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走进举世闻名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陕西岐山

发布时间:2019-03-28 01:02 来源:中国报道

走进举世闻名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陕西岐山

郑鼎文

【编者按】原标题《岐山县何以举世闻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地方之所以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或因名山大川而显耀,或因人杰地灵而显赫,或因物华天宝而独树一帜,或因历史典故而彪炳千秋。但能同时拥有众多名片的地域实属凤毛麟角。偏偏岐山县例外,她集众多美誉于一身而卓尔不群,名扬华夏大地,威震五湖四海。

 岐山县得名的自然环境因素 以自然环境因素而言,岐山县的得名源于境内的名山“岐山”(箭括岭)。《岐山县志》载:“岐山因境内东北部的箭括岭双峰对峙、山有两歧而得名”。《大清一统志》说:“周原在今岐山县东北岐山下”。清胡谓《禹贡锥指》说:“岐山之南,周原在焉”。《水经注》:“岐山逕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阳,而近西,所谓居岐之阳”。岐山位于距离岐山县城40里的东北部祝家庄镇北,此处有两座相似的山峰对峙而立、插入云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中有缺口、形似箭括的山峰,故俗名为箭括岭,她就是闻名于世的岐山。岐山,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县志说:“岐山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为古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追踪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的足迹,历史更加久远。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商代末期,古公亶父率领周族由豳迁岐,在岐下周原地区建邦立国。

典籍《路史》说: “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五千年前的人文始祖黄帝和医圣岐伯,都在岐山地区生息活动过。作为由国家民政部命名的“中国千年古县”的岐山,建县的历史很久!秦汉之际,岐山属于雍县管辖,北魏时,始置周城县,北周时置三龙县,隋代开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三龙县治西移40里到如今的凤鸣镇,从此更名为岐山县。若从北魏设周城县算起,岐山设县的历史已经1600多年,即便从隋开皇十六年更名岐山县起始,岐山设县的历史也有1400多个春秋了。

 岐山县闻名的历史典故魅力有历史故事的地方引人入胜,有文化典故的所在魅力无穷。岐山的历史典故,最著名的莫过于“凤鸣岐山”了,而且这是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一个绝无仅有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典故。“凤鸣岐山”既是神话传说,又有史书记载。《国语·周语》载:“周之兴也,鸑鷟(yuè zhuó)(凤凰的别名,)鸣于岐山”。《竹书纪年》载:“文王十二年,有凤集于岐山”。方玉润评论《诗经 大雅 卷阿》一诗时写到:“盖自凤鸣于岐,而周才日盛。”《封神演义》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里面有一句话:“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气数不一定全是迷信,其实气数主要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这话虽来自神话小说,但也传达了“凤鸣岐山”的信息。相传凤凰是五色备举的神鸟,它可代替上天向人间传递祥瑞的信息。商末周初的周文王,以仁德治国,得到天下三分之二人民的向望,而昏庸残暴的商纣王被天下人民所唾弃。正在这个时期,神鸟凤凰集于岐山(箭括岭)之上鸣啼,鸣时其声之魄,长而不息,一鸣惊人,一鸣千里,它代替上天向天下人民传递了“周将兴起,商纣必亡”这一喜讯,其结果也是周朝取代了天下。故而“凤鸣岐山”之后历代人民十分崇拜祥瑞的凤凰。凤凰的出现是一种祥瑞之兆。凤鸣岐山的本意是说周文王即位的时候,有凤凰鸣于岐山,后来比喻文王的德政使天下诸侯像百鸟朝凤一样归顺了文王。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创作了一出名曰《凤鸣岐山》的话剧,反映的就是文王德治、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题材。演出后反响极大,媒体上报道很多,使得区区岐山,名震全国!岐山县人民剧团也曾演出过一出戏名叫《凤鸣岐山》秦腔戏,至今为人称道。至于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那里面一口一个“西岐”,动不动就有“凤鸣岐山”的关键词,更是让全国观众对岐山作为圣地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古到今,还没有另一个县区因一个典故而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唯有岐山享此盛誉。

