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文化探访之旅纪实
时间:2024-12-02 16:15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吴蜀丰 点击:次
文/润基 小雪季我们踏上了前往皖北的旅程,心中满载着无限期待与对未知的憧憬。 一、蟹香话旧 桑麻情深 不日前,安徽省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赴皖北文化行,首先来到五河县,在风景如画的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美丽的沱湖,与来自泗县、五河至德文化交流会的17位同仁欢聚一堂,圆桌交流共话桑麻。并专题对根亲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弘扬进行了座谈。此次座谈会荣幸邀请到了五河县人大原副主任、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黄国林先生,县人大原副主任、县书协主席、九和收藏馆馆长邓凡训先生,县政协原副主席、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张五星女士,五河县高级中学原校办主任吴瑞龙先生等。他们对安徽省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近期组织百人赴桐城参观学习六尺巷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言语间嘉宾们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午后,在邓凡训主任的热情邀请下,一行人参观了九和收藏馆,领略了馆内丰富的藏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邓凡训主任夫妻2008年在五河创办九和收藏馆,该馆也成为蚌埠市首家公益性民办博物馆。博物馆以收藏、展示淮河地区农耕文化为主,2008年创建之初设有民俗、书画、奇石、贝壳、陶瓷、工艺六个分馆,藏品2000余件。随着藏品增多,2012年扩建,目前设有农耕、计量、灯具、电讯、渔具、石器、文革、书画、工艺、陶瓷、奇石、贝壳等12个分馆,共有藏品2600多件。2010年,馆内的木制榨汁机、茶壶焐等10件藏品由省文化厅选送参加澳门举办的“内地春节习俗展”,受到社会好评,成为五河地域文化传承领域的一枝“奇葩”。藏品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随后,一行人驱车前往江苏省睢宁县,傍晚时分抵达,受到了当地家人的热情迎接。夜幕降临,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为这次文化之旅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温馨。 二、苏塘问道 雨中寻踪 11月25日上午,雨势渐大,原计划礼访宿迁市至德文化研究会和项王故里,因对方的集体外出活动加之天气原因临时按下了暂停键。然而,这并未影响我们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怀揣着对季札挂剑诚信精神的敬仰,决定要到季子挂剑之地感受其神圣。于是,在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行商议后,在远峰会长家属的陪同下,我们决定冒雨前往离住地约60华里的苏塘社区。
抵达后,我们向两位值班领导说明了来意,并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在他们的协助下,值班女干部电话请来了当地的老书记,老书记以他深邃的阅历和渊博的历史知识,叙说了苏塘的古今过往,与我们进行了简短而富有意义的交流。我们一行内心充满了无限敬佩。为了日后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我与成志副会长同值班领导互留了微信联系方式。临别之际,素不相识且站立在雨中的老书记及两位值班干部,深情地目送我们三辆车远去,方才折身回屋。这一情景却深深的定格在我们一行的脑海。返回睢宁城里,远峰会长的家人早早的就将午餐安排好在睢厨,远锋会长家人的热情款待以及睢宁吴文化联谊会吴限会长等人的陪同,我们举杯共饮,畅谈根亲文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场面温馨而感人。
三、萧国探画 墨香四溢 萧县,这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文献之邦”、“文化大县”之美誉。1993年,萧县被国家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明清以来,受“扬州八怪”崛起的影响,萧县画坛涌现出了一大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乡土画家。他们冲破传统束缚,追求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和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创作出了无数流芳百世的精品佳作。其中,龙城画派的开山鼻祖吴作樟的一笔“虎”字被乾隆皇帝叹赏,评为“壮、圆、劲、苍”。吴柳庵画的凤竹看上去如狂飙振起,风急雨骤,如铁骑奔腾金戈声名洋溢着一种高昂奋进的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城画派。上世纪中国著名的版画家吴燃艺术当空,璀璨辉煌……
在萧期间,曙光会长、义敏秘书长、冰迪等人在百忙之中抽空相陪,一同拜谒了迁萧家祠。参观了长期致力于家乡的发展和建设,退休后依然心系故乡,积极为家乡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亳州市原副市长吴贞堂自筹资金50多万元,将祖居的老宅改建成吴蒋庄文化大院。据萧县监察委原主任义敏先生介绍,140㎡的“轩堂书屋”,上万册各类图书供村民和孩子们免费使用阅读。老市长的家乡情怀和对家乡的贡献,使他成为了家乡的文化地标和精神象征。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跻身于吴蒋庄文化大院和轩堂书屋,对其主人顿感肃然起敬,同时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四、宿州之约 石韵悠长 探访奇石文化,是此次皖北之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经过与省灵璧石协会子辉秘书长的电话沟通,确定了我们一行人在宿州市灵璧石文化馆的准确会面地点。