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网讯(浙江工作站吴新强东阳工作站吴健生报道)4月3日上午,东阳垕(音túo)石吴氏近400裔孙代表组成的祭祀团,头戴吴氏黄帽、肩披吴氏围巾,驱车赶往40公里外的诸暨璜山延庆寺和陈宅镇岭后村,祭拜68世翥(文简)公和73世僖公。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先祖、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清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4月3日自7点30分开始,东阳垕石吴氏裔孙络绎不绝来到诸暨市璜山镇太平村延庆自然村,先后到文简公祠、延庆寺、千岁山文简祖茔,放上供品,上香祷祝,祭祀拜祖,祈愿先祖护佑,平安、健康、成长。本次祭祖最大的发现:在吴翥公墓左边,新矗立了一块“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文物延庆吴氏祖茔”牌。
吴翥(757-839),字明举,山阴(今绍兴)县令吴舜咨之子,吴翥生性淡泊功名,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时期(810年―859年),当地观察府屡次召他做官,都拒绝。赐“文简先生”。中、晚年尝游山阴(绍兴)暨阳(诸暨县)开化江(西施故里),并寓居于此。著有《山阴集》和《招云集》。元配陈氏、继娶尉迟氏,生三子:吴盖、吴益、吴绎。吴翥与长子吴盖居于诸暨县延庆寺附近,吴盖后来在此建立溪山书院,先为校书、藏书,后为讲学所处。后又在延庆寺傍建三进厅堂,计屋数十间,为文简公祠 --- 源一堂,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诸朝至今。
9时许,东阳垕石吴氏祭祀团又赶往陈宅镇岭后村(有108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先后到吴氏宗祠(吴凯故里)、大路山祭拜。
暨阳峡上始祖僖公(915-997),字弥宗,自号清济君,又号木石居士。后晋开运年间(944-946)自巽渓迁居峡上(后称峡岭、后岭),后周世宗显德年间(954-960)创建“官田院”(后改名“法藏寺”)。娶黄氏,生一子:常则。
吴凯(1607-1646),开化村岭后人,出身清贫,自幼学医。1626年入凤阳为卫马士英部,1643年升为左都督,1645年论功封为开远伯。吴氏宗祠,座落岭后村四房,宗祠为二进,每进三架,二侧厢共6间,坐北朝南,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于年久失修倒塌,于2011年重建,内部结构典雅。明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封吴凯为开远候的匾额悬正中,以示纪念。吴良村的“排三门”与吴凯有关。本次东阳垕石吴氏祭祖,尽管没有祭祖大典的程序仪式,但参加本次祭祖的吴海林说,头戴吴氏黄帽、肩披吴氏围巾参加吴氏祭祖活动,仪式感很浓。吴姓儿女寻根认祖,祭拜始祖,这是增进吴姓子裔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铸牢吴姓共同体意识的盛事。
东阳垕吴氏,源自暨阳源一堂(今诸暨市,始祖吴翥)的峡山吴氏(今陈宅镇岭后村)。始祖吴德彰(1203-1290,文简公17世裔孙),字诚卿,自幼颖悟好学,文义通晓。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吴德彰过茅亭,越残桥,跋山涉水,从诸暨岭后来到东阳教育的文脉所在的长衢石洞书院,寻访理学家朱熹遗著《大学章句》。途径石潭村时,俞有德见吴德彰昂然道貌,一表人才,便留吴德彰主师鹿山书院。次年俞翁将端庄大方,聪慧伶俐的小女许配吴德彰为妻,并赠田地山塘数百余亩。从此,吴德彰以书院为家,并将书院命名为“鹿山书院”,自号“鹿山居士”。1259年使幼子吴澄(1239-1261)定居吴良罗打地,经过九代繁衍生息,形成了以白坦、湖岑、腴田、泮田等为母村的一级分支村落,而后又分裂产生了许多二次性分支的子村,最终形成了由吴良一个中心聚落村和数个从中心聚落分离移居形成的分支聚落村组成的宗族聚居群落,聚居在白溪江下游两岸方圆十里约3万人。到清代中叶,垕吴氏已成为东阳最大规模的集中型宗族了。自古以来,东阳垕吴氏裔孙每隔四年清明节均会赶往诸暨源一堂和岭后村祭拜先祖。2022年因受疫情影响,扫墓祭祖活动顺延到了2023年。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