 岐山县享誉天下的三个辉煌时期在历史上,岐山县曾有三个辉煌时期,因而一次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从而遐迩闻名,享誉天下。3000多年前,古公亶父(周太王)由豳迁岐,在岐下周原建邦立国,经由王季和文王,经过三代周人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在此积蓄了伐纣灭商的足够的力量,到武王时经由牧野之战,终于一举灭商,建立了享国800多年的大周王朝。对此,《诗经》《史记》等典籍都是有记载的。大圣人孔子所整理的经典《诗经》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就是说周人的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清早起来骑着马,沿着漆水向西行,一走来到岐山下,选中这块好地方,便在此地把根扎。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详细记载了这件大事。新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在所著的《中国通史》中也说,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居岐山下周原(陕西岐山县)”,在这里建立了周国,“经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继续发展,强大到足以翦灭大国商”,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此文王称王后,追尊古公为太王。岐阳村一直保留下来的周太王陵和周三王殿,静静地诉说着这段彪炳史册的辉煌。那时的周国的首都就在岐山。岐山有个京当镇。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口耳相传:京当京当,京城当中也。京当和岐阳一带,就是当时周国的首都。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家雷兴山教授依据考古探测发掘获得的资料认为,周原在3100多年前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文明都市,也是世界性的最大的文明都市

 隋唐时期,岐山(箭括岭)是帝王前往麟游九成宫避暑的必经之路,盘山而上的古道遗存至今,依稀可见当时皇帝浩浩出游的御道。史载:九成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初名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修复时更名为九成宫,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即位后,改九成宫为“万年宫”,乾封二年(667年),恢复九成宫原名,仪凤三年(678年),因特大暴雨,宫阙被淹,九成宫从此废弃。开成元年(836年),麟游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九成宫被夷为平地.此间先后历时243年。在九成宫,隋唐4位皇帝先后21次驾临避暑,使此地成为当时皇帝夏季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而每次往返九成宫,岐山(箭括岭)都是必经之地。那时从首都长安经扶风到岐山的大道,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西宝北线,而到达岐山后再去麟游,就必须经过岐山县的“箭括岭古道”。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每年夏天要率领四品以上的大员前往九成宫,其官道就从箭括岭上经过,可以想见,当年帝王车驾等形成的皇家车队是何等壮观、何等气魄!此后,这里留下了与好多历史人物有关的美丽的传说,如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娘娘、尉迟敬德等。岭上不仅有马刨泉、黑龙洞、打儿窝,小解石、上马石等,还又好多珍贵的摩崖石刻,1983年10月7日,岐山县政府以文件形式确认箭括岭摩崖题刻为岐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任宝鸡市市长的李均获知箭括岭的文化历史渊源后,深知文化保护的重要,现场考察了箭括岭,欣然挥毫写下了“箭括岭古道”五个字,被刻在了箭括岭古道旁的石崖上。

 日本的岐阜市得名于岐山(箭括岭)。数千年来,历代人民一直仰慕和崇拜神圣的岐山,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她不但在中国有名,而且在世界上也被人们仰慕,例如,日本的岐阜市之名就源于崇拜岐山。在日本的中部有一座著名的城市,名曰岐阜市,这是因为敬仰我们中国这座著名的岐山而取名的。公元16世纪中期,日本文武双全的织田信长,用自己的智慧及武功率兵,平定了日本诸侯纷争、群雄割踞、连年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原“井口”一带的疆土,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领袖人物。织田信长认为自己的功劳相似中国历史上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文治武功。他决定改掉原井口城市之名,取一个有意义的中国西周岐山地区有影响的地名。于是大臣们提出了“岐山”、“岐阜”、“岐阳”这三个名称,最后由织田信长裁定为“岐阜”,就这样将原来的井口改为岐阜(阜当山讲)了。日本人特别喜爱中国西周历史文化,在日本有一古文献《仁岫(xiù)语录》,其内容是颂扬中国岐山,其中有一首歌颂周文王及周公旦的诗句:“层岩叠嶂见岐阜,追慕文王说沙门,何时得以谒灵山,可逢周公听教诲。”

 1986年春,时任岐阜市长的田浩派代表团团长松岗直太郎等,事先来中国岐山考察了岐山及岐山下周原的宫殿遗址,参观了出土的珍贵文物。团长松岗等亲眼看到了神圣的岐山和西周遗址及青铜、甲骨各种瑰宝后,对岐山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物古迹赞叹不已。回国向市长如实汇报后,于1987年10月,由岐阜市市长莳田浩率百人大型代表团来岐山参观访问。他们亲眼看到了朝思暮想,巍巍神奇的岐山和琳琅满目的西周瑰宝,激动万分,从心眼里认为著名的岐山确实是名符其实的,特别是为那日本的岐阜市之名深感自豪!便由衷地与岐山县结为友好城市,定期相互走访,随即邀请岐山县西周文物赴日本岐阜市展出。此后我们岐山县应邀组团前去日本岐阜市参观。

 日本访岐代表团团长松岗直太郎在《岐山之旅》中热情洋溢地歌颂道:“岐山——你这产生过无数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神话的地方; 岐山——你这给中国历史增添光辉的周武革命基地;岐山——你雄踞在中国陕西的周原,你脚下那三千年的先周宫殿遗址以及那数不清的珍贵文物,使整个世界都为之倾倒,岐山呀!”

