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人物故事 >

吴式芬官至内阁学士翰林院编修按察使布政使

发布时间:2022-06-24 13:22 来源:天下吴氏网
      天下吴氏网讯(吴蜀丰)【编者按】吴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000余万人,无论是在政坛、军事、工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英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吴人怀念故土,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大陆王朝,并郑重表明: 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近代,一部分吴姓子孙远迁欧美各国。而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吴姓子孙已遍布全球。
      吴式芬(公元1796年-1856年),字子苾,号诵孙,山东省海丰(今无棣)县人。嘉庆元年丙辰年二月二十四日,生于京师。金石学家和考古学家。清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平专攻训诂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收录。懂古代绘画和书法,善鼓琴,爱作诗。还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

      平生著述有《金石汇目分编》《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双虞壶斋日记八种》《海丰吴氏双虞壶斋印存》《<寰宇访碑录>校本》《唐宋元明人摘句》、《缀锦集》《陶嘉书屋诗赋》等。著名《捃古录》(二十卷,共录自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种)和《捃古录金文》(三卷九册,共考释商周至元代有铭文的钟鼎彝器1329件)两部金石学名著,对金石文著录之多和诠释之精均超过前人,为清末以来的金石学家所推崇和引证。所收明睢阳袁枢袁可立子)家藏《宋榻圣教序》和《摹沉石田赠吴匏庵行长卷》等俱为天下名品。他凭借对古代历史和古文字的深邃造诣,断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范”的铃有印章的土块就是秦汉魏晋时期的封泥,并对其进行收藏和考释。后与另一位封泥的收藏者、山东潍县陈介祺合撰《封泥考略》十卷,著录了两家所藏的封泥。《封泥考略》一书,是研究封泥最早的一部专著,收录秦汉官私封泥849枚,逐枚考释,对研究秦汉官制、地理以及秦汉篆刻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式芬祖籍海丰,科举世家。吴家以“一方望族”著称齐鲁,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自清顺治至宣统,十朝皆列科名,九世累遗典籍;掇英撷秀科甲如林,名宦贤卿方伯联第,素有“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从吴氏十世祖光禄大夫吴永孕,到十九世孙中宪大夫吴峋,科贡举人20名,进士9人,家乘宝印为“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之家”。清金石收藏家、藏书家。字子苾,号诵孙。山东海丰(今无棣)人。道光十四年(1834)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广西、河南按察使、直隶、贵州、陕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后赠光禄大夫。长于音韵训诂之学,对经史考订有精湛见解,精于金石。从政之暇,搜集金石器物,撰写《捃古录》《捃古录全文》两部金石学专著,《捃古录》20卷,著录商周至元代器物18 000余种,是清代金石目录书中收录资料最多的一种。又荟萃金石目录,分州县编次为《金石汇目分编》。书中将现存者列为已见,未见者注明见某书,列为待访。凡古今金石书籍,采录甚博。已刻者10卷。著书甚多,现原稿多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吴氏家族著述颇丰,有“家乘万卷”之称,与潍县陈介祺并冠齐鲁。著《封泥考略》《双虞壶斋藏器目》《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陶嘉书屋诗赋稿》等。

      嘉庆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一岁;二月二十四日,生于京师。是年,祖父吴之勷补缺昌黎县,故取小字“逢昌”。是年十月,其父吴衍曾病故。吴之勷《潘恭人行略》云:“甲辰世父出抚湖北,命余夫妇居京邸。癸丑余教习期满,以知县拣发直隶,夫人留京师。甲寅子衍曾得咯血疾,恭人忧之,命赴余兄吴县任为娶妇,归而疾益剧,丙辰二月生一子,十月衍曾殁。”兄弟辈中有吴式敏、吴式群,吴式训嘉庆二年丁巳(公元1797年)二岁;是年,龚自珍(定庵)六岁,魏源四岁,刘喜海(燕庭)五岁,丁晏四岁,陈庆镛三岁。是年,许瀚生;嘉庆三年戊午(公元1798年)三岁;嘉庆四年己未(公元1799年)四岁;是年,何绍基何凌汉之子)生。是年,吴荣光成进士,郝懿行成进士。吴荣光(1773一1843),原名燎光,中式后改今名,字殿垣、伯荣,号荷屋,自称白云山人,广东南海人。精鉴金石。官至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后降调福建布政使。