企业礼仪、面试礼仪、宴席礼仪、电话礼仪、倾听礼仪、涉外礼仪。

“礼”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含义十分复杂,它是“祭神以致福”,“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从狭义来讲,礼可作为礼貌、礼节、礼仪的通称,指人际的社会的乃至国际间的交往过程中,应该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而“礼仪”则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它本身就有内在的“礼”和外在的“仪”两个方面的含义。利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现象。只有礼和仪完美结合,才是完整的礼仪。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一直与西方文明在抗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周文华以及在周文化中的周公创立的相当于今天宪法的礼乐制度,除了对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之外,也对后世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后来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封建礼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能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千年不变的模式。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周礼文化也不例外。他以博大情深,源远流长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永不言败。

【作者简介】付军让,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56年10月,本科学历。陕西岐山古雒阳村人,傅智长孙,家庭富农成分。1978年恢复高考当年考上陕西省宝鸡农校,1981年毕业后供职于岐山县国营崛山林场、岐山县林业局等单位,公务员身份,园林工程师,1990-1998年岐山县林业局业务股长、副主任科员,1999—2010年任岐山县国有五丈原林场、崛山林场副场长,2010年省级崛山森林公园规划负责人。1990~2005年连续6年获岐山县人民政府优秀信息员,在《宝鸡日报》 《陕西林业》发表杂文、论文10多篇。1991年论文《岐山县农村经济综合开发规划》获陕西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三等奖。1992年评为岐山县委、岐山县人民政府岗位责任制工作先进个人。获宝鸡市人民政府1993年《平原绿化达标综合技术承包奖》一等奖,岐山县人民政府《平原绿化达标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陕西省林业厅《造林绿化技术承包奖》一等奖,岐山县人民政府《林业区划更新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油松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获1998年陕西省林业厅技术推广二等奖,陕甘两省千山十三县1987年、199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岐山县人民政府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9年护林防火先进个人。2009年度岐山县优秀党员。2000-2016年岐山县林业站协理员。第七部《岐山县志》第二轮县志修志人。2014年《岐山地名志》编辑,2017年、2018年《岐山年鉴》编辑,2018年岐山县档案局为市政府编写《宝鸡地情概览》提供的10万字《岐山地情概览》主编,其中有《付军让岐山风景名胜45看》。自编32万字岐山县雒阳村村史《雒阳邑史》,目录被宝鸡市史志办公室参用。在《凤鸣岐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期发表《崛山名刹千年耆阇》 《崛山与佛教文化之浅析》 《后崛山在崛山文化中的地位》 《西周岐山历史大地震震心遗址》 《箭括岭》 《崛山是岐山乃至中国文化的根脉》 《周易是从崛山走进周原》 《寻根问祖雒阳傅姓》 《雒阳村名及设里为乡的年代》等文章。岐山县党史馆珍藏付军让撰写的《解放前发生在益店烧锅坊的棉花放炮事件》 《杨润芳回忆丈夫吴志纯地下革命活动要事》等党史资料。其中《西周岐山历史大地震震心震址》,获得国务院汶川大地震专家组成员、厦门大学日本建筑学会理事张鹏程教授的关注与好评。2017年10月19日,在岐山县“传承周礼优秀文化,讲好岐山故事”征文活动中,作品《这是一群在岐周大地上于家为国的人》荣获岐山县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办公室优秀奖。2018年9月13日,在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电视台、宝鸡档案局在宝鸡电视台演播大厅联合举办的“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宝鸡故事”大赛中,以岐山唯一两部作品《箭括岭之箭括与岐山知县于邦栋》和《棉花放炮啦》参赛,获得大赛作品两个一等奖。2017年为福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群及周文化群编讲了《付军让周礼文化108讲》,转发面广,在社会上反响极好。2016年9月18日在岐山县楹联学会大会上增选为岐山县楹联学会理事。2016年10月19日,第二节周文化研究会上选举为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理事、秘书长,2017年6月18日聘为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专家团队20位专家之一,2017年3月16日聘为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太伯仲雍文化研究分会顾问、特邀秘书长。2017年4月16日被岐山县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聘请为岐山县老科协专家团队36位特聘专家之一,2018年8月8日,应邀为厦门第四届“全国泰伯高峰论坛”论文审稿组5位专家之一的第一位次专家,2018年10月20日,在第四届“泰伯论坛”福建厦门宾馆全国吴文化高峰论坛上做了题为《泰伯让贤让是我们今天要传承的好家风》大会发言,成为论坛上交流的六名专家学者之一,论文《泰伯三让天下体现的是德仁孝让的好家风》获得最佳论文奖,入选大会论文集。2018年12月14~16日应邀参加温州《首届浙江吴文化高峰论坛》,论文《三让天下看一让,至德无及源家风》获得最佳论文,入选《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会论文集,在论坛上做了题为《泰伯让贤是我们今天要传承的好家风》大会发言。在《岐山县人民政府网》、岐山县电视台多次报道。担任岐山县第一本传承和弘扬周文化的乡村校本教材《魅力京当》读本编辑委员会顾问、编写组成员、文章《千秋典范树家风》入选教材第28课。2018年12月19日起,《中国报道》《天下吴氏网》《至德传媒》《吴氏网》《仙台国学天地》《琴心熙语》《寰球傅氏》《天下傅氏》《傅氏大家族》《血脉》《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岐山作家》等网站连续分节刊载《付军让周礼文化108讲》及文章数百篇,在国内多地及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响较大。

【入驻商至德户PC端登录网址】

http://taibozhide.yuyatou.cn/addons/zjhj_mall/core/web/mch.php?store_id=1

向钱看 向厚赚

让你的生意不难做,

让你的产品不愁销路,

你有故事,我有平台!

合作共嬴共创辉煌!

我们有中国报道、天下吴氏网、至德传媒网、重庆报道及公众号,

海量宣传你的产品,

在这里,每天,

有成千上万读者在关注你的产品,

入驻泰伯至德商城(综合服务平台)

你的选择是对的!

这是一个可容纳千家万户的超级商城之一,

在这里,包罗万象的商品任你选择,

七十二行行行有状元

七十二般绝技在这里任你自由发挥,

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免费对号入驻的商城,

入驻泰伯至德商城告别“钱程”无忧向厚赚。

这里是迈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快捷通道

在这里,有150多个选项对号入座,

今年,赚钱才是硬道理!

今年,只要你愿意赚钱,

今年,抓住机会就等于抓住了财富。

以下是轻松入驻泰伯至德商城须知:

01先点击免费入驻

02再点击店铺管理

03并填写个人资料

04后提交审核通过

就这么简单

以下是经审核通过后

在我的店铺管理自己产品

上传时必须点击进入的专用通道

【入驻商至德户PC端登录网址】

http://taibozhide.yuyatou.cn/addons/zjhj_mall/core/web/mch.php?store_id=1

01审核通过后打开PC端网址

02微信或支付二选一

03扫描二维码

04点击授权登陆

05点击确定后在我的店铺里上传自己产品
       免费入驻热线 18883313913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