馆内展示的灵璧石,以其独特的形态、优美的纹理、温润如玉的质地、五彩斑斓的色泽、清脆悦耳的声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艺术与生活交织的典范。邻人叹为观止。子辉秘书长对馆内珍藏的宝物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讲解,使我们对灵璧石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仿佛茅塞顿开,领略到了这一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自然与人类智慧交相辉映的史诗。从自然孕育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再到专业收藏与鉴赏的兴起,再到文旅融合与创新发展,灵璧石文化始终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进步,灵璧石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文化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未来,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五、寄语发展,弘扬共识 埇桥的短暂时光,更让我们难以忘怀。亳州市原副市长吴贞堂先生,在百忙之中抽空会见了我们一行。他不仅对安徽省至德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还就《安徽吴氏谱牒》编撰的难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预判。对当代、历史名人及企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的每一句话,都透露出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展现了其对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坚定信念。让我们深感敬佩和感激,深受感动和鼓舞。同时,他还代表萧县吴氏文化研究会向我们赠送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份厚重的礼物,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努力的鞭策。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皖北的初冬,微风加细雨,气温骤降。然而,从萧县到埇桥、再到宿城的这一路文化之旅,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滋养,更是心灵的触动。老领导对文化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温暖。这份暖意,从心底涌出,温暖了我们的身体,更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六、古运河畔,至德精神 因时间紧迫,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谢别老宿州的美食与子辉秘书长的热情挽留。省至德研究院守柱监事长虽身体近来不适且公务繁杂,可他对我们一行的食住行很是关心。晚间10点了仍坚持邀请我们往泗州下榻。当我们抵达约定地点已是深夜23点,看上去他已经很疲惫,但他精神矍铄,亲自操持找水拿茶,忙前忙后,甚为周到。与我们深谈至凌晨,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担当。令人动容。
七、中都情怀,砥砺前行 连续三天的披星戴月,大道小路的风雨兼程。成志副会长的红旗一路高歌,从不懈怠。 凤阳县委老书记、县人大主任、滁州市十大孝子吴守荣老先生,带着联谊会的主要领导、乡贤同仁齐聚八一宾馆,运筹帷幄。因几年疫情与特殊原因,使我们久未谋面,但这次相聚,让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与温暖。我们带着谱牒任务的最后攻坚,与核心层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实现了无缝对接。乡贤同仁们表示重披战袍,砥砺前行。气氛热烈而温馨,感情深厚而真挚。在感情交流中我们对近年相继离开的两位老宗贤表示了深切的缅怀与追思。
接着,在守玉会长的陪同下,我们实地接触了明朝开国大臣吴良的部分丰功伟绩,参观了他所督造的明皇陵。这些历史的遗迹,不仅让我们对吴良的功绩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栉风沐雨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力量。这份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前行。
结语 这一路的文化旅程,如同一场盛宴,让我们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风景秀丽、九和收藏馆的稀世珍宝、季子挂剑的诚信遗风、龙城画派的精湛艺术、吴蒋庄文化大院散发出的时代气息、灵璧石文化的璀璨、根文化的深厚、至德精神的坚韧、中都情怀的温暖,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印记。回首这段旅程,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感动,深感收获满满。每一次的相遇与别离,都是生命中的美好瞬间。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愿我们带着这份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继续前行,在文化的海洋中遨游,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新篇。 【作者简介】吴瑞贤,安徽省至德传统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吴蜀丰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
- 上一篇:《至德流芳》歌曲赏析
- 下一篇:聆听《茶山香》茶山深情 美丽画面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