著有《历代名人年谱》《筠清馆金文》《白云山人诗稿》《绿伽南馆集》。传见《清史列传》卷三八;嘉庆五年庚申(公元1800年)五岁;是年,从父吴熙曾成举人,徐松(星伯)成举人,杜堮成进士。杜堮,字次厓,号石樵,山东滨州人。官至吏部左侍郎,诰授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生平能画山水,善书法,著有《时文学问》等。卒谥文端。嘉庆六年辛酉(公元1801年)六岁;是年,吴式芬随祖父居天津,入小学。塾师“以颕异见赏,期必远大”。是年,“畿辅大水,为从来所无”(《吴之勷行状》),祖父吴之勷调清苑县,升天津河防同知。是年,从父吴熙曾成进士;从父吴侍曾成举人。吴熙曾,字辑文,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少颐诗稿》;

 
      嘉庆七年壬戌(公元1802年)七岁;是年,居天津小学学习;嘉庆八年癸亥(公元1803年)八岁;是年,居天津小学学习;嘉庆九年甲子(公元1804年)九岁;是年,吴式芬随祖父宦居黄州。是年正月,祖父吴之勷擢授湖北黄州府知府,眷属由运河赴任,九月行至扬州,式芬母查氏遽以时疫,殁于舟次。吴式芬藐然孤露,依祖父母至黄州郡署,被祖父视为“掌中珠”,延名师课读,护惜至深而训导至切。拜江西省学者徐幼眉为师,学业大有长进。吴之勷《潘恭人行略》云:“甲子余擢守黄州,恭人复至京别王宜人,及舟次扬州,媳(查氏)又殁。”吴之勷,字羽臣,号淦崖。乾隆甲戌生,己亥举于乡。“公谙习吏治,历官十余任,以兴学校、恤民隐为先。喜观书,至老不辍,少工篆隶,晶石金玉印章,摹古逼真。”(吴侍曾《从父淦崖公(吴之勷)行状》)
      嘉庆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十岁是年,就读黄州。是年,鲁一同生,张穆生;何凌汉(云门)成进士,徐松(星伯)成进士;桂馥(未谷)卒,年七十。徐松,字星伯,河北大兴人,原籍浙江上虞人。生平嗜读新旧唐书及唐人小说,“研究经术,尤精史事,……性好钟鼎碑碣文字”,所藏金石亦多,尤长西北地理。(《续碑传集》卷七十八)著有《汉书西域传补注》《唐两京城坊考》《说文段注札记》《新斠注地里志集释》等书,均藏国家图书馆。嘉庆十一年丙寅(公元1806年)十一岁是年,就读黄州。嘉庆十二年丁卯(公元1807年)十二岁是年,就读黄州。是年,李佐贤生。李佐贤,字竹朋,山东利津人,著名古泉学家。著有《石泉书屋金石题跋》、《古泉汇》、《李竹朋续泉说》、《书画鉴影》等书,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

      嘉庆十三年戊辰(公元1808年)十三岁是年,就读黄州,得父乙爵拓本。吴重周、吴重憙合撰《行述》云:吴式芬“幼年即酷好金石文字”。许瀚在《商女 彝》注云:“吴阁部有戊辰父乙爵拓本。”(北京国家图书馆藏《筠清馆金石文字》校本)是年,其从父吴侍曾成进士。吴侍曾,字泰孙,吴式敏之父。官至吏部文选司主事,著有《垂荫接叶轩诗集》等。嘉庆十四年己巳(公元1809年)十四岁是年,就读黄州。是年,凌廷堪卒。凌廷堪,字次仲,乾嘉时著名经学家,著述甚丰。嘉庆十五年庚午(公元1810年)十五岁是年,其祖父吴之勷署武昌府知府,吴式芬随署就读。嘉庆十六年辛未(公元1811年)十六岁是年,就读武昌。是年,吴云生。吴云,字少甫,自号平斋,晚年曰退楼,又曰愉庭,浙江归安人。平生坎坷,“凡六试始籍于学馆,应省试又不售,乃讲求经世之学,旁及金石书画,咸究壶奥。” (《续碑传集》卷三十八)著有《两罍轩彝器图释》《虢季子白盘铭考》《汉东海庙碑残字》《两罍轩印考漫存》《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两罍轩校汉碑录》等,皆藏于国家图书馆。

      嘉庆十七年壬申(公元1812年)十七岁是年,就读武昌。是年,胡林翼生,左宗棠生。嘉庆十八年癸丑(公元1813年)十八岁是年四月,在武昌与高阳刘氏结婚。是时,吴式芬学业具有根柢,帖括外兼工诗古文词,祖父以楚省辽远不便小试,为其援例入国子监。是年,陈介祺生。嘉庆十九年甲戌(公元1814年)十九岁是年九月,吴重周(吴式芬长子)生。吴重憙《石莲闇诗》卷三《三十三初度家门感赋》云:“兄为达之伯,弟居 之季。甲戌为戊戌,长弟廿有四。”嘉庆二十年乙亥公元1815年)二十岁是年重阳日,游黄州西山题诗:“松阴曲径接山根,万绿葱茏拥寺门。四壁云峰奇入画,一江烟水势遥吞。每因怀古求遗迹,更为登高共举樽。从此林泉成故识,再来重认旧题痕。”该诗题记云:“居黄十载,每思游西山而未果。乙亥重阳,渡江往游,得尽览其胜,赋以志快。”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公元1816年)二十一岁是年,吴式芬受祖父命回山东为父母办理葬事。葬事毕,吴式芬回武昌。是年,刘喜海成举人。刘喜海(1793—1853),字吉甫,号燕庭。山东诸城人。官至浙江布政使,署巡抚。是道咸间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泉学家和藏书家。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817年)二十二岁是年,祖父吴之勷得苏东坡“雪堂宝砚”。《雪堂宝砚记》云:“岁丁丑,始从故家得此砚,形制古朴,背镌‘雪堂宝砚’四字,下有东坡居士私印一,其为洗墨池中故物无疑。”(《无棣县志·艺文志》卷二十《雪堂宝砚记》)吴氏故居之“宝砚堂”,即因其珍存宋代苏轼“雪堂宝砚”而得名。吴之勷用东坡石鼓歌韵另作有七言古诗《雪堂宝砚歌》,诗云:“我初得砚岁丁丑”。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公元1818年)二十三岁是年仲夏,祖父吴之勷作《雪堂宝砚记》。《无棣县志·艺文志》卷二十《雪堂宝砚记》文末有“嘉庆戊寅仲夏”。