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吴蜀丰)吴氏开姓始祖泰伯,传代始祖仲雍。以旷古绝伦的胸怀壮举三让天下,成就周朝八百年江山被千古颂扬。孔子《论语》第八篇《泰伯》,司马迁《史记》第三十一篇题为《吴泰伯第一世家》均有记载。康熙皇帝题赠《至德无名》,乾隆皇帝题赠《三让高踪》牌匾。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位于江苏无锡的清名桥附近。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开凿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伯渎河”。伯渎河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长43公里,它流经坊前,从梅村到鹅湖。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西攻楚国、吴王夫差北伐齐国,都曾通过伯渎河。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的伯渎河畔。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汉桓帝为了纪念吴泰伯,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所立。
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面,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但据考证,泰伯井是战国时期所建。建泰伯庙后,一直是泰伯庙的厨房用井。南朝刘昭《后汉书注》记载:“无锡县东,皇山泰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吴地记》记载:“吴筑城梅里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
吴姓有过七次建国史,在中国百家姓中目前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800余万人。无论在政坛、军事、工商、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人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吴语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上海、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分布于中国110多个县市。吴语在全球国际语言排名第十,在中国七大方言中排名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之一。据《现代汉语》记载,吴语语系人口占中国总人口7.2%,高于闽语语系的5-7%和粤语语系的4.0%。目前讲吴语人口大约九千余万人。
中国百家姓中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吴文化节”自2006年开始举行“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大典”。由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活动主题为“传承吴地文明、彰显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名城、建设文明无锡”。自2006年起,每年4月10日(传说农历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举办至今已举办18届。吴文化节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祭祀泰伯典礼、书画展示、群众文化活动等。吴文化节已成为具有浓郁吴地特色的国内知名节庆活动。泰伯庙会打包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当代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70余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其得意门生桃李满天下,如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吴姓名人数不胜数,书画名家如唐朝画圣吴道子,明代著名画家吴伟,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吴镇,清末画家吴友如、清初书画家。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天主教传教士吴历、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中国近代画家吴法鼎,中国明代著名作家、官员吴承恩,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等。吴姓开国将军48名。国民革命军吴姓将军79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诚的吴姓将军16名。
吴姓在医学界也是人才辈出,南宋御医吴源,明代医学家吴延龄,撰有《经络腧穴》、《医学质疑》等书。明代医学家吴嘉言,著有《医学统宗》三卷,《针灸原枢》二卷,《医经会元》十三卷。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著作的《温疫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北宋神医之一保生大帝吴夲用一针救了皇妃,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安宫牛黄丸”发明制造者吴鞠通。清代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外治之宗”吴尚先。清代医学家、藏书家吴仪洛,著有《本草从新》《本草备要》、《成方切用》、《勿药元诠》、《伤寒分经》一源必彻》、《四诊须详》、《杂症条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传义》等书籍。明代医学家吴昆,著有《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等书籍。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吴瑞甫,著作有《伤寒纲要》、《中西医温热串解》、《册补中风论》,《奇验喉症明辩》、《诊断学》、《内科学》等近20种。近代医学家吴克潜,著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该辞典从几百种医籍中采集4000余种疾病,按病名首字笔画顺序排列。每种详注病源、症状和治法。凡有分歧者均一一列述,所引之方,多为古今成方。《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儿科要略》《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著作。
