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讯(吴蜀丰)【编者按】吴氏开姓始祖泰伯公,传代始祖仲雍公。旷古绝伦的胸怀,泰伯奔吴三让天下,成就周王朝八百年江山成为千古颂扬。孔子《论语》第八篇《泰伯》,司马迁《史记》第31篇《吴泰伯第一世家》均有记载。康熙皇帝题匾《至德无名》,乾隆题匾《三让高踪》。吴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七次建国,吴姓在中国百家姓中目前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800余万人,无论在政坛、军事、工商、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人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当代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70余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他的得意门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如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吴姓名人数不胜数,吴姓 书画名家吴道子,吴昌硕、吴友如、吴镇、吴历、吴冠中,吴法鼎,作家吴承恩,吴敬梓等。吴姓开国将军48名。国民革命军吴姓将军79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诚的吴姓将军16名。
吴姓在医学界,从古至今,医学名家比比皆是,著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儿科要略》《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著作的近代医学家吴克潜。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温疫论》作者吴又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神之一 保生大帝吴夲,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乾隆题名《医宗金鉴》总编撰吴谦, 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安宫牛黄丸”发明制造者吴鞠通。清代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外治之宗”吴尚先。当代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出版有中医药刊物《吴氏九世中医秘验方精选》《吴氏中医秘验方精选》《房事与性病秘验方集锦》《吴氏九世中医神奇秘验方》《中华名医验方精选》《易经正宗》《易经求真》《易经解密》《小儿推拿》《肿瘤癌症的临床诊治》《针灸临床运用》等专著25部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吴风平。第十代中医传承人黔苗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恒等。
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旳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人东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吴王寿梦四子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在越南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裔,在越南200多个姓氏中吴姓排名第六。东汉时吴风进入朝鲜,在朝鲜143个姓氏中吴姓排前20名。吴姓移名在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及欧美等地,吴姓子孙几乎已遍布全球。
据《路史·国名纪》记载: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名叫吴枢。《三国演义》吴国孙坚之二夫人吴国太(孙权之母,亦称吴太夫人)。刘备四夫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称吴夫人。历经六朝,辅佐四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与皇帝走完金婚宋高宗的皇后吴瑜,从才人升为皇后。稳坐后位五十五载,不仅被丈夫宋高宗宠爱了半个世纪,还先后受到了宋孝宗、宋光宗和宋宁宗三位皇帝的优待和敬重,最终以八十三岁高龄安然离世。历史上称其为宪圣慈烈皇后。当代吴姓名人中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吴学谦、吴桂贤,曾为美国造原子弹的“核弹女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原全国人大常委委员长吴帮国,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台湾原台北市市长、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吴居厚(1039-1114)字敦老,又名居实。临川钟陵张公楼湖村(今属江西省进贤县)人。北宋政治家。官至尚书右丞。仁宗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熙宁三年(1070),为武安(今湖南长沙)节度推官,尽力推行王安石新法,核准闲田荒地,以均给枚山的徭役耕种,取得成效,升大理寺丞。