是年,龚自珍成举人。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819年)二十四岁是年,祖父吴之勷升安襄郧荆道,吴式芬随祖父去襄阳,同年由襄阳入都应顺天乡试,未售。吴重周、吴重憙合撰《行述》:“己卯,应顺天乡试,道光辛巳,均未售,壬午举人。”《清代职官年表·乡试考官》:是年,“顺天乡试主考官为茹棻(工部尚书),副考官为恩宁(吏部左侍郎)、王以衡(工部左侍郎)。”与许瀚订交约在本年。许瀚,字印林,山东日照人,室名“攀古小庐”,为吴式芬挚友。本年亦赴乡试,未售。(袁行云:《许瀚年谱》,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4页。)是年,吴式敏成举人。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820年)二十五岁是年,祖父吴之勷授中宪大夫,吴式敏成进士。吴式敏,字平山。“性敏慧,笔墨异凡,尤工楷法。”官至湖北安襄郧荆道,著有《求所知斋诗草》。道光元年辛巳(公元1821年)二十六岁是年,应顺天乡试未售。是年,吴式绪成举人,吴式群成举人,王筠成举人。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篆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举人,清代文字学家。他研究《说文》,综合分析诸家之学,为后人指示门径。著有《说文句读》三十卷、《说文释例》二十卷、《说文系传校录》三十卷、《文字蒙求》四卷。传见《清史列传》卷六九。道光二年壬午(公元1822年)二十七岁是年,成举人(嘉庆己卯谱)。是年五月,祖父吴之勷奉旨到京原品休致,吴式芬随侍北上,即应京兆试。六月初二日,祖母潘氏卒。吴式芬即随祖父奔丧还楚,行至河南卫辉始闻“中举”捷音。是年,祖父吴之勷在京购宅宣南坊。(吴之勷《潘恭人行略》)是年,杨以增(至堂)成进士,翟云升(文泉)成进士。

      道光三年癸未(公元1823年)二十八岁是年,扶祖母灵柩返回海丰。是时,家居仅有薄产,不足自给,式芬悉心筹划,诸事裕如。暇时植花木于庭,邀亲朋于室,侍养祖父。摒挡之余,以诗文自课。是年,吴式群成进士,黄爵滋(树斋)成进士。吴式群,字季文。《无棣县志》云:“自幼聪颖绝伦,讨论古典别有神悟。为文章探索理窟根柢六经,每一艺出士林传诵。道光癸未成进士,以主事观政户曹。著有《家训纪闻》《雁舟吟草》等。”道光四年甲申(公元1824年)二十九岁是年,在海丰,仍以诗文自课。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年)三十岁是年,在海丰,仍以诗文自课。是年,黄丕烈卒。黄丕烈为清代著名校勘学家道光六年丙戌(公元1826年)三十一岁是年,会试出李栯堂先生房,荐而未售。试后,考取咸安宫教习,仍回故里依依祖父膝下。道光七年丁亥(公元1827年)三十二岁是年,在故里侍祖父吴之勷膝下。道光八年戊子(公元1828年)三十三岁是年二月,祖父吴之勷亡故,吴式芬因悲痛而患怔忡疾,夜不能寐,卧床半载有余。与何绍基订交约在本年。何绍基《癸巳九日走访吴子苾仁兄,适见襄阳夏侯夫人两志拓本即题》诗云:“忆昔戊子冬十月,舟行瑟缩氐樊口。芒鞋徒步叩郡阁,骑马携朋陟岘首。”是年,吴式训成举人,李佐贤成举人。道光九年己丑(公元1829年)三十四岁是年,抱病治祖父母丧事,一边在故里服丧,一边调养身体。是年,刘良驹、桂文耀、奎绶、黄骧云、江鸿升、龚自珍成进士。道光十年庚寅(公元1830年)三十五岁是年,服满。是冬传补教习到班,遂入京诣馆供职。吴式芬在京与许瀚叶志诜(东卿)、徐松刘喜海(燕庭)、李璋煜许梿等人同观各家藏弆,眼界始阔。《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国家图书馆藏,八卷)第一册吴式芬《序》云:“余自庚寅以后游京师,获交当代好古诸家,每遇古器必手自摹拓,而四方同好亦各以所藏拓赠,所获寖多。”(详见丁酉谱)许梿在《古韵阁宝刻录自序》中亦云:“余弱冠即喜好金石文字。壮游京师,同好者为徐星伯、刘燕庭、叶东卿、刘春园、李方赤、冯晋鱼、吴子苾诸君,朝夕过从,各出所藏弆。”

      道光十一年辛卯(公元1831年)三十六岁是年,在京师。江藩卒。江藩,字子屏,号郑堂,江苏甘泉人。为清代著名经学家,一生从事著述,著有《汉学师承记》。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三十七岁是年,在京师,与陈庆镛交游约始于本年。是年,陈庆镛成进士。陈庆镛(1785—1858),字乾翔,别字颂南,福建晋江(今泉州)人。曾官户部主事,后官至御史,直气震天下。陈氏平生精研汉学,著有《籀经堂集》、《齐侯罍铭通释》二卷、《三家诗考》等。传见《清史稿》卷三七八。陈氏所居之宅曰“问经堂”,在北京宣武坊,与式芬京师居所相近。是年,王念孙卒。王念孙,字怀祖,乾隆四十年进士。系乾嘉之际著名经学家,著述宏富,以《读书杂志》为最著。道光十三年癸巳(公元1833年)三十八岁是年,会试荐出吴甄甫先生房,又未获售。及教习报满,引见以教习职用。是年七月,借观何绍基所藏张玄暨妻陈氏墓志原拓剪裱本,题跋:“魏晋人书,法帖率传摹失真,赖碑志犹存,可想见古人笔法,然如此刻之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者,见亦罕矣。道光癸巳七月,海丰吴式芬借观因题。”“‘故以清洁’句以以为已,晋人每如此。‘ 矣兰 ’,黄君虎痴跋以为兰 ,余谓当是胄字,笔画小异耳。芬又记。”(张玄暨妻陈氏墓志原石已佚,存世仅有原拓剪裱本,何绍基道光五年购于济南,有多家名人题跋。民国间艺苑真赏社连同诸家题跋珂罗版影印。见《北魏张玄墓志》,文物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又见《中国书法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荣宝斋1995年6月第1版。)是年重阳日,何绍基来访,与其观《襄阳夏侯夫人两志拓本》。何绍基有《癸巳九日走访吴子苾仁兄,适见襄阳夏侯夫人两志拓本即题》云:“今日何日烟雨冷,入门告君以重九。菊花琐屑君不嫌,破帽欹斜吾岂偶。古光空复绚苏斋,春艇回思探越纽。却复视我襄上拓,记忆夙昔神抖擞。云空雨歇诗梦寒,叹息当时贤太守。”是年,许梿成进士。许梿,字叔夏,号珊林,浙江海宁人,著有《古韵阁宝刻录》等。事见《续碑传集》卷七十九。

