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得到的是经验看到的是年少 深圳南头之念
文/吴蜀丰
“无论欢乐,无论忧伤,凡是你走过的地方,都会有无数记忆的宝藏,在积存的岁月里闪光。”
人到中年得到的是经验,看到的是年少,是因为经历了沧桑,无论付出多少,才更加明白和知道曾经是那么的珍贵。
记得那是26年前(1992年)的春天,也是邓小平第二次南巡的那年,我也跟着去“南寻”,不顾家人反对,炒政府“鱿鱼”(辞去原四川省丰都县文化局下发红头文件任命的通知任原开峰乡文化站长) 其实也等于是大胆炒自己的鱿鱼,辞职“下海”前往深圳南山区打工,带上在当时来说也是必须带上的有效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经济特区边防通行证》,经南头海关检查站验证入关。因为边境证是早期深圳人随身要携带的证件。
时常站在南头天桥上深南大道二旁眼前的高楼大厦林立令人目瞪口呆,如“刘佬佬进大观园”,与“陈唤生进城”的心情一样,举目无亲一片凄惨感觉油然而生,找工作几乎是四处碰壁,满满自信的我自以为在家乡曾经是乡文化站长,自修过写作函授以为去公司任个什么文员也是靠谱的但事与愿违。
情缘南头公园与打工仔﹑打工妹同乐。 在南山附近的南头公园虽然不大但却是打工仔游览、观赏、休憩、锻炼身体活动场所,那里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等公共绿地而受到打工仔们的一度喜爱,尤其到了夜晚,打工仔们﹑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休憩地,也许在公园中曾发生了无数个令人回忆故事,因为这里是打工仔们喜怒哀乐的又一聚集地。因为这里很安全,南头派出所就在公园内。在这里,你会看打工仔﹑打工妹相约,他们三五成群南腔北调的不同方言,一瓶金威啤酒﹑一盒鸡蛋炒米粉﹑一包怪味胡豆﹑一包盐花生,大家有说有笑﹑又唱又跳﹑忘却百天忙碌的烦恼,津津有味,津津乐道。
无缘“大哥大”情系“BB机”。以前的水牛“大哥大”,又称砖头,比现在的iPhone要火。那时候在深圳南山最记忆犹新﹑也是最为流行的﹑几乎人人腰间都别着一部“BB机”俗称“搁机”﹑“传呼机”,但固定电话还未普及,BB机响起时,机主要快速就近找商店电话回电。
在当时,安装一部电话加上来电去电号码显示要几千上万元。那时砖头大哥大是有身份的才有。那时的名片上都叫手提,我记得刘加老兄的手提是9098015,他的,BB机号是5588188-38623,1993年至1994年手机开始慢慢出现。通常BP机有人工汇接和自动汇接两种方式,对应的传呼台称为人工寻呼台和自动寻呼台。如果要找人却不在家里。就给传呼台打电话,说找谁速回电话之类的。对方看到后,便通过公共电话之类的给你回电话。那时我的摩托罗拉BB机号分别是9806-9268数字机,但还是羡幕火凤凰中文“BB机”。
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只要BB机一响就立即跑到附近商店用坐机拔9806传呼台询问“刚才是谁打我搁机”?传呼台小姐核实“你是9268的机主”身份后告诉你有位叫段先生有事找你,请回电6563674,或回呼6661111-1698,记得那时段刚老兄还有一台BB机2233000-18707。最幸运的还认识了在关外宝安传呼台上班的邓小琴美女并且后来还成了朋友。
找工作遭遇“四不会”四处碰壁。那时候,从深圳蛇口港工业园区到南油工业园区,再到大冲及华乔城,从环兴工业园区到后海及南头关口路﹑大汪山等地,跑遍了整个南山区。每当面试的时候人事部经理看了我递上的个人简历后被几个问题问得无法回答,经理问我“会讲广东话吗”?我说“不会”。问我“会听广东话”?我说“不会听”。问我“会电脑打字吗”?我说“不会”,问我“有驾照会开车吗”?我说“没有驾照不会开车”。如此一问四不会也难怪被拒绝。