当代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研究专家吴新智。乾隆皇帝题名《医宗金鉴》总编撰吴谦裔孙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吴风平,著有《吴氏九世中医秘验方精选》《吴氏中医秘验方精选》《房事与性病秘验方集锦》《吴氏九世中医神奇秘验方》《中华名医验方精选》《易经正宗》《易经求真》《易经解密》《小儿推拿》《肿瘤癌症的临床诊治》《针灸临床运用》等专著25部。第十代中医传承人、黔苗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恒等。
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旳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人东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吴王寿梦四子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在越南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裔,在越南200多个姓氏中吴姓排名第六。东汉时吴风进入朝鲜,在朝鲜143个姓氏中吴姓排前20名。吴姓移名在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及欧美等地,吴姓子孙几乎已遍布全球。
据《路史·国名纪》记载: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名叫吴枢。《三国演义》吴国孙坚之二夫人吴国太(孙权之母,亦称吴太夫人)。刘备四夫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称吴夫人。历经六朝,辅佐四帝,宋高宗的皇后吴瑜,历史上称其为宪圣慈烈皇后。
当代吴姓人才辈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原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美国“核弹女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台湾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吴茂林(1913年-1944年10月5日),男,原名吴廷健,湖北省咸宁县,党员。1931年参加革命,1934年入党。一九三八年三月奉派去新疆航空队学航空机械。四二年九月十七,被盛世才逮捕入狱,备受折磨,于1944年10月5日牺牲。

吴茂林,曾参加长征,任侦察员、班长、排长等职,不久,由组织派往东北军中工作,西安事变后返回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摩托学校学习。1938年1月由党中央派往新疆,入新疆航空机械班学习。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和航空队紧张的学习和生活,积劳成疾。
1942年9月被盛世才软禁,身体备受折磨,不幸于1944年10月5日光荣牺牲。吴茂林的遗骨,解放后安葬在乌鲁木齐南郊的革命烈士陵园中,墓前竖立着刻有董必武亲笔题词的“吴茂林烈士之墓”的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墓碑。
人物事迹 吴茂林,原名吴廷健,1913年生于湖北省咸宁县古田乡方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那年,鄂南各县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民革命运动,启发和教育了吴茂林,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火种。1931革命根据地大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鄂东豫南皖等十余县范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胜利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也于黄安中心七里坪地区建立起来。吴茂林深受鼓舞,告别亲人,直奔红区,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在部队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苦练杀敌本领,虚心地向老战士学习。因此,他很快成长起来。

1932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向苏区发起了全面的“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吴茂林随从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由鄂豫皖西征,过秦岭,越巴山,进入四川境内。在长途行军中,他不顾饥饿寒冷,爬山涉水,紧跟部队前进。在战斗中,他和老战士一起身背大刀,肩扛步枪,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变得更加成熟。他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职务,经常执行侦察任务,化装成商人、农民、工人深入到敌占区探听敌情,侦察敌人的部署和装备情况,为部队提供可靠的军事情报。
1934年10月,吴茂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吴茂林前后四次负伤,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死亡的一次次威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随部队抵达延安。随后,党组织派吴茂林到张学良部队里做争取广大士兵的工作。当时,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的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广大官兵也起来反对内战,要求联共抗日。吴茂林到东北军后因势利导,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交朋友,与士兵交心谈心,鼓励他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老家去”。在这段时间里,吴茂林以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以抗日救国的极大热情,身体力行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蒋介石分化瓦解了东北军和西北军,吴茂林又重新回到了延安,党组织派吴茂林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他感到无比激动,多少年来渴望学习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在这里,他曾多次聆听中央首长的教导。老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军事、政治,以担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历史使命。吴茂林文化水平很低,学习中遇到不少困难,但他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认真研读马列主义书籍和军事理论。

