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讯(吴蜀丰)【编者按】您从豳地奔岐山 旷古绝伦的胸怀;你壮举三让天下,让出八百年江山;《论语》把你颂扬, 《史记》第一世家;泊渎河在此扬帆, 京杭运河奔遠方;吴语吴歌非遗产,您功开万古江南,吴氏子孙遍世界,继往开来新篇章;历朝赐封世无双, 至德精神永流芳!--《至德流芳》歌曲
吴氏开姓始祖泰伯,传代始祖仲雍。以旷古绝伦的胸怀壮举三让天下,成就周朝八百年江山被千古颂扬。孔子《论语》第八篇《泰伯》,司马迁《史记》第三十一篇题为《吴泰伯第一世家》均有记载。康熙皇帝题赠《至德无名》,乾隆皇帝题赠《三让高踪》牌匾。
吴姓有过七次建国史,在中国百家姓中目前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800余万人,无论在政坛、军事、工商、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人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吴语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上海、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分布于中国110多个县市。吴语在全球国际语言排名第十,在中国七大方言中排名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之一。据《现代汉语》记载,吴语语系人口占中国总人口7.2%,高于闽语语系的5-7%和粤语语系的4.0%。目前讲吴语人口大约九千余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当代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70余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其得意门生桃李满天下,如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吴姓名人数不胜数,书画名家如唐朝画圣吴道子,明代著名画家吴伟,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吴镇,清末画家吴友如、清初书画家,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天主教传教士吴历、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中国近代画家吴法鼎,中国明代著名作家、官员吴承恩,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等。吴姓开国将军48名。国民革命军吴姓将军79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诚的吴姓将军16名。
吴姓在医学界也是人才辈出,南宋御医吴源,明代医学家吴延龄,撰有《经络腧穴》、《医学质疑》等书。明代医学家吴嘉言,著有《医学统宗》三卷,《针灸原枢》二卷,《医经会元》十三卷。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著作的《温疫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北宋神医之一保生大帝吴夲用一针救了皇妃,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安宫牛黄丸”发明制造者吴鞠通。清代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外治之宗”吴尚先。清代医学家、藏书家吴仪洛,著有《本草从新》《本草备要》、《成方切用》、《勿药元诠》、《伤寒分经》一源必彻》、《四诊须详》、《杂症条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传义》等书籍。明代医学家吴昆,著有《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等书籍。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吴瑞甫,著作有《伤寒纲要》、《中西医温热串解》、《册补中风论》,《奇验喉症明辩》、《诊断学》、《内科学》等近20种。近代医学家吴克潜,著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该辞典从几百种医籍中采集4000余种疾病,按病名首字笔画顺序排列。每种详注病源、症状和治法。凡有分歧者均一一列述,所引之方,多为古今成方。《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儿科要略》《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著作。
当代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研究专家吴新智。乾隆皇帝题名《医宗金鉴》总编撰吴谦裔孙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吴风平,著有《吴氏九世中医秘验方精选》《吴氏中医秘验方精选》《房事与性病秘验方集锦》《吴氏九世中医神奇秘验方》《中华名医验方精选》《易经正宗》《易经求真》《易经解密》《小儿推拿》《肿瘤癌症的临床诊治》《针灸临床运用》等专著25部。第十代中医传承人、黔苗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恒等。
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旳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人东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吴王寿梦四子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在越南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裔,在越南200多个姓氏中吴姓排名第六。东汉时吴风进入朝鲜,在朝鲜143个姓氏中吴姓排前20名。吴姓移名在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及欧美等地,吴姓子孙几乎已遍布全球。
据《路史·国名纪》记载: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名叫吴枢。《三国演义》吴国孙坚之二夫人吴国太(孙权之母,亦称吴太夫人)。刘备四夫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称吴夫人。历经六朝,辅佐四帝,宋高宗的皇后吴瑜,历史上称其为宪圣慈烈皇后。
当代吴姓名人人才辈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原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吴帮国,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美国“核弹女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台湾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吴巨(?-211年),一作吴臣,长沙(治今湖南长沙)人。东汉末年刘表所任命的苍梧太守。因与刘表所遣交州刺史赖恭失和,举兵驱逐赖恭。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吴巨外附内违,在次年为步骘诱杀。
吴巨(《三国志》作“吴巨”,《江表传》作“吴臣”),长沙人,苍梧太守史璜去世后,刘表任命吴巨为太守。当时交州刺史是零陵人赖恭,他和吴巨同时上任,吴巨不为赖恭所服,辄相怨恨。最终吴巨举兵驱逐赖恭,赖恭回到零陵郡,向步骘求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引军南下,与鲁肃相遇于当阳。鲁肃问刘备下一步打算,刘备说:“我与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前去投奔他。”鲁肃却说:“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即将被别人吞并,怎能足以托身呢?”并劝刘备结好孙权。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
当时步骘率四百人前往交州,道路不通。吴巨拥兵五千,步骘怀疑吴巨图谋不轨,先派人前往告谕,吴巨便把步骘迎接到零陵,步骘得以进入交州,事后吴巨却后悔了。步骘见自己兵少,担心不能自保,当时都督区景为吴巨效力,他与吴巨一样有勇略,又得人心。步骘讨厌他们二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步骘被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当时吴巨暗中怀有异心,表面归附而内心背离。步骘假意抚诱吴巨,请吴巨前来相见,吴巨动身前,告诉区景不要去见步骘。吴巨到后,步骘又不断请区景,区景便也去见步骘,步骘就在厅事前中庭斩杀吴巨、区景,以二人的首级示众。
鲁肃:“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讬乎?” 薛综:“巨武夫轻悍。”
小说《三国演义》中其名“吴臣”,在第42回有提及。鲁肃询问刘备下一步打算时,诸葛亮声称刘备与吴臣有旧,打算依附他。鲁肃认为吴臣粮少兵微,不能自保。诸葛亮则称刘备打算暂时依附吴巨,别有良图。之后鲁肃劝刘备结好孙权。
【关于太守】太守相当于省长,实际上唐朝时已经把太守更名为刺史了。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太守又称郡守:
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
【关于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刺史这一官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职责和地位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有所变化。在汉代,刺史主要负责督察郡国、巡视吏治,具有监察之职,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长官兼军事指挥官。到了唐代,刺史的职责和地位继续演变,成为地方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
汉代刺史的职责和地位职责:刺史的主要任务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即巡视每一个郡级单位,考察了解行政治理的状况,根据官员的能力提出提拔或黜退的意见,审定纠正冤狱。地位:刺史的行政级别不高,俸禄只有六百石,相当于一个大县的县令,但他们的督察对象是二千石,相当于“正省级”。由于他们本身级别不高,除了皇帝给他们的特殊职权以外,没有其他职权,也不能去干预级别比他们高得多的郡守的正常行政,但他们有一个最重大的权力,就是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
唐代刺史的职责和地位职责:唐朝的刺史是地方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负责检查所在州的郡国。地位:唐朝的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品阶一般在三品下到五品下之间。刺史这一官职的历史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化,从汉代的监察官员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其职责和地位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有所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政治需要。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