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名吴氏后裔汇聚江苏无锡祭拜江南始祖吴泰
发布时间:2017-09-20 17:3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记者吴蜀丰 特约撰稿吴立新)为纪念位于江苏省境內无锡的江南始祖吴公泰伯诞生3210周年,4月10日,来自海内外的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泰国、越南、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台湾、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福建、浙江、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贵州、四川、山西、山东、江西及江苏本地吴氏宗亲代表近3000余人汇聚在江苏无锡市泰伯陵区吴文化广场祭祀吴氏先祖吴泰伯。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联谊总会、世界至德总会、世界吴氏总会、中华吴氏总会、吴氏宗谱世系汇编筹委会、中国吴氏工商联合会、中国吴文化产业联盟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際祀大典。
据了解,每年的4月10日他们都会千里迢迢前往先祖圣地祭祖且规模盛况空前,据美国龙峰文化基金会副主席、大中华区域主席、美国龙峰文化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映辉向记者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世界的吴氏宗亲已达4600多万人,仅中国大陆境內的吴氏宗亲就有2470多万人,由于诸多条件及接待能力有限等原因每年回来的吴家人只能是三五千人,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吴氏宗亲回来“探望”祭祀先祖。
中国吴氏工商联合会、中国吴文化产业联盟负责人吴胤悦说,吴文化历史悠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祭祀泰伯典礼成为中华文化宝库重要组成部分。无锡是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史底蕴十分丰厚。吴文化是江苏南部一带区域文化的简称,它泛指该地区从古至今3000多年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尤以开拓、谦让、尚德为其精髓。无锡新区集聚了吴文化的众多文化载体,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泰伯陵、泰伯庙、鸿山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文化已成为新区持续、协调发展的强大文化动力。吴文化节将展现无锡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无锡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促进文化交流、推进文化融合的一次盛会。“三让天下孔子赞”被司马迁被为“第一世家”的泰伯和仲雍先祖庙(墓)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1982年就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吴泰伯】史载,泰伯公作为吴氏先人,在开启江南文明方面举功至伟。他断发纹身,开荒种地,开创了江南野蚕家养、野猪进圈的历史,他还是一年两熟种水稻的始创人。当初一家已有六万孙,泰伯公由遥远的陕西吴山,迁入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江南,在梅里(今江苏省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后周文王封其五世孙周章为吴子,列为诸侯。吴文化由此发源,吴王阖闾、夫差均为其后人。延陵季子后代移居义乌,是在公元1065年(北宋治平年间)。是年,义乌吴姓第一人吴圣造任乌伤判簿,携眷南来。泰伯公、延陵季子一脉性格温良,与世无争,所以人皆长寿,两人都活了92岁。吴圣造也是一位寿星,他在义乌为官,官位不显,但多有德政,所以也史册留名。据史载,吴圣造的妻子孙氏大寿时,当时的宋徽宗在“御保殿画北堂萱一轴,庆寿诗一篇以赐庆寿。”940年前,吴圣造作为泰伯公第81代孙来到乌伤时,吴姓仅此一家,如今已经有了6.4万后人。吴姓也成了义乌三大姓氏之一。从3000多年前的始祖泰伯公到如今的119代孙,义乌延陵吴姓宗谱一直没断过。而建于778年前的延陵祠,历经10余次修葺保存至今。77岁的延陵吴姓后人吴宗银说:“为了传示后人,我们今年重新整理了族谱孤本,重新修订印制,每套足有56大册。”义乌延陵祠今年的这次修葺,是有祠以来第13次。时至今日,不少北宋时期的雕梁画栋至今仍装点着这古朴的祠堂。泰伯庙在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是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泰伯公在梅里(今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当时的梅里成为了吴文化的发源地。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泰伯大殿庄严辉煌,正中一尊身高近五米的泰伯像,两旁是泰伯、仲雍后裔的二十八尊塑像。无锡梅村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每年初春都要举行泰伯庙祭祖大典,从初春到盛春开始的庙会也接连不断,有“三月香汛”之说。每年正月初九,是吴地人民纪念先祖吴泰伯的日子,每到今天这个日子,虔诚的人们都会从各地赶来祭祖。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