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族谱典藏 >

萍乡城内祠堂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9-02-25 09:40 来源:萍乡日报

刘兴

有人说:“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便有祠堂、家庙。”

经过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已经融入在我们民族血脉之中。人们不管走到哪里,身处何方,不论贵贱、贫富,对国家、对祖先都充满敬畏。于是,许许多多以家族、姓氏为代表的祠堂、家庙应运而生。它是中国人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特有的现象。

萍乡也不例外。遍布城乡间的祠堂到底有多少?即便没有看到准确的数字,但在笔者生活的城内,笔者所知道和接触的祠堂便有十几处。

在萍乡,刘氏家族属于比较大的姓氏家族,主要分布在高坑、茶亭里、十里铺和彭高等乡镇。著名历史人物有乾隆皇帝钦点的探花刘凤诰、私修《昭萍志略》的乡贤刘洪癖等。

刘氏家族建在萍乡城内的祠堂有三处。

一处位于怀王庙对面,祠堂前面和旁边有二层厢房,后面祭祀大厅有天井等,面积很大。由于当时萍乡二中刚刚创办,便留给该校做校舍,同时划分过来的还有叶家祠、陈家祠、劝贤堂和文昌宫。

另一处位于怀王巷与藕坊边的交界处。祠内房间众多,样式中西合璧,原是供刘氏族人外出或回乡来往休憩住宿的地方。1949年解放后,祠堂作为萍乡县招待所。上世纪60年代初期,萍乡县招待所搬入新址(现安源宾馆),后又成为萍乡县委党校所在地。

地处北门桥附近的刘家祠,是萍乡刘氏家族的总祠堂。面积很大,有围墙、操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各地族人纷纷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大集会,下午“烧包”祭祀,晚上办酒席招待族人,场面十分热闹。上世纪80年代,祠堂被拆,在旧址上建立了北桥电影院。

文家祠堂地处学前巷耶稣堂对面、萍乡县立小学左侧,是晚清变法名臣文廷式的祖祠。面积虽然不大,但整个祠堂雕梁画栋,十分精致庄重,厅堂前的横梁上悬挂着黑底金字的“进士及第”的横匾,记录着祖先的荣光。小时候,笔者在附近读书时,经常到祠堂内玩耍。上世纪70年代,祠堂被改建为萍师附小的教工宿舍。

同样是被乾隆皇帝钦点为三省督学的颜培天的祖祠颜家祠堂,建于小西门文昌宫右侧附近,临街,面积不大,也悬挂着“进士及第”等匾额,解放后成为供电所的仓库。

再说肖氏,是萍乡的旺族,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迁萍始祖在300多年前从吉安迁来,在上埠焕塘落脚,祖祠建在焕塘。2001年,笔者代表妻子前去拜访过,3栋古宅的建筑仍然完好无损地耸立在操场后面,显得古朴庄严。几年后,肖氏后人在祠内略加装饰,把它变为附近农民休闲、看书的文化大院。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肖氏家族子孙众多,多个支系都建了祠堂,如云公祠、晋公祠、夏公祠等七八处。

而在萍乡北正街、包公庙对面,建了一座面积巨大的云公纪念堂,前有牌楼,广场内有水井,十分雄伟壮观,祠堂两边有两栋住宅,右边是县孤儿院院长、省参议员肖师兆的云庐,左边是萍乡小学校长肖洁的住处。

解放后,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政府接收了这3栋房子,重新建设了北星小学,沿用至今。

另一处陈家祠在武官巷豆芽棚对面、萍乡女子师范学校右侧。祠堂前面的空地上,一座高数丈、用石材垒成的贞节牌坊十分壮观,祠堂内正面和左右两侧是3栋两层楼房,中间是祭祀大厅,直通屋顶,屋顶盖着玻璃明瓦,整个大厅和房屋十分明亮。

1949年,省教育厅将萍乡女子师范学校与分宜师范学校合并为“江西省萍乡师范学校”(简称“萍师”),规模扩大,招收宜春、分宜、铜鼓、万载、樟树等地的学生,数量激增。萍乡县政府将陈家祠拨给萍师,原封不动地作为男生宿舍。每间房都能摆上十几张双人高低床,能住20多个人,足够容纳一个班的男生居住。中间大厅则安排了3个班的男生,彻底解决了十几个班的住宿问题。笔者在右边楼上的宿舍里住了4年。上世纪60年代,陈家祠全部拆除,新建一栋集体宿舍。

地处河口下中段的张家祠,是城内面积最大、最宏伟的祠堂。外有围墙、门楼,几百平方米的操场上有水井。沿台阶而上,是3栋连在一起的宏伟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门前的几根石头立柱上刻着对联。中间一栋是主祠,内有天井、祭祀大厅;右边一栋供族人居住,左边一栋则于民国时期成为了接兵部队的驻地。平时大门紧闭,接兵部队一来,兵油子们在内寻欢作乐,而那些被抓来的壮丁,关在里面却度日如年,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1947年,由萍乡县商会牵头,将张家祠3栋房子打通,变成一个巨大的空间,拆除后墙,直通西街义井坊闹市,作为城内第一家开放式的经营场所,取名“大众商场”。全县以及邻县的小商贩,纷纷进来摆摊设点。所售商品除了粮油,还有关系到老百姓日常所需的商品,布匹、百货、五金杂货等应有尽有。这里是全县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天从早到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气很旺,是当时城内最热闹的地方。

1954年,工商业成立公私合营,手工业成立合作社,禁止私人经商活动,大众商场也就从此消失,仅留下一个巨大的空壳。1955年,在大众商场的原址上,萍乡县政府拨款9.5万元,建成了解放后第一座剧院——人民剧院。

地处孔庙右侧、正大街88号的叶家祠堂,有正门临街的三栋建筑。前面是一块巨大的空地,民国初期被一名商人租去,经销大小陶器制品,是很多萍乡人都知道的“罐子棚”。

1979年,城关区在武官巷建设文化电影院,因巷子狭小,没有大门,出入不便,于是将隔壁的叶家祠打通,作为售票口和候影室,观众可从面向大街的大门进入,方便多了。叶家祠和前面的“罐子棚”也随之消失。21世纪初,安源区政府又在破败的文化电影院旧址上盖起一栋家属住宅。

其他几处祠堂如城隍巷的黎家祠、藕矿边的曾家祠和土冲里的另一处叶家祠,解放后都成为居民的住所,变成了大杂院。

解放后,城内众多百年老祠堂被充分利用起来,有的安排给没房的居民居住,有的略加改造后成了学校和文化设施,让其继续发挥作用。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