      道光十四年甲午(公元1834年)三十九岁是年八月,选临清州学正。文行到县,吴式芬已请咨入都会试,不及赴省考验。道光十五年乙未(公元1835年)四十岁是年,成进士。春闱榜发中式二百第六名,殿试二甲第三十七名,朝考入选第二十八名。引见改翰林院庶吉士。时与刘詹岩、张励庵、喻凤冈、吕鹤田、叶昆臣、孙兰检、罗椒生、张筱浦、何根云诸年丈结诗赋之会,约十日一聚,互相切磋,有尊酒论文之乐。是年,始编《海丰吴氏双虞壶斋印存》一书。是年,与吴振棫许梿、叶润臣、何绍基许瀚王筠李璋煜陈介祺等人合助翟云升《隶篇》成书。翟云升《隶篇》自序略云:“助之成书者为蒙古奎榆村观察昌、钱塘吴仲云观察振棫、石棣方友山司马熙、海昌许珊林刺史梿、元和张六琴巡政禄卿、汉阳叶润臣名沣、道州何子贞绍基、海丰吴子苾式芬、日照许印林瀚、安邱菉友筠、诸城刘燕庭喜海、李月汀璋煜、蓬莱葛瀛宾元昶、栖霞牟农星房、潍县覃贻堂均赞、郭次虎熊飞、刘徽五文典、陈敬堂官桥、陈寿卿介祺、胶州张不群群雁、孙贻亭荣曾、孙云舫荣灵、傅铁峦赓岩、柯康侯名晋、孙渥田既堂、张小云祖樾、同邑吕筠、庄延庆诸君子也。”翟云升《隶篇》自序作于道光十五年,十七年刊成。翟云升,山东掖县人。道光壬午进士,授粤西知县,以母老不仕。自髫年嗜学,举乡后益精心训诂,一贯群书,视世之荣悴若与己无与者。而惟键户修业,终其身穷困老死而不悔。公精隶法,一时丰碑墓碣多出公手,丐书者日踵其门,而终无率尔之习。所著有《说文辨异》八卷,《隶篇》十五卷,《焦氏易林校略》十六卷。

      是年,许瀚成举人;吕贤基李佐贤彭蕴章、杜 成进士。道光十六年丙申(公元1836年)四十一岁是年,散馆钦定一等第九名授职翰林院编修,仍与诸年丈以诗赋会课。是年,居于北京宣武城南坊双虞壶斋,与龚自珍隔巷毗邻而居。于所收藏金石碑版拓片相互传赏,龚自珍有十八封写给吴式芬的信,多记述金石碑版事。《定庵文集补·己亥杂诗·别吴子苾太守》云:“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拓本,一行翠墨一封书。”是时,许瀚在京式芬的双虞壶斋。《石刻铺叙》(山东省博物馆许瀚丁杰旧藏抄本)后有许瀚手跋:“道光十有六年岁次丙申正月十有一日许瀚识于宣武城南属斋。”此处“宣武城南属斋”,当是借吴式芬双虞壶斋所居。是年,黄玉阶(季升)成进士;何绍基成进士。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湖南道州人。官至四川学政。何氏为学广博,通经史、精律算、工诗,尤擅书法。书法自成一体,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又是近代早期宋诗运动的重要诗人。著有《东洲革堂诗钞》二十七卷、《东洲草堂文钞》二十卷。传见《清史稿》卷四八六。
      道光十七年丁酉(公元1837年)四十二岁是年,充国史馆协修,《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成初稿。《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第一册吴式芬《序》云:“余自庚寅以后游京师,获交当代好古诸家,每遇古器必手自摹拓,而四方同好亦各以所藏拓赠,所获寖多。爰荟萃墨本,汰其赝者,装册为玩,以是随其所得付装,故不次时代先后,亦不类分其器。续有所收,则别自为册,盖取其多而未已,用六一居士《集古录》目例也。道光十有七年岁次丁酉二月十三日海丰吴式芬识于宣南坊寓。”又,是年夏月自题云:“凡百廿一器。”(许瀚《陶嘉书屋钟鼎彝器款识目录》跋语)。是年春,龚自珍吴荣光之请,为其撰吉金款识,多与吴式芬搜寻金石碑版拓片。另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卷三云:“《筠卿馆金石文字》,五卷,清吴荣光撰。清道光二十二年吴氏筠清馆刻本,吴式芬校注并临许瀚批识。”由此可知,吴式芬也参与了《筠清馆金石文》的校注。吴荣光《筠清馆金文·自序》亦云:“一日,廖工部(甡)来请曰:子之金文,龚定庵礼部(巩祚)欲任校订。余固知定庵研精籀篆,与家子苾编修搜访若干,悉以付之。余再出闽藩,则以此事属陈礼部(庆镛)敦促成书。书存陈处。”另,北京图书馆藏许瀚手校本《筠清馆金石文字》卷四《周工鬲》下注云:“此书多出定庵之手。定庵与叶与吴(子苾)亦声息相通,创稿时同在都门。”今查北京图书馆藏《筠清馆金石文字》校本,有朱、绿、墨三笔校语,难辨出自谁手。但本书卷一《商朕作父癸觯》下注“吴阁部云,器形较大,疑是尊”,卷二《商方器》下注“吴子苾释作启,亦未是”,卷四《周鼎》下注“朱建卿亦释先。首字先字,盖晋器也,苾翁释朋,反得之”,《周大蒐鼎》下注“苾翁释 字精绝”等。

