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至德源流绵长 道正方致荣归

——浅谈泰伯至德精神对无锡近现代企业工商文化的影响
文/吴仁山
      在江南经济文化历史中有两座耸立的高峰:一是古代至德吴泰伯;二是近代民族资本首户荣家。吴文化是吴地文化的源泉和根基,在吴文化的滋养下,融入现代发展理念,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的荣氏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丰富发展了吴文化。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评价荣毅仁等五人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尽管两座高峰时代不同,相隔久远,但两者之间在精神层面有着相通之处,尤其是灵动进取与固守道义的精神境界高度契合,这为近现代吴地工商经济的崛起和繁荣提供了榜样的力量。本文,试就泰伯至德精神其内涵和对无锡近现企业工商文化的影响作些探讨。
 
      一、泰伯的至德精神惠泽吴地,引领吴文化之昌盛
      数千年来,吴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区域文化,创造出许许多多为世人瞩目的优秀文化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三千多年前,泰伯带领他弟弟仲雍等人,“奔荆蛮”“文身断发”,乃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泰伯”。这段由司马迁记载的“泰伯奔吴”,在今天广为流传。泰伯、仲雍等中原人,来到今天的无锡、苏州一带的吴地,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北方文明,以和谐务实的精神,团结带领当地荆、蛮人民,共建吴国。而吴地民众所以拥戴他,是因为他带领民众开拓生计,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泰伯当年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开凿了江南地区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即伯渎河。东汉桓帝年间的吴郡太守的糜豹,曾撰写了《泰伯墓碑记》,文中有这样的记述“(泰伯)筑城郭以为藩卫,穿浍渎以备旱潦”。泰伯率领臣民兴修水利工程,这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的史料记载。此河,百姓称之为伯渎河,又叫泰伯河,太伯渎。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一般是指江南一带。以先吴和吴越两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再至清末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兴起转向现代文明的一系列文化集合。从广义上说,吴地文化所涵盖的区域,从现代地理上看,大致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长三角地区相重叠。因此,可以说“长三角”就是吴文化区域。苏锡常是吴文化的大本营,是吴氏的第一故乡。自泰伯奔吴伊始,至夫差失国,吴氏先祖们在这里封邦建国、繁衍生息、延绵传世 26余代,从公元前 12世纪至公元前 473年,为时七百年左右。吴文化区域主要位于华东地区,涉及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多个省级行政单位,这片土地就是古老的吴地。泰伯是周朝的王位继承人,3000多年前他放弃王位,从陕西来到长江中下游定居,成为吴文化的开端者,我们通常讲的吴文化,就是泰伯奔吴以来这三千多年的吴地文化。历史告诉人们:泰伯是江南文明的人文始祖,泰伯开创的基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家。泰伯奔吴之后,教化乡民,发展农桑,开渎筑城,制陶冶铜,建村立巷,为江南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吴文化之起源。吴文化的人文始祖太伯三让王位的崇高境界,获孔子赞之“至德”。他赞叹泰伯时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他与泰伯19世孙季札同时代,季札较孔子年长。孔子对这位勾吴国的贵族的高尚德行推崇备至。根据现有的资料,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盛赞季札。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总结为:赞天民、赞义正、赞习礼、赞君子。泰伯、仲雍、季札都是古代至德的代表人物,他们至德流芳的优秀精神和道德情操,恰恰是吴文化的精髓。泰伯的“至德”精神主要体现在:顺从父愿让王奔吴的孝友情怀,“孝”是感恩的体现,“友”是和爱的情怀。在谦让王位之后太伯奔赴江南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表达了泰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进入异国他乡,首先必须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包容文化上的差异,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以诚信的思想行为做人处事,从而取得当地民众的普遍信任。泰伯又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传授到当地,开掘伯。渎河,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彰显着泰伯权力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他“自强不息、谦让包容、诚信务实、孝友和爱”的至德精神,历经孔子等历代思想家的倡导而影响深远,既是江南文人“道德文章”的范型,也是江南近现代工商实业家以德经商的宗旨之源。在泰伯自强不息的人生道路上,还衍生了“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经世致用、崇文重教、开拓创新、道济天下”的重要思想和形为规范。