元丰二年(1079),出任河北常平仓提举。以新法为典范,增订《损役法》五十一条,为神宗所赏识,赐给银绯,晋任京东路(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后分东、西两路)转运判官,不久,又升副使、转运使。朝廷大兴盐铁,他竭尽心力,政绩卓著,受到神宗帝器重。此时,朝廷大兴盐铁贸易。吴居厚发挥其善于理财的特长,精心筹划,竭尽心力,征得赋银数百万。鼓励莱芜、利国二地官员自铸大钱,每年可获得10万缗(一缗为一千文钱)收入。神宗对其进行褒奖,升为天章阁待制。
元丰四年(1081),任京都转运使。在任期间,以盐铁赋税之利购置绢品,资助河东换马牧养;拨出大铁钱20万缗,支援陕西边关军饷;召募牧民养牧马匹,进而安置游民散夫。神宗嘉誉其“于职分之外,恤及他路,非才智有余不能”。
崇宁二年(1103)四月,吴居厚晋封中大夫,官拜尚书右丞。三年九月,为右光禄大夫、尚书右丞加中书侍郎。五年(1106)正月,以右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加门下侍郎。大观元年(1107),因年高告退,以资政殿学士改任鸿庆宫提举、东太一宫使,恩许仍服团金毬文带。后知亳州、洪州,改太原道都门、佑神观使。四年(1110)八月,以资政殿学士、宣奉大夫、佑神观使加门下侍郎;十月,迁知枢密院事。
政和三年(1113)正月,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四年(1114)病逝。徽宗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赐御葬于进贤麻山,魂归故里。一生著有《吴居厚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吴居厚奏疏》一百二十卷,已佚。 事见《丹阳集》卷一二《枢密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东莞现在有10多条村庄为吴姓聚居地,人口2万多人。现存的东莞吴姓族谱资料极少,广州中山图书馆保存有近10种广东珠三角地区吴姓族谱,但没有一种是有关东莞吴居厚后人的。据所搜集到的四种东莞吴姓族谱(吴家涌、水边、宝陂、松柏朗)记载,东莞吴姓的一世祖是北宋末的吴居厚,《宋史》卷三百四十三上有传,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尹,拜尚书右丞,迁知枢密院事,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政和三年(1113)七月,卒于洪州任上,年七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吴居厚在任上最大贡献是实行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帮助朝廷治理久废的盐铁业,增加了国库收入,充实了国防,是一位抓经济建设的能手。
宋史上记载吴居厚是洪州人(今南昌),登嘉祐进士第。政和三年(1113)七月,卒于洪州任上,倒推七十九年,则出生年为1034,即景祐元年甲戌(1034-1113)。而据水边谱载,吴居厚于崇宁初(1102)为宋徽宗朝门下侍郎,知枢密院同平章事,乃泰伯七十世孙。嘉祐七年(1062)二十五岁时荣登进士,一生经历五代皇帝,皆拜为重臣元老,奉行王安石新法甚力,为北宋末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后见徽宗不理朝政,多次力谏无效,便辞官归故里洪州,再携全家迁到广东南雄,是为吴氏入粤始祖。居厚公生七子,七子后由南雄迁到广州合同场、增城、安南等地,其中长子吴鼎和五子吴最先后迁来东莞,是为入莞吴姓的两大分支。
吴鼎这一支后人在清代东坑恶蛇(又称“角蛇”,今称“角社”)出了两位著名诗人吴而达(康侯)和吴鹤,其中吴而达最善于作集古诗,即将古人不同诗句集成一首诗,诗句意韵天成,切合题义,如出己手。集古诗很不容易写,作得不好的,不只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情,简直就如乞儿之百衲衣,腐臭得很。作得好的,便如天机云锦,异彩纷呈,作者首先须熟诵无数佳章妙句,才能如控囊取物般信手拈来,汇集的都是别人的诗句,但全首却是自己的新作,表达的感情是自己的,这才称得上如张其淦评论其诗的“集古如己出,伤心人别有怀抱也”。《东莞诗录》收其集古诗80首,词1首。《胜朝粤东遗民录》记载,吴而达于明朝国亡后弃举子业,隐居吟咏,性疏脱不羁,他有一女将嫁,他先一日却应好友相招到罗浮山游玩,一个多月后回家,入门良久问妻子因何不见女儿?他为人刚直,不畏强权,曾作诗讽刺一位本地的降清士绅的画像:“堪嗟禄食全无面,何事奸雄尚有头?”