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与新疆省边防督办盛世才建立了统战关系,并设立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陈云向党中央建议,借用盛世才的力量和苏联提供的装备,在新疆培训一批航空技术人才,经党中央批准决定分别从西路军总支队(即新兵营)和延安等地选派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较高、体格健壮的青年党员干部到新疆航空队学习。11月,陈云从迪化回到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亲自到抗日军政大学和摩托学校等单位挑选学员。吴茂林从抗大毕业后,这时刚转入摩托学校学习。经反复考核,吴茂林和严振刚、彭仁发等19名青年党员被选拔为航空队学员。
吴茂林等出发前,陈云在延安窑洞里接见了他们,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将是第一批红色飞行师,是红色空军第一批骨干;不要怕文化低,不要怕人家看不起,要有坚强的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要把技术学到手,要搞好团结,遵守纪律,保持党的荣誉。”
1938年1月16日,吴茂林等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经西安到达兰州后,乔装打扮成东北流亡学生,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狐皮小帽,佯称盛世才的远房亲戚投奔新疆。他们搭乘汽车,穿越千里戈壁,闯过重重关卡,于3月10日抵达迪化西路军总支队部。党代表邓发热情地接见了来新疆学习的全体同志,介绍了当时的统战局势,勉励他们要遵守纪律,学好本领。吴茂林被编入第二期航空队机械班。3月28日,他们正式投入了紧张的航空基础理论学习。
当时的基础课有《航空历史》、《飞行原理》、《发动机原理》、《飞机构造》等课程,教材都是从俄文翻译过来的。理论教官由盛世才的教官兼任,有时也由苏联教官上课。吴茂林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学习这样高深的理论困难很多,但他刻苦认真,一时理解不了的就反复钻研,直到完全弄懂弄通。除了早操、就餐和睡觉时间外,他整天在教室里苦读。航空队党支部还成立了学习互助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邓发也经常鼓励他们要发奋图强,完成党交给的学习任务。党代表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给了吴茂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他更加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除了学习,还要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吴茂林由于过去多次负伤,积劳成疾,长期咳嗽不止,体质日渐衰弱,但他仍然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顽强地坚持学习,直至最后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在组织的一再劝告下离开航空队去治病。

1938年夏,吴茂林来到西路军总支队部卫生所就诊,由于医疗条件差,疗效不大。在党代表邓发的亲切关怀下,他被转送到南关医院请苏联医生会诊,确诊为胸膜炎引起感染转为肺脓肿,需要手术治疗。在当时的医疗设备条件下作肺部手术是十分危险的,吴茂林的体质又很虚弱,医生建议作半身麻醉手术。
为了能够早日恢复健康,重返学习岗位,他强忍剧痛让医生做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5个月后,病情逐渐好转,刀口刚刚愈合,他就以惊人的毅力,每天早晨到运动场上散步,打排球,以增强体质。1940年初,西路军总支队的全体指战员,奉中共中央之命撤回延安。吴茂林转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继续休养。
在这一段日子里,吴茂林抓紧时间,认真学习革命理论,研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新民主义论》、《论持久战》、《资本论》等著作,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41年6月以后,国内外形势急剧逆转,盛世才也逐步走上反苏反共的罪恶道路,1942年9月17日,盛世才突然派兵包围八户梁招待所,将中共党员分别软禁,后逮捕入狱。吴茂林、张子意因病同妇幼病残人员软禁在一起。
1943年4月,敌人把吴茂林等从八户梁招待所迁到西河坝蒙哈柯学校继续软禁。这里的条件更差,他的病情加重了,不能独立行走。但他谢绝了同志们的照顾和帮助,尽量少给其他同志添麻烦。他身在狱中,内心仍然充满着希望,向往回到革命圣地延安。他常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对孩子们说:“你们是小八路,回延安后就见到你们的爸爸老八路。盛世才是个大坏蛋,把我们都关起来,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暖。”他用通俗的语言教育孩子们要和阿姨叔叔们团结一致与敌人斗争。吴茂林还时常对新疆籍的几位妇女家属讲革命道理,他对王淑贞说:“共产党是穷人的党,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八路军和老百姓亲如一家。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跟党走,大家要团结一致,争取集体无罪释放回延安。”他充满深情地介绍延安的战斗和生活情况,使王淑贞坚定了革命信念。1946年她和母亲无罪释放时,申请加入了集体回延安的行列。
1944年8月,敌人又把吴茂林他们迁到七道湾“叛逆”家属工厂软禁。吴茂林的病情更加恶化,肺部化脓引起胸腔溃烂。每天都淌出脓血,发出腥臭,致使下半身瘫痪,危在旦夕。狱中党支部组织女难友每天轮流值班护理,替他擦洗脓血,洗绷带、换洗衣服;把馍馍切成碎片烤干泡开水,一口一口地喂他;有时还想法做点汤面片给他吃。同志们的精心照料和深深的情谊常常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更增强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
1944年10月5日清晨,吴茂林病逝于狱中。吴茂林逝世后,全狱难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冲破层层阻扰,迫使狱方同意为吴茂林举行追悼会。追悼会那天,庄严肃穆的灵堂正中悬挂着吴茂林的遗像,两旁挂满了战友们写的挽联和挽词。病魔可夺其生命,不可夺其壮志;囹圄能禁其身体,不能禁其丹心。不怕死,不要身,具军人美德;为国家,为民族,有壮士遗风。经过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为党为国,虽死犹荣。
全国解放后,吴茂林烈士的遗骨,安葬在乌鲁木齐市南郊的革命烈士陵园,墓前竖立着刻有董必武亲笔题字的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墓碑——吴茂林烈士之墓。每逢清明节,各族人民川流不息地来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英灵,缅怀烈士的业绩。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