这些就是至德精神乃吴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最重要的吴文化思想理论。泰伯的孝友思想、诚信品格、谦让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这为其后世提供了精神榜样,也为吴地商业活动的发展开启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吴地有海陆之饶,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商贾并凑,经济发达。春秋时期即有物物交换的“市”存在。春秋末年到汉初,乃至唐宋时期吴地的工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其领域宽广,交易水平已相当发达。迄至明代,商品经济的新芽在吴地首先得以萌发勃兴,虽然季札没有如范蠡、子贡等人治产殖货的经历,但是季札挂剑被视为吴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季札通过挂剑行谊所体现出的守信品格与道德规范,为吴地商业的发展,兴盛提供了伦理标杆。至德精神的伦理一直指引着吴地人民实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在 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舞台上,长三角地区城市扮演了不同的重要角色,点燃了一支又一支激动人心的精神火炬。有诗人曾经用“活似钱江潮,深如玄武湖,飞越太平洋”来形容浙江、江苏、上海的精神特征,这就是吴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展示的自强不息创新致远的身影。吴文化为其本地区乃至华夏的发展与强盛,提供着强有力的文化精神支撑,长三角地区,在以“诚信、务实、谦让、自强、崇文、融合、开放、创新”为内涵的吴文化哺育下,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祥和、长盛不衰。至今为止,吴文化区域长三角地区,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无锡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吴泰伯从中原周地,来到无锡梅村一带,建立句吴国。泰伯传输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领当地荆蛮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栽桑养蚕,制陶冶铜,造福百姓,开创了江南文明。这为吴地工商经济培育了胎坯、种苗与土壤。无锡蚕桑事业可溯源至商朝晚期。从泰伯奔至荆蛮,在梅里教民育蚕开始,距今已有 3000多年历史。据《史记》记载:“吴王僚因吴边处女与楚边邑之女争界与之桑而伐楚”(当时无锡地居吴国)证实春秋时期已十分重视蚕桑业了。隋唐时,无锡农村已“桑拓含疏烟,处处倚蚕箔”。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同治初年,经乱田荒,开伐乡民植桑饲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延及于各乡”,清朝中后期无锡农村家家户户普遍从事栽桑养蚕。这为无锡成为中国丝码头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8 年,在无锡梅村伯渎河沿岸梅里遗址发掘的过程中,又有一件陶制纺轮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关注。这个陶制纺轮,是古人用来纺纱织布的工具,在商代晚期的江南遗址中,这件器物还是首次发现。这说明,早在商代末期,梅里地区就已经有了原始的纺织技术。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以梅里为中心,句吴国桑蚕业辐射到了震泽、盛泽、平望等太湖流域周边地区,民间的纺织技术日益发展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员、物资的流通以及逐渐兴起的城市聚落,带来了商贸活动知各种生产要素的空前活跃,促进了近代民族工商业乃至当代乡镇企业在无锡发轫和壮大,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乃至乡镇企业的发源地。而以伯渎河为开端的大运河,以及吴泰伯那种兼容并蓄、灵动开拓的亲水文化,为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效运转注入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荣氏倡导精神乃立业之本,秉持尚德务实开拓创新品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句吴开始,“至德创新、求真务实”的泰伯精神,影响和感染着一代代无锡人,被无数无锡人奉为圭臬。因此,便造就出无锡这个充盈着浓厚工商气质的城市,荣氏家族崛起于清末,名震于民国,重生于新中国,高光于改革开放时代,正是发扬了“至德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成功地传承了这片沃土上经久不衰的济世创业的优良传统。树木之固在其根本,河流之浚在其泉源,民族之魂在其文化,工商之盛在其精神。回顾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及其后继者的奋发创业史,荣氏企业百年延续兴旺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荣德生所说“非恃有充实之资本,乃恃有充实之精神,精神乃立业之本”,拥有非常充实的工商精神。纵观荣氏兄弟的创业史、发家史,不仅始终贯穿“开拓奋进、永续创新”的理念,而且一直秉持“礼让仁孝、清廉守信”的品质,正所谓“心正思无邪”,这与无锡这块创新创业的热土所拥有的尚德务实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密不可分,一脉相承。荣氏富贵过三代,家旺荣归,原因在根植和深耕于吴文化,注重纯正家风人道的传承和弘扬。泰伯定居梅里,喜植梅,乐农事,兴经济,创建句吴国,立 700年基业;荣德生自号乐农,辟梅园,一生低首拜梅花,与兄长荣宗敬一起兴实业,建设起偌大商业帝国,至今已是五世其昌……。这样的辉煌都是不同时代的无以伦比,两者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偶然巧合,而是有着深层的思想的共通之处。