 岐山的诸多荣耀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且不说如今的岐山取得了哪些荣誉称号,单从历史文化方面说说相关的美誉,就足以让人对岐山刮目相看了。甲骨文之乡。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的甲骨文,在岐山出土最多,截至2013年年底,岐山周原的凤雏遗址和凤凰山遗址,共出土甲骨二万七千片。其中有文字的甲骨,凤凰山遗址发现770多片,计2560字,凤雏遗址发现293片,计903字,两处相加1060多片,总计3460多个字,位居全国第一。文字是文明的象征,由此可见岐山3000多年前的文明水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青铜器之乡。岐山出土的青铜器举世瞩目。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都是罕见的。岐山京当镇董家村出土的朕匜,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法律判决书,被誉为中国的“青铜法典”;清道光年间出土于岐山县京当镇贺家礼村的大盂鼎,被誉为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出土于京当镇贺家礼村的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共497字。其铭文字数是所有青铜器中最多的。这都说明了岐山当年在历史上的崇高而尊贵的地位。

 文明源头。岐山是重要的文明源头之一,中华民族虽然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具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主要是从三千年前的西周开始的。而西周肇基、兴起于岐山。实践证明,历朝历代的文明,主要是上升时期的创业者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创造的。周朝800年的江山,发端于岐山,是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三代君王在岐下周原率领臣民共同奠基的,不管是敬德保民的政治理念,礼贤下士的圣贤气象,还是振兴百业的奋发有为,共创和谐的孜孜不倦,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建树起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指出;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生机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同毛泽东讨论历史周期律的时候,曾有一番非常精彩的言论:其中说道人们在创业的初始阶段,总是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当时在岐山下的周原艰苦创业的三代周人,就是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正处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的那段“生机勃勃”的上升时期,是“革命者”、“进步者”、“真老虎”;也就像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因此才能奋发有为,迅速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经由牧野之战,不仅推翻了腐朽的殷商王朝,建立了长达800年之久的周王朝,而且还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周文化。一代哲学泰斗张岱年1999年12月13日为岐山首届周文化艺术节题词:“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周文化,到成康盛世时达到了最高峰。周文化主要体现在《周易》和《周礼》中,其核心就是崇德、重礼、尚和、尊贤和创新。崇德就是崇尚道德,敬德保民;重礼就是重视法制建设,注重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规矩;尚和就是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会;尊贤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用贤能之士;创新就是敢于破除旧理念,树立新理念。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特别是周公姬旦提出的“敬德保民”的纲领性思想见解,可以说是伟大的理论创新,有力地打破了殷纣王自称“受命于天”的腐朽的天命观,响亮地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新理念,就是说上天对谁也不亲近也不疏远,谁有德就辅佐谁,谁失德就抛弃谁。这应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武王革命”扫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理论根据。总之,周文化中的精华,至今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展示出崇高的文明度。

 革命圣地,古代商汤革夏桀之命,武王革殷纣之命,史称“汤武革命”。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别了 司徒雷登》一文中,把周武王革殷纣王之命称为“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任何成功的革命,必然都是有根据地的。那么武王革命的根据地在那里呢?就在以岐山为中心的周原地区。《诗经 大雅 绵》和《史记·周本纪》等经典都对此有明确记载,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也有具体的记载。周三王在周原岐邑主政的总时间,加起来90多年。这90年是周原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时期,也是周文化孕育成熟的关键期。武王后来伐纣灭商的雷霆万钧之力,就是在周原大地积蓄起来的。这不是神圣的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我们现在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延安革命根据地闻名中外,国家投资建设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宏伟无比,意义非凡。但考其时段,十三年而已。而岐山作为武王革命的根据地,其时间之长,相当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7倍;若说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以岐山为中心的周原也绝不亚于延安革命根据地。因而把岐山定位为革命圣地,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周公故里。周公姬旦出生于岐山,也成长于岐山,他的青少年时代和中年时期都是在岐山度过的。传说他晚年制礼作乐的地方,就是周原卷阿。也就是当今的周公庙。加之周原也是周公的采邑之地。所以说岐山是周公故里。广而言之,应该说岐山也是文王故里、武王故里、召公故里,是名副其实的圣人之乡。说到圣人,众所公认的不外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而已。八大圣人中,岐山一个县就出了三位:文王、武王和周公。其中孔子的著名度最高。国际社会评选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总是名列第一。可孔子最崇拜的人是谁呢,就是周公姬旦。孔子对周公“之才之美”素所倾慕,经常以梦见周公为荣。他对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非常推崇,由衷地说道:“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诗经之乡。据专家研究考证,《宝鸡市志》载,《诗经》305首,其中大部分是与宝鸡有关的。而与宝鸡有关,也就意味着主要与岐山有关。因为3000多年前周人在宝鸡的发展以及文化活动,主要是在以岐山为中心的周原地区进行的。诗言志,诗言情。在艰苦创业的时代,最容易产生澎湃的激情,吟诵出最动人的诗歌。况且周人的祭祖活动也以岐山为多,因为那时太王、王季、文王的庙宇就在岐山。即使后来迁到丰、镐一带,但祭祖还是要回到岐山的,而祭祖是必须敬献“颂”诗的,故而这方面的诗歌也占了一定比例。产生于岐山,或与岐山、周三王有关的《诗经》篇章,据好多专家学者考证,至少有30多篇。其中《周颂·天作》、《大雅·卷阿》、《大雅·文王》、《大雅 绵》、《灵台》和《召南·甘棠》等,就是代表作。因此岐山作为“诗经之乡”是当之无愧的。丝路驿道。《岐山县志》第323页“益店”镇部分载:是镇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建有驿店。这条始建于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其东段从长安(今西安)到玉门关。中途要经过益店镇、岐山城和凤翔府等地。其中的“驿店”,与“驿道”有关。古驿道又称驿路、官道。指古代传送朝廷公文的交通路线,经由益店镇的驿道,再向西就是岐山城和凤翔府了。故而由西安(古长安)经过益店(驿店)、岐山、凤翔的这条通衢大道,既是古代的丝绸之路之一,又是传送公文的古驿道。周礼之乡。2015年3月,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岐山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称号。这一命名对保护岐山独特的礼仪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德、和、礼”为精髓的周文化及周礼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所包含的各种礼乐制度和礼仪规范,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源头,影响了周以后3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史。

