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讯 吴茱萸,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然而,吴茱萸的典故主要涉及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历史背景 吴茱萸原产于吴国,称为吴萸。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每年都会向楚国进贡。有一次,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王,但楚王因其为无名野果而大怒,拒绝接受。楚国大夫朱追出去解释吴萸的药用价值,并最终将其留下,种在自家院子里。
医学应用 吴茱萸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胃寒腹疼、止吐止泄等。楚王因腹痛发作,服用吴茱萸后病情得到缓解,从而认识到其药用价值。楚王因此向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茱萸。此外,吴茱萸在重阳节期间还有辟邪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佩戴吴茱萸以避灾。
历史影响 吴茱萸因其显著的医疗效果和历史背景,逐渐成为重要的中药材。其名称的演变也反映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初称为“吴萸”,后来因楚国大夫朱的贡献,更名为“吴朱萸”,最终演变为“吴茱萸”。通过这些典故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吴茱萸在中医药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历史上的应用和影响。
吴茱萸的典故 茱萸是一味中药材,入药以“吴地”为佳,别称吴萸、吴茱萸。关于吴茱萸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春秋时期吴楚两国相邻,吴国弱小,常年向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使者带着本国的特产吴萸来到了楚国,觐见楚王并将吴萸作为贡品献给了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并未看上一株药材,心恼这吴国竟拿这般东西搪塞自己,不听解释便把吴国使者赶出了朝堂。楚国有一位朱姓大夫与吴国使者是好朋友,便将使者接回自己府上加以劝慰,使者说吴萸是本国的上等药材,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功效,听闻楚王有胃寒腹痛的痼疾,而这吴萸正好可治疗此痼疾,便有意献给楚王,哪只楚王竟不知好人心。朱大夫听后将吴萸留下养在自己府里,另派人送使者回到了吴国。
一天,楚王正在朝堂与大臣议事,突然旧疾复发,腹痛不止,宫内医官面对此痼疾竟不知如何诊治。朱大夫见状觉得时机已到,回到府上取出吴萸加以煎熬,送至宫中以良药献给楚王服下,不一会楚王痛症消失,楚王很高兴封赏了朱大夫,问朱大夫这是什么药材竟有如此神效,朱大夫便将吴国使者之事详细告知楚王,楚王这才意识到错怪了吴国,决定派使者向吴王表达歉意,同时从吴国引进吴萸推广种植。几年后,楚国发生了瘟疫,腹痛难忍的老百姓就是靠引进的吴萸入药煎服得以治疗。战胜瘟疫的楚国百姓为感念朱大夫之恩,便将吴萸称之为“吴朱萸”,后世演进朱字加了个草字头,才有了后来的吴茱萸。
茱萸辟邪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汝南人桓景在东南山跟随师父费长房学道,桓景加倍苦练,学有所成。一天师父告诉桓景,九月九日那天,瘟魔将要在你的家乡横行,你要赶回去帮助老百姓躲避灾祸,消除瘟魔。师父交给桓景破解的方法是手臂缠上茱萸,登高山,饮菊花酒。桓景一一记下,在九月九日,老百姓手臂上佩戴的茱萸,让瘟魔不敢近身,登上高处,喝菊花酒,避免了感染瘟疫,桓景利用自身所学打败了瘟魔,老百姓至此安然无恙。从那年开始,老百姓过起了重阳节,也把茱萸辟邪的习俗延续了下来。
茱萸寄相思 盛唐时期,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山,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已经非常流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把茱萸放在香袋里制作茱萸囊佩戴,还有插在头上作发饰的,自此茱萸得雅号“辟邪翁”。唐代的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也成了出游学子相思之情的一种寄托。
药材来源 又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效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用法用量1.5~4.5g;外用适量。
食疗推荐 吴茱萸粥材料:吴茱萸2g,粳米50g,生姜2片,葱白2茎。做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