      道光十八年戊戌(公元1838年)四十三岁吴式芬在京数年,多方搜求金石器物和拓本,藏于陶嘉书屋。是年二月,晋江陈庆镛、日照许瀚、昆陵丁嘉葆、吴企宽同观吴式芬陶嘉书屋所藏钟鼎拓片。且多与同好金石者切磋钟鼎碑版拓片考释,《齐侯罍铭考释》约作于本年。吴云《二百兰亭收藏金石记》附何绍基书云:“珍藏各器,想以次第入录。唯齐罍一器,已至数十纸,若照此例写刻,殊非易易。且以此器而论,各家释文甚多,即基与印林、定庵、子苾、朱椒翁各有考释,互有出入。颂南释文最为浩博,然亦不尽惬也。将何以定成本乎?”何绍基在《东洲草堂金石跋》卷一《跋阮相国藏齐侯罍文拓本》也说:“作此释文考订,一豁从前纷蔽。使许印林、陈颂南、徐问蘧、曹秋舫、吴子苾诸君见之,当同称一快也,壬寅六月二十六日邳州闸次。”吴云晚年得周齐侯罍、周齐侯中罍二器,署名“两罍轩”。他在给陈介祺的书信中说:“子贞兄曾云,子苾阁学与许印林、龚定庵皆有释文,弟未见之。兄与吴、许至戚,应有稿本,务望录示。”(吴云:《两罍轩尺牍》,光绪十年潘祖荫序刊本,卷九《与陈介祺太史》。)是年二月,吴重憙生。吴重憙,字仲饴,吴式芬次子,同治壬戌科举人,历官福建按察使、江宁布政使、驻沪电政大臣、仓场侍郎、江西巡抚、邮传部侍郎、河南巡抚等职。卸任归寓津门,民国纪年闭门谢客,专事辑录“吴氏文存”、“吴氏诗存”、“吴氏世德录”,著有莲闇诗文集》、《石莲闇词》等。是年五月,奉旨召见,翰詹每日轮值二员。召见时,上备问知少失恃怙,依祖父成立,及在国史馆修书等事,吴式芬敬谨陈对。及七月八日,遂有补授江西南昌府遗缺知府之命。谢恩之日,上曰:“汝并无一人保举,看汝尚可学习,是以命汝出外任,学习办事断不可染外官习气。”(《阁部公、刘夫人行述》,见《吴氏世德录》卷五)八月二十七日离京。(吴式芬《出都日记》,藏国家图书馆方志家谱库。)许瀚亦将离京赴永平,从潘锡恩学政校文。龚自珍、汪喜孙、王筠陈庆镛、陈金诚(念庭)、何绍基为他们二人饯行。《六君子塼合本》吴式芬题记:“道光戊戌秋,式芬被命作郡江右,时印林亦将有永平之行。王菉友、汪孟慈、龚定庵、陈颂南、念庭、何子贞六君子同饯饮于宣武城南广恩寺。印林适出‘六君子塼拓本’索题字,因识岁月,亦以证一时文字之缘非偶然也。八月十四日吴式芬记。”侍讲学士陈介祺有别诗《题襄阳唐志即送吴子苾六兄出守江西》:“一枝讬乔木,知择贵良禽。京洛多车马,相从怀好音。一编千载契,同此金石心。君去日千里,悠悠江水深。”

      是年十月,到江西,补南安府知府。“南安为入粤孔道,时夷船犯,顺驶入广东内河。上命靖逆将军奕山帅师往剿,以南安为后路,粮台巡抚钱宝琛檄布政使赵炳言与式芬总其事。式芬布置井井,军需得以无误。”(民国《无棣县志》卷十《吴式芬列传》)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四十四岁是年,任南安知府。吴式芬常将自己所拓分增同好金石诸友。陈介祺在《十钟山房印举自序》中说:“余自应试始至莱,秋试始至历,见三代秦汉印即好之。在都见叶东卿世兄所藏,与李方赤外舅所有,吴子苾亲家所拓,每拓必分赠者,二十年遂好日笃。”四月二十三日,龚自珍出都,与留京同年及同官京朝相过从者吴式芬、徐松何绍基、何绍业、许瀚陈庆镛等人赠别。赠吴式芬诗云:“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拓本,一行翠墨一封书。”是年,吴式芬作《龚定庵礼部招同廖鲁柴工部、家红生舍人、蒋子潇、孔绣山、梁敬叔三孝廉,出右安门,观海棠。用东坡定惠院海棠诗韵》:“萧斋兀坐如枯木,赖有琴书慰闲独。春光如海未春游,坐令名花笑人俗。忽欣良友相招邀,逸兴翻如莺出谷。嘉宾萃止尽名流,剧谈不觉月照屋。醉我深杯竹叶醪,饱我大胾花猪肉。侵晨联 出郭门,数里未须疲马足。林深寺古径转幽,日暖天清气犹淑。嫣红匼匝出檐牙,嫩绿葳蕤遮树腹。新妆试罢媚清晓,翠褏无言斜倚竹。不羞狂态对幽姿,却借花光洗尘目。莫辞后会订再来,得陇岂复嘲望蜀。良辰胜侣非易得,归程恐逐南飞鹄。苏堤十里足春阴,君家正在湖山曲。明年湖上看花时,此景回思定怅触。”(见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甲集》卷一)
      是年,吴式芬已著《金石目录》。《海丰吴氏诗存》收吕贤基作于本年《送子苾同年出守豫章》诗,有“平生著述书等身,读破万卷笔有神”句,原注“近著金石目录”。道光二十年庚子(公元1840年)四十五岁是年,任南安知府。是年,翁同书成进士。翁同书,字祖庚,号龢斋,别号药房。江苏常熟人,翁同龢之兄。历任编修、贵州学政、侍讲学士、詹事、安徽巡抚等官。著有《巽轩杂记》,编有《巽斋自订年谱》(藏国家图书馆》。(蔡冠洛编著《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国书店1984年版。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四十六岁是年,任南安知府。时南安风俗,或惑于风水,或务为厚葬,或苦无葬地,因多停柩。式芬恺切晓谕,更捐廉置义山,期之以时月,使各营葬事。于是,积年停柩,一旦得安土者,葢千数百家。是年,龚自珍卒。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公元1842年)四十七岁是年五月,调署江西建昌府知府,整日忙于政务。到是年重阳日,始得闲游览当地胜景,作五言诗《壬寅重九日麻姑山纪游十首》。其之一:“自我来盱江,三月牵尘牍。仙山在近郊,未获一游目。惟于登楼时,远见岚翠扑。昨夜西风多,今晨天气肃。良朋折柬招,遂策游山足。身便笋舆轻,意与飞云逐,诘曲行田间,村村喜丰熟。市氛忽已远,渐近山之麓。”十月交卸,复奉吴甄甫中丞委派,解送奕山将军进京,奉旨召见,旋回省销差。是年,许瀚致书陈介祺云:“……阅《缙绅》知昆臣江西粮道。彼处有吴城镇,镇有万寿宫,中有石刻古篆,瀚向所闻。大动之始,尚义弗尚,霈义弗霈云云也。曩云在湖南某县者,传者之妄也,祈速作书告昆臣、子苾两君子物色之。子苾相距远,不如昆臣在数十里间也。”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843年)四十八岁 是年四月,委署临江府事。八月,调署文闱监试道。复接署武闱监试道。自道光二十年(庚子)至道光二十三年(癸卯),许瀚济宁主讲渔山书院。其间获金石砖瓦拓本甚多,吴式芬的《捃古录》多有著录。是年,严可均卒。严可均(l762一1843),字景文,号铁樵,浙江乌程(今吴兴)人。清文字音韵学家。专攻《说文解字》,与姚文田同撰《说文长编》,又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汇集唐以前文3000余家,并各附作者小传。另校辑诸逸文及佚子书数十种,合经史子集为《四录堂类集》(《清史稿》卷482《儒林三·严可均传》)。