 陕菜之乡。岐山被命名为“陕菜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的时间不长,但其饮食文化却是源远流长的。岐山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闻名于古今中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3000多年前周文王治下的西岐,百业兴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人们在此基础上讲究吃用,因而造成了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此,我们不说御京粉(岐山擀面皮)的悠长韵味,不说岐山锅盔的神奇传说,也不说空心挂面的空灵雅致,不说岐山醋的香醇绵长,就只说说知名度很高的岐山臊子面吧。岐山臊子面遐迩闻名,享誉中外,以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为特色,深受人们称道。中央台“舌尖上的中国”也为岐山臊子面做了节目。逢年过节,岐山人在吃臊子面之前,总有一道非常重要而神圣的程序。从古到今,每一家都自觉地恪守着这个规程,谁也不敢随便改变。第一碗臊子面必须恭恭敬敬地端出去在大门外两边泼汤,再端进来给所供奉的土地爷、天神爷、仓神爷、 财神爷和灶王爷一一泼汤。这就意味着让天地等诸位神灵先吃,降下“福巴子”。接着端进上房给祖先的牌位泼汤,意味着让祖先享用,表示要将天地等诸神降临的“福巴子”送给祖先,再由祖先赐福于子孙后代。直等到这些礼节仪式进行完毕,方可开席上饭。儿孙等小字辈是不能随便先吃的,他们要殷勤地反复来回走动着端饭,等长者和贵宾吃饱后,他们才能承继和领受前面的“福巴子”,在最后心安理得而津津有味地去吃剩汤所浇的面。这种吃法,本是先民朴素的知恩报恩的思想情愫,表达了对大自然赐恩于人的敬畏和心存感激,显示了对祖先的感恩和纪念。至于泼汤后先让长者和贵宾吃,则是崇德、尊老、敬长、热情好客的表示。而让儿孙们后吃,则还包含着让天地、祖宗、长辈赐福于后代的人性关怀,也是慈幼爱幼的一种形式。这种吃法,承载着浓浓的周礼文化,担负着道德教化的功能。近年来,随着岐山臊子面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和网络销售,岐山臊子面和岐山擀面皮已经走向全国,成了享誉神州的知名品牌。至于岐山同时作为千年古县、转鼓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等,在此就不多说了。还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岐山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首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讨会”上所发表的《岐山宣言》中,已经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公认和确定。周文化是个大概念,从小的方面说,岐山同时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周易的发祥地、周礼的发祥地、诗经的发祥地。对于岐山出的重量级大圣人周公姬旦,清末民初的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曾这样评价:“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最后,我想以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贺敬之对岐山的题词作为结束语:“向四化进军,当临秦坑,阅兵马之战阵;朝高峰登攀,应上岐山,追九天之凤鸣。”若说海拔,岐山(箭括岭)只有1500多米,而美国的麦金利峰却有6194米。但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看,我以为岐山远远高于麦金利峰。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场学术研讨会。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