据谱载,长子昊鼎这一支于南宋初由广州合同场迁到东莞东坑角蛇(角社)。至明初八世祖时,孟一之孙位南公从角社迁大朗宝陂。孟六之孙恺公从角社迁莞城,再从莞城迁松柏朗。因此,宝陂和松柏朗是大朗吴姓两条聚居村。
宝陂吴氏:繁衍生息600年传20多代 根据宝陂近年整理的族谱记载,二世祖鼎公生念一,念一生阙,阙生贞,贞公生了六个儿子,其中孟一公是宝陂先代始祖,孟五公是横沥水边先代始祖,孟六公是松柏朗先代始祖。
孟一公的孙子位南公于元末明初,由东坑角社乡来到大岭山一处叫硬骨蓢的地方暂住,该处与牛眠石、杨梅树等村相邻,但土壤贫瘠,故后来位南公又携妻带子迁来今天宝陂村所在地卜居。此处原有十八条村落,当初吴姓人丁单薄,常受人家欺凌,吴家后来遇到一位风水先生,成了好朋友。那风水先生答应帮吴家开枝散叶,光大家族。
当时宝陂有一条陂堤,蓄住从上游杨屋等地流来的山水用作耕作灌溉,只留一个石闸作出水口。当时正好闹瘟疫,风水先生扬言说只要将石闸放开,让水流畅顺,本地村民就会平安无事。于是石闸被打开,结果流了七天七夜鲜红的血水,后来这十八条村的村民走的走,散的散,都散围了,只留下吴姓在此繁衍生息,至今600 年,已传20 多代,人口1000多人。
宝陂土改前属大岭山管辖,土改后划归大朗。因村庄四周有几座山岭围绕,中间低平为水田,大雨时陂内盛满雨水,如聚宝盆,故名宝陂。宝陂村近现代经历过几次大的变迁。1958年因修建松木山水库,征用了宝陂的一部分田地;而水库建成后水位上升,淹没了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宝陂村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水库移民,大部分村民迁往同宗兄弟水边村另立村围,也有些迁往隔坑、大岭山等地,剩下留守的15户吴姓迁至村后山坡上居住。
1959年因横沥水灾,住在水边的村民大部分又陆续迁回宝陂山草岭、松仔岭、柑桔岭等处居住。故今天横沥水边仍有一条村叫宝陂村,居住着200 多吴姓族人,他们与大朗宝陂村的宗亲经常来往,两地宝陂村村民婚庆吊丧亦时有往来。2001 年,因市政府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全部征用大朗宝陂村土地,宝陂村民再一次大搬迁,于2005 年1 月10 日迁到大朗富民大道旁的农民公寓,名叫宝陂新村,毗邻洋乌社区。
宝陂村自立村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清末有秀才吴琼阁,文才锦绣;民国期间粤剧演员吴帼英、吴尚英蜚声省港澳;民国六年,吴柱昌从日本留学回国,任广东省稽查处股长,之后任顺德、三水、乐昌等县县长;吴兰善于民国时期曾任东莞县政府秘书长;建国前约1943年,吴柱流任常平、寮步、大岭山三区指导员。民国时曾任东莞县县长秘书。吴柱锋于抗战时期任国民党某营营长,在民国27 年(1938 年)淡水两渡河与日军作战时牺牲。
广州中山图书馆查到有一本《广东吴氏家庙》的抄本,里面记载的是广东各地吴氏名人乡贤的名号、官职、供奉位置等,意外地发现了几位宝陂村的名人,如前面提到的吴琼阁(琼阁是号,名字待考),另有供奉在左龛东第九级十四位的吴沛夫,号雨侯,清候选巡政厅;供奉在左龛西第六级十位的吴经畬,号笔田,清候选直隶州分册;右龛九级的吴经猷,字启畴,号燮堂,清乐昌县训导。
宝陂村原有一座吴氏祠堂,三进,可惜文革期间拆毁了。大门联为:延陵世泽,枢密家声。旧时石柱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居宝境,盼花园,丹桂开来,龙虎榜中题胜字;游连塘,封石潟,清湖化衍,鸡狗声里雍丁财。”今天宝陂新村换了新颜,农民公寓大门前对联改为:“宝聚银盘,故里发祥传福脉;陂盈玉露,新基集瑞衍荣枝。”