从荣氏兄弟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吴文化中泰伯精神的绵延与继承,体现了先祖泰伯的民本思想和发展经济的理念。吴文化中崇尚厚德载物、道济天下,体现和谐、兼容并蓄的开放与经世致用的务实理念,荣氏家族是吴文化中营商实践最成功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们将道德仁爱作为立身之本,对儒家学说主张“实学实用”。由儒入商的荣德生将曾说:“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吾辈办事业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荣德生常“选事业可观之书”学之,不断吸纳中华传统精华和西方先进文明、学习先进知识,扬长避短、去芜存精,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制度,并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和科技来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由于具有这些颇有远见卓识的眼光,凭着强烈的奋进创新理念、百折不饶的实干精神,最终一次次地化险为夷,成为实业界的“巨星”。荣氏十分注重家训门风教育,向子孙积极灌输人道和商道准则。“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两句话是荣德生为无锡梅园定制的一副楹联,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荣德生在1926年还主编了《人道须知》,前四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讲中华道德的核心内容,《人道须知》的后四卷“家庭、生活、自治、处世”,讲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此书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对荣毅仁等人的影响很深。荣毅仁在 15岁时撰写的作文《自策铭》中写道:“凡欲成大事业者,必先自立志,余因作自策之铭以自勉,且自克也。”据荣智健称:“这本书也可看作祖父留给后代的家训,对父亲荣毅仁产生过很大影响。如今无锡图书馆还收藏一本他曾读过的第二版《人道须知》,书里面有他圈点和勾画的警句。父亲少年时代的一篇好文章、近几年被多种书报转载的《自策铭》,就是读了《人道须知》以后写出来的。”荣智健小时候,记得祖父常以自己的经历来鼓励他,讲自己小时家境贫苦,平日为邻家挑送热水赚来几个铜板,以贴补家用;讲自己十几岁就去钱庄学徒,后来靠办工厂一步步建立起荣家的事业。祖父教导孙子:一个人必须努力奋斗,才能事业有成。这些铺垫了荣智健的成功之路。薛明剑指出,荣氏昆仲“好学之心甚殷,每日虽百事纷纷,仍必日阅报纸数种,故能洞明世界大势”,“更有足为吾人深念不忘者,荣氏昆仲当创业时,非午夜不寐,早晨六时起身,视为终年常例。事繁时,往往仅购粗点充饥,决不稍自宽假,数十年如一日。其律己之严如此。惟御下甚宽,即有过失,每多原谅。其度量之宏大,更非常人所能及。然见子侄辈稍不合,每严责不贷。是故一门子女,谨严一如父风,绝无时下习气”。荣德生本可以过上钟鸣鼎食的阔绰生活,但他从未享受过人们想象中的奢侈,他坐普通的黄包车,出远门只坐二等、三等车厢,喝一杯一角钱的清茶,对待子女严格,念中学时不准穿皮鞋,儿子不准有纨绔习气,读书之余,要去工厂打工实习。二代中的荣毅仁就是一个杰出代表。商道即人道,择高而立,诚信戒欺,务实而行,成为荣氏几代人的共同准则。
      荣氏兄弟十分
推崇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敬仰吴季札“履心挂剑”的诚信精神。茂新“兵船”牌面粉和申新“人钟”牌棉纱的畅销,就深深得益于荣氏兄弟俩的诚信之心。他们深知,品牌之于产品,正如名声之于个人。他们重视诚信、恪守诚信、践行诚信,并以此勉励其后辈戒欺。在荣家老宅有一匾特别吸引眼球。此匾乃“戒欺”二字匾额,高悬在承德堂右侧荣德生的书房里,天地有神明,暗室也无欺。荣德生将“戒欺”一生信守不渝,还手书一联:“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字体中规中矩,遒劲有力,凝练了荣德生对人道和商道的总结。“戒欺”成为荣氏家庭的家训,做人的根本。因年代久远,荣德生书房内戒欺的匾额被损坏了,荣毅仁为铭记这条家训,发扬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于1988年请邓小平重新题写“戒欺室”,悬置于北京客厅正中上方。如今,随着荣毅仁北京四合院的整体迁锡,这块匾额重现在荣巷荣毅仁纪念馆内。荣氏兄弟对继承人言传身教的诚信教育,奠定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底色。
      三、以德为尚,以荣为荣,吴地企业在传承发展中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我们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充分认识泰伯至德精神和以荣氏为代表的锡商精神所包含的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吴地企业在担纲经济传承文化的历史作用。以泰伯开凿伯渎河为开端,运河网络与亲水吴文化为无锡的工业革命开辟了航道,从近代中国第一个注册商标,到当代乡镇企业诞生发展直至异军突起,都有一种源于泰伯的精神力量在支撑。历史洪流滚滚向前。荣氏兄弟及其后代的创业传奇和大无畏的创新精神,济世创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淀了激励后人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当年广大农民和干部自强不息,百