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公元1844年)四十九岁是年二月,经吴甄甫中丞保举,委署南昌府事。是月,经巡抚吴文熔疏荐,升任广西右江道。六月交卸,九月到京引见,奉旨著赴新任。是年,作《遂启祺鼎》。遂启祺鼎于道光二十四年出于陕西岐山,叶志诜得之,置于金山作歌纪事,以诗和之。叶志诜作《周遂启祺鼎考》和《道光甲辰夏五月,得遂启祺大鼎,周宣王时物也,因置之金山,一垂永远,作歌纪事,用新城王西樵焦山古鼎歌元韵》(叶志诜:《御览集》,附《周鼎题咏汇存》)。一时间,陈庆镛许瀚王筠张穆等四十三人均和诗,作《考》《记》。而吴式芬记云:“陈寿卿说,是鼎原铭止此九字,陕中人增刻伪字成三百鬻之。汉阳叶氏考释数百言,且云将留之焦山,永俾不朽,如无惠鼎故事。及见刘燕庭拓本,乃知余皆伪刻。”(吴式芬:《捃古录金文》卷二之一《遂启祺鼎》)同年,吴式芬新得扬州古器拓本数种,寄赠许瀚许瀚《攀古小庐杂著》卷七《跋周安彝》云:“道光廿四年吴子苾廉访于扬州得古器数种,此其一也。”卷九《跋周伯尊》云:“道光廿四年吴子苾方伯得之扬州,拓以见示。”《跋周兄日壬卣》亦云:“右拓本吴子苾方伯赠,所得扬州古器五种之一也。”
是年,许振祎受知于吴式芬。许振祎《双虞壶斋八种日记序》云:“道光二十四年夏,振祎以府试受知海谱吴子苾先生。旋以院试受知济宁孙文定公,遂补学官弟子。月岁就婚临桂,而先生方权广西臬事,乃益得执业相从,请益先生,宛然手削面训,不惮繊琐。”是年,缪荃孙生,李佐贤授编修。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公元1845年)五十岁 是年三月,抵任广西右江道,兼署按察使。七月,奉周稚圭中丞委署臬篆。是年,王懿荣生,魏源陈介祺成进士。王懿荣,著名金石文字学家。陈介祺,字寿卿,号伯潜、簠斋,山东潍县人,书房名“簠斋”,又名“十钟山房”,道咸间著名金石学家和文物收藏家。为吴式芬挚友,二人又是儿女亲家,合著《封泥考略》十卷。著有《簠斋金文考》《传古别录》《十钟山印举》《簠斋吉金录》等。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公元1846年)五十一岁是年闰五月,回右江任。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847年)五十二岁是年二月,擢河南按察使。七月到京,上召见三次,谕以祥慎案狱,除暴安良,及河南被旱应备事宜,速行赴任。时值豫省旱灾,抵省接印视事时,奉上谕拨帑银三十万两,赈恤灾黎。是年,与许瀚何绍基共同审定陈介祺《簠斋印集》。道光二十七年铃印本《簠斋印集》卷首有陈介祺序,末行:“日照许瀚印林、海丰吴式芬子苾、道州何绍基子贞审定。”是年,汪喜孙卒。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公元1848年)五十三岁在河南。是年,以修治买鲁河未能疏通,多费库款,并办理赈务不善。五月,上命吏部侍郎福元修、司寇骆秉章庶子前往查办,旋查明入奏,凡经手各员俱降革罚赔。吴式芬亦以此重大两案,尚非专司而失察,亦难辞咎,命革职留任,八年无过方准开复。同日,复奉到兼署藩司(河南布政使)之旨。是年,孙诒让生。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晚清著名经学家及金石学家。著有《周礼正义》《宋政和礼器文字考》《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等。其中,《古籀余论》专主校订吴式芬《捃古录金文》之失。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公元1849年)五十四岁 是年,在河南。八月,奉旨补授直隶布政使。十月到京,召见二次,谕令即行赴任,即于是月抵保定。十二月调补贵州布政使。道光三十年庚戌(公元1850年)五十五岁 是年,任贵州布政使。是年正月,上御极于徒次,具折恭请圣安。三月抵贵州任所。时楚匪李沅发扰及粤西毗连黔境要隘,于是亟筹防剿,而支度维艰。黔省藩库向无存项,吴式芬细加核稽,不得不移缓济急。虽为暂时权宜之计,而毫无滥用黎民安堵。是年,编《海丰吴氏藏汉封泥》《陶嘉书屋秦汉印章》。
      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五十六岁 是年五月,由贵州布政使改任陕西布政使。乔见齐中丞以黔省乏员接署,奏留三月,九月交卸起程,十二月到京,召见六次,谕令赴任。中丞翁同书有《次韵送吴子苾方伯由蜀道入觐即赴关中新任》诗四首:(一)柳条荇带尽毵毵,胜地频停过客骖。写入送行诗更好,秋风秋雨满黔南。(二)朝来孔壁发金丝,齐鲁才名盖一时。记否珂乡秋色好,蓬莱日主访秦祠。(三)栈程凤县柳毵毵,定有长条拂晓骖。此去剑南诗已备,碧幢更盼向江南。(四)驻马寻碑解色丝,与君同癖喜同时。关中金石由来富,搜集应如武氏祠。
      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五十七岁 是年正月,抵西安,任陕西布政使。二月以倡捐军饷,赏戴花翎。八月兼署按察使。是年冬,粤匪窜及两湖,即筹办防堵事宜。是年,刘喜海杜受田卒。杜受田,字芝农,谥文正,山东滨州人,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公元1787年)九月初三日生,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七月初九日卒。道光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洗马,督学山西,累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五十八岁 是年,陕省“贼”焰愈炽,剿“匪”所需饷银俱预为筹备,又潼关等处各隘口添兵练勇,以及派委员弁巡察奸细,其口粮之费、薪水之资,皆斟酌付给,不使或缺。