宝陂村民在艰苦的环境里炼就了倔强不屈的性格。相传解放前宝陂村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被一些地主所把持,他们委托大朗乡公所的工作人员前来收田租。宝陂村民不肯交租(因收成不好),故将一些不结实的谷子交给收租的乡公所人员,那些人完成不了任务,于是心生一计,在田里抓一把泥抹在脸上,回去故意说宝陂村民打人,后来村公所来了几个人,依旧被宝陂村民挡回去。他们就纠集人马到宝陂,扬言要封围。宝陂村民于是找到当时任广东省稽查处股长吴柱昌,相传吴柱昌找到当时的东莞县长袁某,大骂一番后,把办公桌也掀翻了。县长只好当场赔礼道歉,后来宝陂村民乘势组织了抗租会,不交地主田租,每年将省下来的田租钱分发给村民。
松柏朗吴氏:600多年历史传900多人松柏朗村吴姓始祖是吴恺,字民暨,号莲峰,明南海卫副千户,几种《东莞县志》都有记载。明朝初年实行卫所军事制度,于洪武十七年(1384),全国沿海地区基本都设置了卫所,有547卫,2563所。一卫有军队5600人,其下有5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管辖1120人。副千户为从五品的武职。当时广东南海卫下辖东莞、大鹏、香山3个沿海千户所。南海卫卫所在今天的东莞中学内之北区。
关于吴恺的号,有必要说一下古人的名号用法。名、字和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的取定一般与本人当时所在周围景物或事物有关联,如苏轼居湖北东坡这个地方,因自号东坡居士。松柏朗村落走向是面向西南,正对着三角山,又名莲花山,亦称莲峰。吴姓始祖吴恺来到此地时,因见西南面有巍巍莲花山,因自号莲峰。当时此地已有梁、欧、李等姓在此定居。稍后又有刘、叶两姓陆续迁来。经过数代发展,吴刘叶人丁兴旺,而梁、欧、李等姓人口反显单薄,于是他们陆续迁出他处了。
吴姓与刘姓立围于一个大岭半腰,左边为刘姓聚居地,右边为吴姓聚居地。整条村庄靠东北,面西南,左面是高冚原,右面是寸地岭,立南北两围门,南门植几株榕树,北门有社坛和土地庙。中间挖一方鱼塘,约10多亩。远眺,前面有对面岭,岭下有大片洼田,一条溪流绕村边而过。
经过500多年的繁衍生息,今天松柏朗吴姓有800多人,已传至三十一传。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松木山村有一书生叫吴濂,因屡试不第,于是转行贩卖猪肉为生。吴濂家中有一条黄狗,吴濂每天拂晓出门贩卖猪肉必呼其爱犬尾随,日日如此。
某日天未亮,同村一邻居自大朗墟方向返回松木山,在卖盐路(今长塘与黄草朗交界处,长塘加油站附近)恰好遇见吴濂一人向东坑方向徐行。邻居上前问候:“濂叔,今天为何不卖猪肉?”吴濂答以连日卧病,已歇息数日矣。走出几步,吴濂又叫返邻居,将一串门匙交付邻居,托之带回自家中,并声言出行匆忙,要到横沥石涌某亲戚家去,言罢离去,黄狗尾随其后。
当邻居回村后打算将门匙交还吴家时,却听到吴家嚎哭声一片,原来吴濂已于半晌前去世。邻居惊愕不已,即将路遇“ 吴濂”之事说出,众人均觉得匪夷所想,一时村人议论纷纷。因事出奇异,有好事者亲至石涌村一探究竟,却得知某家刚巧诞了一男婴。只见男婴天庭饱满,五官端正,正在呱呱啼哭。此时吴濂家的黄狗正趴在门槛边睡觉。
据说松木山的吴濂那天离世后,投胎至石涌这户人家中。由于天资聪慧,且读书勤苦,后来在25岁那年考取了进士,在朝廷里当上了大官,后来还当了嘉庆皇帝的老师,后人为纪念这段奇闻,有诗流传道:“ 松木无鱼难养鹤,石涌有水出吴濂。”
相传松柏朗吴姓“七家头”的祖先养有一头猪乸(母猪),以前农村的牲畜都是散放的。这头猪乸有一天去到一处低洼地觅食,用猪鼻猛拱地上的泥巴以找寻食物,却无意中拱出一个陶缸,里面竟装着满满的银宝和钱币。
猪乸主人喜出望外,于是用这些银宝建了一排七间高大的青砖瓦房,分给七个儿子居住,人称“七家头”。至于那头猪乸,因为挖宝立了大功,得到主人的优待,戴上了金耳环,好食好住,一直到终老。 (伯仲博览华夏吴氏网)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