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走向世界彼岸

发布时间:2022-02-22 14:57 来源:中国报道

文/吴培文

说文解字曰:“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桥是一种架于上空的人造通道,是缩近空间距离,跨越天然屏障,为了解决跨水越谷,创造快捷通行,方便岀入的两岸衔接善巧之法。

中国桥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商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就建造了多跨的木桥。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匈牙利在公元184年,于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

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联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应有尽有都能找到。

中国幅员辽阔,水乡泽国,山川沟壑,江河纵横,桥梁也必多。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明于西周,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天下桥梁不计其数,古时较有名的有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潮州广济桥、泉州安平桥。被称为中国五大古桥。

今天我们就单表侨乡闽南安平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第一大港”。这里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欧阳詹、李贽、郑成功的故乡。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较有名的洛阳桥、顺济桥、浮桥、安平桥(五里桥)。

著名侨乡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侨乡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近千年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

五里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原长2500现长2070米,362孔。前后历经13年建成,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桥全长为 2500米,桥面宽3米至3.8米,形成的桥墩361个,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石栏杆。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筑法,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61座,状如长虹。长桥的两旁,有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雕刻着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

整座桥的东边、桥东设有“超然亭”,中部设有“泗水亭”,俗称“中亭”,西边,桥西设有“海潮庵”,两头各设路亭一座,共五座凉亭,供游人憩息。

“泗水亭”,亭前石柱上刻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并配有菩萨像。两边水中建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有两位护桥将军,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穿甲,手执剑,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五里桥是中国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传说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繁荣发达,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南宋初,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繁荣发达,安海港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桥未建时,专靠舟渡,然而据宋赵令衿记“方舟而济者日千万计,飓风潮波,无时不至,船交水中,进退不可……大为民患”。当时,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岸的海浪水急,汹涌澎湃,一侧是溪流婉转的内陆,一侧是惊涛拍岸的大海,天风海雨在这里际会,细流巨浪在这里交接。所有的江河湖水在这里会聚再汇入大海,奔向海洋世界。(宋赵令衿《石井镇安平桥记》),船渡的艰难,严重影响港区货物的吞吐,制约了当地交通、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民众有一个共同心愿,早日修建一座横海桥梁。一座桥沟通了两岸人和情,一座桥共同演绎了两岸人民的不懈努力!上下齐心、勇往直前。这就是五里桥的精神,是爱拼敢赢的闽南人的文化内核精神所在!

赵令衿在《石井镇安平桥记》中记载: “斯桥之作,因众志之和,资乐输之费,一举工集。”。然而,要在万顷波涛上架设这么长的海桥,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么庞大的财力物力。

跨海大桥的建造,不仅需要财力物力,还得有建桥技术为支撑。五里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又有所创新,运用 “睡木沉基”的方法,在涨潮时用船运载石板,浮架于墩之上,待潮汐慢慢下退,大块石桥板再而横放在桥墩的上面。桥造完工后,利用桥墩养殖牡蛎,待牡蛎长成后其外壳嵌包着桥墩,这样可减少海浪的冲刷和外表风化。这是在海洋贸易带动的大量桥梁建造实践中积累、发展出的先进筑基建桥技术。

五里桥桥墩筑成长方形、单尖船形、双尖船形三种式样,为什么桥墩要设计成不同形状呢?由于五里桥跨越中亭港、西姑港、水头港等五个港道,港道有深有浅,水流有缓有急。设计者因地制宜,根据海潮洪水的流速和流向的不同,设置桥墩的位置和形状,在水流缓慢的浅水域里筑长方形墩,计300多个座,在水流湍急的水域里筑双头尖的船形。可见,智慧的闽南人在当时就能巧妙运用潮汐涨落规律,区别不同部位,采取形态各异的桥墩结构,以缓和水流冲击。

凌波卧虹,飞架碧涛。宛如一条玉龙横亘于碧波荡漾的海湾上,左接安海,右连水头。在那个以“舟桥水路”为主导的年代,在商贸流通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古代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端口,有其光辉灿烂引以为傲的昨天。

五里桥有三个世界第一: 世界最长的石桥; 世界用石料量最大的石桥; 世界上唯一的在一条长桥上因水势不同而采用三种不同桥墩的古桥。

五里桥既是一座历史之桥、文化之桥、商贸之桥,也是一座友谊之桥、合力之桥。这横跨海上近千年的石桥承载的精神和文化更为珍贵 。五里桥也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连接起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纽带。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安平桥》文中赞叹道:“这在世界古桥中,恐怕是唯一的。”

南宋:赵令衿

为问安平道,驱车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云。

梅花迎我笑,为报小东君。

这首诗是作者主持建桥成功之后所作,写出了作者欣慰的心情。赵令衿, 绍兴二十一年任泉州知府。

历史上有无数诗人留下佳句,其中著名诗人郭沫若写下了《七律·咏五里桥》一诗。

五里桥成路上桥,

郑藩旧邸纵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

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谟真梦醋,

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诗意谁能识,

开辟荆榛第一条。

徜徉桥上,触手石雕扶栏,穿缀亭塔石像之间,感怀良多,抬眼望去斑驳陆离桥面,沧桑古意,让人幽怀遐思,聆听海涛之声,勾起无尽的思古之情!时光清浅,往事如烟!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