又屡次奉旨设法筹饷,以济外省军需,凡出入簿书无虑百数十万,必亲手钩稽,巨细无遗。盖陕省库款本足支销,而至此亦万分支绌矣。式芬目睹时艰,忧愤莫释,以致肝病复发,肢体无力,延医服药,时止时发。十二月“有旨来京引见”。(彭蕴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吴公墓志铭》,《续碑传集》卷十七)与赵烈文有忘年之交。赵烈文在《国朝著述未刊目序》云:“余道咸间得以通家子从东南诸耆宿游。迨壮,四方知交若日照许君印林、海丰吴君子苾、独山莫君子偲、仁和邵君位细、龚君孝拱辈,咸富庋藏,而善钩索。当是时士夫好重风义,不以财贿视典籍。家有善本,喜示人;或披论终日不倦,无倾身障簏意。”是年,吴式芬已有《捃古录》初稿。许瀚《攀古小庐杂著》卷二十《象山树三篆字跋》云:“《捃古录》以入元末无年月中,不知何据。”此跋作于咸丰三年十一月二日,许瀚所云《捃古录》即吴式芬初稿。是年,黄爵滋吕贤基卒。
      咸丰四年甲寅(公元1854年)五十九岁 是年二月,束装北上,以久病不愈,遇道就医,行路迟滞,至闰七月始抵京都。引见后,奉旨以四品京堂候补。吴重憙《石莲闇诗》序云:“石莲幼多病,后随先人任,而粤、而豫、而燕、而黔、而秦,七年岁月,半销磨于船唇马足之间。咸丰甲寅归里。”是年九月,补授鸿胪寺卿,十月授浙江学政(《清代职官年表·学政年表》)。岁除日抵杭州。彭蕴章有《送吴子苾同年视学浙江》诗云:“分陕寻宣泳芾棠,归来秉鉴莅江乡。殿前虎拜司仪踅,湖上莺飞索句忙。海岱文人识师表,过江名士费评量。孤山万树梅花发,好与何郎共一觞。”(民国《无棣县志·艺文志》)是年,许瀚始助吴式芬编撰《捃古录》。赠许瀚《唐石壁寺铁弥勒像颂新拓本》及《周明我鼎》《汉君宜高官镜》《汉上方镜》《吴乌赤镜》《嫦娥奔月镜》等拓本。(许瀚:《攀古小庐杂著》)靠释《周刘》、《甲午簠》拓本(许瀚:《攀古小庐杂著》卷九)。是年,与达受(六舟上人)交。达受,号六舟,俗姓姚。浙江海昌人。海昌白马庙僧,主杭州西湖净慈寺。雅好金石书画,尤工鉴赏,与同时金石书画家多所往还。(来新夏:《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陆心源受知于吴式芬当在本年。蔡冠华《清代七百名人传·陆心源》云:“陆心源,字刚父,号存斋,晚称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人。年三十,通九经,尤精郑许之学。受知于万青黎、吴式芬、张锡庚。先辈如徐有壬朱绪曾皆引为忘年交。”是年,王筠卒。
      咸丰五年乙卯(公元1855年)六十岁 是年正月,在杭州接印,复奉旨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充乡试监临官。是年值更换学政之期,浙江学政奉旨毋庸更换。十一月,因病陈请开缺,得旨俞允。时因浙省劝捐米石,嗣以捐助京仓海运粳米,加三级并赏给祖父母、父母及本身妻室正一品封典(《吴氏世德录》卷一《吴式芬列传》)。是年,夫人刘氏卒。是年,将多年来收集的碑目白拓装订成册,序说颇详(许瀚《攀古小庐杂著》卷十一《王仲品等造像碑跋》)。邀许瀚赴杭州随署校文。吴重憙《石莲闇诗》卷三《谒印林师墓》:“与我先子交,不变黎任初。襄校在临安,鸡鸣风雨俱。”(袁行云:《许瀚年谱》,第274页。)九月赠许瀚《北魏沐非龙造像》拓本(许瀚《攀古小庐杂著》卷九);许瀚借吴式芬拓本对勘旧藏《汉封龙山碑》(许瀚《攀古小庐杂著》卷十)。
      咸丰六年丙辰(公元1856年)六十一岁 是年,为达受自编年谱《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作序《题六舟金石书画编年录》:“善摩拓钟鼎。则肖形会影,无弗工也。其于搜罗古刻,则山陬海澨,无弗及也。其于书,则篆草飞白,画则泼墨传采,无弗精也。……自记其游踪,复罗列其所见,阅历甚富,考订亦详,读是书可作上人之年谱观,亦可作上人之访碑录观。”此序作于咸丰六年(事见来新夏著《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海丰吴氏文存》及梁廷灿著录《年谱考略》)。是年二月,买舟北归,四月抵海丰。自浙归途中过淮,造访丁晏家。丁晏在《颐志斋感旧诗·吴子苾侍郎》小序云:“余在都往还颇密。自出为浙江学政,以病乞归,过淮犹造访余家。归后旋卒。”是年,许瀚助其编撰《捃古录金文》,成初稿。《捃古录金文》汇集各家考释文字,并撰案语七十余条。各器图像下文字或亲撰,或用各家释文。八月初九日,授光禄大夫。诰称:“吴式芬艺苑鸿才,禁林硕望; 早登华贯,久推玉尺之英;副领容台,雅称冰衡之美。淑民风于清逊,彰国教于与休明。特焕殊荣,以昭新渥。”十月初八日卒。
      彭蕴章内阁学士吴公墓志铭》:“公性和易,平居无疾言遽色。与人交必相规以道义。故自京僚以至外吏,莫不慕公之笃雅,而乐与相亲。好金石文字,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藏之,于古人书画,尤工鉴别。善鼓琴,每访山川名胜,必携以自随。虽居处贵显,其意趣泊如也。”(《归朴龛丛稿续编》卷四,又见《续碑传集》卷十七《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吴公墓志铭》)
      高均儒《续东轩遗集·祭海丰吴礼部文》:“唯公硕行,十载前闻;伊谁称述,日照许君。谓昔同方,实事求是;各究其精,相勖乐只。公博而约,常若欿然;取善于众,主一罔迁。纂著斯宏,金石永好;奇字同文,析讹揭冒。靡间寒暑,孳孳研求;通籍而后,退食旁搜。古愈深湛,民胥保惠;文裕大猷,政惩小慧。翼翼在位,不知有援;恂恂为度,若讷于言。道艺鲜侪,荣倅何异;许君所称,均儒是识。公游浙学,多士庆鸣;均儒不才,部下诸生。旃蒙单阏,嘉兴按试;均儒羁淮,未谒从事。是岁秋仲,许君南游;公方见迟,相与校雠。许君冬旋,谓公引疾;凝神自恃,不离简毕。逾岁暮春,云归海丰;淮堧小憇,俟车之攻。余论齿牙,偶及贱子;谬赏蠢愚,为勘图史。好声致誉,固有良朋;絫读沿误,无无所憎。弥感优荣,如素亲暱;而室庸迁,未瞻颜色。公居里第,身其迪康;且云卜日,近天子光。涂月上旬,许君函鲤;阳月八日,公还太始。遗书满家,许君订旃;开帙洒涕,恨不从焉。辱公之知,谒公不先。为位陈醴,时蔬侑荐。尚飨。”