折不挠,“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成为江浙地区群体性开拓奋进的真实写照,正是发扬这个“四千四万”精神,使得苏南再次勇立潮头,并斩关夺隘一路领跑,走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依靠“四千四万”精神,赢来千车万船,也换来无锡城乡的万千气象。原无锡县成为“华夏第一县”,无锡郊区被誉为“神州第一郊”。新时代江南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自强不息、谦让包容、诚信务实、孝友和爱”的至德精神,“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正在“四千四万”再出发中发扬光大。古运河两岸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他们的成长之路就是泰伯至德精神最好的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专门指出: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百年锡商,源远流长。我们弘扬企业家精神,就不能忘记荣毅仁乃至其家族的典范作用,在荣毅仁身上集中展现了近现代企业家拥有的情怀、风范和气度。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 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之一。在荣毅仁的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父辈的创业文化,也体现了其父辈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精神。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永远也不会变。在企业经营理念上,他强调要踏踏实实做好本业,要投资,不要投机;要有利可图,但不能唯利是图;要赚光明正大的钱,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搞歪门邪道,用行动践行了邓小平“勇于创新,多作贡献”和“戒欺”的题词。1993年,荣毅仁离开中信出任国家副主席时,中信已经由起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3万多人,公司总资产已超过800多亿元人民币。荣毅仁为我们广大企业家树立了爱国企业家典范永久学习的榜样。我们锡商要以荣为荣,面对百年大变局的严峻考验,重点要倡导始终胸怀产业报国、实业强国的志向,深耕主业、做强企业,共同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倡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自觉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力度,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做大做强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带头遵循市场规则和行业规范,做到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在恪守商德、诚信戒欺中强企树人,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倡导既担负起企业发展之责,也履行好应尽社会责任,始终情系家乡、造福桑梓,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的生动实践,繁荣家乡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作为我们申锡机械有限公司,总结近年打赢国际官司的心得体会,要秉持开拓创新德行天下、勇于商战竞胜的发展理念。
      2008年3月,申锡参加拉斯维加斯的工程机械展览会。展会的
第四天,申锡收到了世界高空作业机械龙头企业赛开利公司和达克泰集团通过美国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发出的起诉传票,主诉公司制造的吊篮核心部件——提升机涉嫌外观侵权和不公平竞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国际官司,我和总经理吴杰认识到这场官司不仅关系申锡命运,更关系到我国高空机械行业能否立足国际市场。如若申锡退让,后果十分严重。当应诉关键时刻,我曾对吴杰说:“为了行业,为了企业,也为了家族,要不惜代价维权,与世界强手竞争到底!”2012年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级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不构成对Tractel牵引提升机商业外观侵权的事实,维持内华达州地方法院的“即决审判”,并给予申锡公司律师费补偿。此起耗时长达将近 4 年、前后总共耗费 300 多万美元的业内首例国际胜诉后,世界同行排名第一的达克泰集团并不服输,又于2014、2017年在西班牙、德国提出诉讼,申锡公司见招拆招,在欧美数起诉讼中连续获胜,捍卫了我国高空作业机械行业的权利。之所以敢于在国际诉讼中应招亮剑,我们依靠的是德行天下和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气。荣氏倡导“勇往直前,敢于作世界之竞争”,商场永远是战场,商战与兵战决定着民族复兴。在当今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国际贸易战中,我们学习泰伯至德精神和荣氏创业精神,就是要坚持诚信经营,勇于自主创新,敢于竞争致胜。响应江苏省委和无锡市委再扬“四千四万”精神的号召,踏遍千山万水走得更远,不惧千难万险商战更勇,为实业报国回报社会多作贡献,在“一带一路”中迈开新步,在百年变局中开启新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要朝着建没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吴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创业传统,以德为尚,以荣为荣,以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快传承发展,通过政企协力攻坚克难,续写吴地经济文化的历史荣耀,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吴仁山,申锡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高空机械与吊篮产业联盟理事长,江苏省高空机械吊篮协会会长,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高空机械工程研究院专家组组长,沈阳建筑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