在内地就曾听说“21世纪的3张门是职场的关键”;不会用电脑等于不会“写字”,不懂外语等于不会“说话”,不会开车等于不会“走路”,在深圳不懂粤语也是很混下去。那时才真正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文员会只写作不具备以上这些特长是无用武之地。
关于电脑;那个年代,在我们当地政府党政办也仅一台电脑,根本没有机会学电脑,那时候电脑几乎是奢侈品,一台少说也是几万元。那时候的砖头大哥手机也是好几万,在县城看到广告打字复印店的四通打字机也不多,记得那时帮别人写一份诉状去打印一张8-10元。写文案写文章肯定我会,但就因不会讲又不会听粤语、不会电脑又不会开车,就因这“四不会”才四处碰壁,几乎每天都要路过南头,去南头公园溜达溜达是我等打工仔的常去之处。
因为南头公园比邻南山区政府,南山报社,南山区法院、检察院,离深圳大学也近,附近大旺山有花皇娱乐城,新桃园大酒店,银都酒店,有天丽情酒店(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有南蓉海鲜大酒楼等。有南头天桥和关口路,南头公园不大,南头派出所也在公园里面,所以治安环境很好,到了晚上几乎都是打工仔集聚的地方,他们三五成群约上老乡一起喝夜啤酒,同时男人与女生开始聊人生,谈理想,耍朋友,那时候在深圳南山区境内男女比例绝对是阴盛阳衰,在蛇口打工的男女比例几乎是女8:1男,当时有人戏言深圳是女人的世界,也有调侃深圳不仅是女人的世界,也是男人的温床,那时深圳很多时尚流行语,如“深圳速度、拓荒精神”、最让人难忘那句“时间是金钱,效益是生命”,更让男女青年打工仔们记住的话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调侃四川人在深圳。因为深圳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关于四川人在深圳,深圳地方虽不大,用内地四川方言也就“屁股大一团”,但深圳人口却不少,记得1994年,那时人口达335万人,仅四川就有50多万人,成为四川人在深圳之最,更有趣的有人调侃说,若是将在深圳夜总会供职的川籍人员请出关外,其结果是90%以上夜总会将关门,当时最深刻的调侃至今记忆犹新,南山报社的编辑部主任周保民问我为什么四川人在深圳最多,因为那时重庆没成立直辖市前归四川省管辖,当时有刘加总编、段钢副总编和责任编辑屈晓燕、曹旭、陆向红、田新舟和“打字快手”吴金平等人也在场,一时根本找不到合适理由解释四川人在深圳为啥人多,除四川是农业大省200多个区县和一亿人口及贫困山区多以外找不出其他理由解释,但也许这些也是理由之一吧,但当时我都没有告诉周保民,因为当时编辑部几位刘加、段刚、屈晓燕都是四川老乡,于是我反客为主问周保民,问他“深圳”二字怎么写?周保民回答诧,谁都知道深圳二字写法,我让他拿笔写出来,于是周保民拿笔在纸上真认写画,这时我就告诉他答案就最后一个字,这也是当时我认为“最好”的答案,因为全国没有哪个省与它有缘份,将圳字拆开土字旁后剩下一个川字……所以说这就是四川人在深圳多的理由。如此巧妙的解释博得大家会新一笑。
(92——97)年下海去深圳,97年回重庆继续从事媒体行业至今,从平面媒体转型新媒体和自媒体至今。