      咸丰七年丁巳(1857年)许瀚《哭吴子苾阁部联》:“平生金石盟心,才几时,江城剪烛,沂驿传书,那期白马素车,酹酒为君订遗稿;世事云烟过眼,从今后,拔剑歌哀,衔碑语苦,纵复高山流水,抱琴何处觅知音。”(许瀚《攀古小庐杂著》)李佐贤《武定续诗钞·吴式芬小传》:李佐贤《武定续诗钞·吴式芬小传》云:“君鲜荣利之好,而深瀚墨之缘,于金石书画尤为笃嗜。所著《捃古录》,钟鼎碑版文字搜罗靡遗,盖自欧、赵著录,以迄今日考据家,无如是之详尽该博者,洵堪信,今传后无疑也。古诗气清,笔健洒脱,自喜神似坡公,律诗亦工力悉敌。”(藏国家图书馆)
      咸丰七年丁巳(1857年)正月初九,吴重憙邀请许瀚校订吴式芬遗书。吴重周、吴重憙合撰《行述》云:“幼年即酷好金石文字,所积既多,因以《寰宇访碑录》为稿本,补其未备,删其讹复,复增入三代秦汉以来吉今,各注某氏家藏,如孙《录》收甎瓦之例。惟不载玺即泉币,以各有专书也。镜铭只载有年月者,以多不胜收也。孙《录》未详碑额,亦并补之,书曰十六卷,名《捃古录》。又复荟萃金石目录,分州县编之。其存者则列为已见;未见者则注明见某书,列为待访。凡古今金石诸书,无不备采。复取历代史籍及诸家文集说部以益之。惟墓志非可访求,必以曾出土著录者为断,而不采文集;钟鼎甎瓦流传本无定所,亦不收载地里未详者,别附于后以俟参考,名《金石汇目分编》,约四十卷。其已见者与《捃古录》相表里而加详。各省稿本粗备,待访者犹未尽编成。于款识古文、研究六书多所考释;于穹碑巨制、阙文误字,博访旧本,多所补正。凡所著述,随时改订,细字蝇头,丹黄交错,均未付刊。尚冀博雅君子详览而增益之,集为成书,付之剞劂,以传后世。”《捃古录》为金石总目,与《金石汇目分编》表里为书,而与《捃古录金文》以考释为主者性质不同。《捃古录》收上古迄元金文一千七百八十一种,石文一万五千二百三十种,砖瓦文一千一百零五种,都一万八千一百十六种。凡金文皆著录字数、收藏者姓名或见于某书;凡石刻皆著录字体。并录碑额,原石已佚据拓本,并著录收藏者姓名。本书刊本为二十卷,署“吴式芬撰”,末署“男重周、重憙校字”。
      孙诒让《古籀余论》后序云:“海丰吴子苾侍郎《捃古录金文》九卷,搜录尤闳博,新出诸器,大半著录,释文亦殊精彩。”戴家祥《古籀余论跋》云:“《古籀余论》者,太姻文籀庼公暮年之作也。其书校订海丰吴子苾《捃古录金文》考释之疏,间或自纠其旧作《古籀拾遗》之失,援经据典创获良多。子苾生当古器物日出不穷之时,又与陈寿卿、刘燕庭、许印林、徐籀荘等海内名流相友善,故其书博采众见,汇集成编。光绪二十一年其子重憙付梓刊行。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福山王懿荣(廉卿)代其进奉初印本十部于内府。”
      光绪刊本《捃古录金文》卷首载光绪二十一年王懿荣进呈折:“奏为恭进国朝儒臣撰集古录金文成书,有裨经训堪备,御览仰祈。圣鉴事,臣籍隶山东有海丰县人,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臣吴式芬,道光朝进士,生平专攻训诂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所集《捃古录金文》一书,凡九册,为卷有三,每卷又各分三册。其书本义专集成周以来钟鼎彝器款识,多据原器精拓本及相传旧摩本收入。出前大学士阮元所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前湖南巡抚吴荣光所著《筠清馆金文》二书,后尤为赅备。其书体例:则以各器自具之字,定为名数,每一字为文。有文一文二以迄文四百九十又七,少者皆象形指事记日干支之属,多者可敌真古文尚书百篇之一。字各有释,释各成文。又间附以各家之说。虽所释说互有短长,要皆以根据礼典探讨六书推阐经义为主。治今古文尚书者,非得此无以为。同时佐证汉儒许慎说文叙云: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是以许书所收自籀文及壁中经古文外,所谓鼎彝古文者,厥惟此穜。盖自宋明以来,诸家谱录集摹古文之多,无逾于此者。臣详阅此书一禀。钦定西清鉴,西清续鉴,寿古鉴”
      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捃古录》底稿本三册。“秦汉、东汉、三国、晋附成、赵、燕、前秦”一册,“唐起武德讫天宝”一册,“唐起至德讫天祐”一册,均有许瀚手书“校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一九七一年排印本)云:“吴式芬撰《捃古录》,所引题跋,半为瀚说。”“《金石汇目分编》二十卷,清吴式芬撰稿本,二十六册。”(《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卷三)刊本署“吴式芬编,吴重周、吴重憙补辑”。本书与《捃古录》同为金石总目。《捃古录》所收金文石刻按历史年代顺序排列,本书按全国州县分编。二十卷顺序:卷一京师(顺天府),卷二盛京奉天府),卷三直隶(分上下卷),卷四江苏,卷五安徽,卷六浙江,卷八福建,卷九河南(分上中下卷),卷十山东(分上中下卷),卷十一山西,卷十二陕西(分上下卷),卷十三甘肃,卷十四湖北,卷十五湖南,卷十六四川(分上下卷),卷十七广东,卷十八广西,卷十九云南,卷二十贵州。卷首有吴式芬序。“若吴氏《捃古录》太揉杂,亦因苾老故后,经许印林先生纫之于前,丁少山先生校之于后,均非此学专家,亦草草矣。在今日已为繁富详赡之书,无第二本也。”(顾燮光《梦碧簃石言》卷五引王崇烈《种瓜亭笔记》)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