离开深圳20多年甚是想念曾在深圳的六年打工生活,更值得想念的一件事;与深圳打工文学创始人著名作家张伟民时任《大鹏湾》杂志编辑和《宝安报》编辑唐成茂等几位朋友一起喝茶时,张伟民让我想一句精典与打工生活相关的话语,要刊用在《大鹏湾》杂志打工留言栏,后来在《大鹏湾》上刊发出来这样的一句话;“朋友,若不甘于白来一世,请到打工百味馆大鹏湾一聚”,留下的地址却是“深圳市南山区南山报社吴蜀丰”。可万万没想到一句不径意不起眼的这么句话,仅二个月就收到来自深圳关内关外还有佛山﹑韶关﹑惠州﹑东莞﹑河源等地打工仔﹑打工妹的来信件达400多封信且打工妹的来信三分之二,这些信件至今保存完好,也可以说一封信一个故事,待时机成熟后写一部长篇纪实小说,真实反映90年代打工生活。
她们有宝安﹑龙华﹑龙岗﹑观澜﹑大朗﹑罗湖﹑及东莞﹑广州﹑佛山等地来信,有分别来自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广东河源﹑韶关等地的打工仔﹑打工妹,信中多是反应打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她们背景离乡,离开亲人来到深圳打工,她们为深圳默默的奉献自己的热情,奉献自己的青春,成为一群无私奉献的特区建设者,于是我并写了题为《我们……》在《南山日报》副刊发出来后引起打工们的强烈反响,后来在《深圳人》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深圳像什么?》被特区打工仔们认为深度好文广为传阅。
2002年去深圳去了蛇口,再也找不到那时的感觉,2017年去香港再去深圳去了南山拜访了段主席一起怀旧叙旧畅谈甚欢,同时也感谢段主席的盛情款待……
想念在深圳的老朋友,怀念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如南油大厦对面的环兴酒家,南头大旺山花皇娱城、新桃园大酒店和银都酒店及天丽情酒楼,更想念曾在南山日报的刘加、段钢、周保民、屈晓燕﹑田新舟﹑陆向红和小马司机等老朋友……同时也很想念在深圳工作的同事如大作家李直﹑吴强﹑沈国辉﹑广东河源的刘宏亮﹑北京的安琦﹑江西新余的程丽﹑重庆的张小丽﹑四川的刘成﹑李爱琴﹑何华英等。
也很想念来信中不曾见过面记忆中的部分打工妹,她们是沈小霞﹑叶霞琳﹑麦水珠﹑徐云﹑黄小带﹑张优兰﹑刘婷婷﹑张青﹑陈妹华﹑叶毅萍﹑陶丽琴﹑侯著敏﹑黄丽诗﹑盘雅云﹑朱国娟﹑江梦﹑曾梅﹑石梅﹑叶艳如﹑卢丽华﹑李彩﹑陈思林﹑张卓娟﹑苏允静﹑廖梅君﹑燕兴琼﹑邓永梅﹑邓梦丽﹑梁敏﹑杨秀萍﹑曾丽欢﹑江心凡﹑许辉芳﹑邓惠萍﹑李进娣﹑潘花棉﹑夏梦欣﹑龚佑惠﹑张丽琴﹑张敏﹑夏萍﹑銮珍﹑吴玲﹑梁莲花﹑夏丽颜﹑许铮﹑彭倩﹑龙先辉﹑李爱纯﹑蔡芬芳﹑黄运娇﹑邵春燕﹑潘梅兰﹑吴思怡﹑杨丽霞﹑陈文英﹑吴思红﹑覃淑莹﹑杨静﹑游媛﹑黄月娥﹑李桂苑﹑高丽﹑沈洁﹑刘美英﹑梁亦涯﹑张婧﹑许恩娜﹑谭学珍﹑李珍红﹑吴绿瑜﹑吴晓萍﹑黄立静﹑李嘉华﹑董小丽﹑王宝石﹑胡艳新﹑舒杨﹑贺志光……
【作者简介】吴蜀丰,原名吴陶清,男,重庆当代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生于1963年10月,祖籍重庆丰都,现定居巴南。工作单位∶北京·中国报道杂志社,已发表小说、散文、通讯、专访等题材400余万字。1987年在丰都县开峰文化站当过站长,1992年下海去深圳,1997回重庆,先后在企业文化杂志社、重庆日报、央视网、中国网任职过执行总编、记者、新闻总监、主任等职。2013年至今任中国报道魅力城乡主编,2017年创办《天下吴氏》网任总编辑,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丰言疯语》专集《重庆厨王》长篇报告文学(合著)。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天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