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今日头条 >

周吴文化第七回 三让天下 成就周王朝八百江山②

发布时间:2020-05-14 08:2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西部陕西古周原地域视野之周吴文化一百零八讲

周吴文化第七回  三让天下 成就周王朝八百江山②

中国报道讯(付军让)【编者按】三千多年来,姬昌周文王和他的伯父至德泰伯、儿子姬旦周公在周吴文化及礼仪文化上的典章制度及以身践行,为中华文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2018年付军让整理的岐山《周礼文化108讲》在《天下吴氏网》中国报道《百家姓氏》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受到了各地多位老师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雅正,并给予了高度赞扬。土生土长在古周原之地作者付军让在一稿基础上,进行了二稿整理。现将整理后的二稿予以刊登,旨在传承周礼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风、政风。

泰伯仲雍奔古越国荆蛮的妙算和路线。泰伯奔吴的路线尽量避免殷商的地盘,沿着水路、大江大河走。这样不会迷失方向,而且利于生存。从有关史料推考,泰伯奔吴走的是水道。殷商诸侯国的领地主要指其可控制的城邦及耕地、狩猎的山林和道路、水路,此外的广大森林和未知地域大多没有归属,其中生活着许多游猎部落,诸侯国北边的称为狄、西边的为戎、南边的为蛮、东边的为夷。姬周向东南方向武装拓殖,庙算的结果,一个是汉水下游更远的地方,另一个就是淮河下游更远处。因为两河流域都已经有姬姓族人建立的城邦了,新开辟武装殖民地有已经接着往前延伸的空间即可,显然。淮河下游方向更符合对殷商大包围圈的战略。三个路线可供选择,一是穿过别的诸侯国领地,沿黄河中下游转到淮河下游;二是避开其他诸侯国,开辟从秦岭到达淮河上游,再顺淮河向东;三是在自己诸侯国的领地内,绕道汉水,转向长江东下。庙算的结果是,为了不被商王觉察,经过其他诸侯国和殷商王朝的领地,走黄河中下游这条更短的道路是被否定的。第二条线路由于有秦岭和原始森林的阻隔,也不可能考虑。选择的应该是第三条路线。

他们兄弟俩是从陕西吴山出发,出“固关”渡渭水,翻越秦岭,进入秦岭南边商县,取道水路,顺汉江而下,经湖北郧阳入丹江口入汉江,再沿汉江入长江,从水路经江西鄱阳湖一带,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几度周旋,历尽艰辛,来到了气候暖和的南方荆蛮。还有一种说法是,泰伯与二弟仲雍一起,直接从黄河支流渭河流域的周国岐邑,经过汉水(一说是经过黄河中游北岸虞国故地的中条山地区),来到长江下游南岸荆蛮之地。在荆蛮梅里落脚,避居下来。

近年来考古界又有一种说法,泰伯仲雍让君奔“荆蛮”,到达的首站不是无锡“梅里”,而是今皖苏交界的小丹阳横山“梅里”(今南京市江宁区、溧水区与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交接处),从宁镇地区发源并沿着宁镇山脉向东部方向发展,经句曲山(今茅山),直至朱方。镇江(周朝廷赐吴国“宜侯夨簋”,宜当时指朱方)在商周时期是长江“渡口码头”。两地梅里都反映了泰伯仲雍奔吴的初来之时,统一观点是仲雍主常熟,泰伯主无锡。

山高水长,路途漫漫,没有浩浩荡荡的随行,没有驻足休息的客栈,开始了一段艰苦的跋涉。据考,3100多年前的一个风雨加交的夜晚,两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跌跌撞撞的闯进了虞山脚下梅里的聚居部落,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猛然看见两个装扮怪异的人,以为是魔鬼下界,要立刻把他们烧死。为了活命,他们声称自己是吴山人,献上了仅有的一块随身宝物,部落首领一看到它的完美精致就惊呆了,于是赦免了他们。很快,这两个人被接纳为部落的成员,他们模仿当地土著的样子穿着打扮,他们不多言语,不事张扬,但人们还是发现两人绝非等闲。他们带来的酿酒、冶炼、制陶的新技术在当地闻所未闻,后来,人们隐约的知道,这两个人原来是“姬周”邦国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他们献上的是一件来自遥远王国的国家重器。

岐山周文化学者詹生杰研究后认为“常熟”二字是“周文化旗帜下的仲雍”。这个后来被称为虞山“常熟”的地方,在当时只是一片蛮荒之地,这里人烟稀少,闭塞贫瘠,一个个不眠之夜,只有孤独和寂寞陪伴着泰伯仲雍。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处拓荒开化,播撒文明火种的地方。就这样,泰伯仲雍兄弟,在当时称为蛮荒之地的凤凰台安营扎寨,后改为荆村。以荆村为起点,一步步扩展为镇、为城、为国。泰伯移入照搬商周“端委以治周礼”,仲雍融入当地“断发文身,裸以为饰”。他们到了江南并不是改造土著,而是把自己融入到此地的土著人、土著的文化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出土于距今5250年的江苏博物馆镇馆之宝双龙连体环形玉佩出土于常熟练塘罗墩遗址,是距今5500—4000年良渚文化早期重要遗迹,反映了良渚文化的发达与文明。当泰伯仲雍来到这里时,却由于江海潮侵及战争而成了荆蛮之地。他们“常在水中,断发文身”,教化乡民,开垦荒地,建村立巷,植桑养蚕。《吴越春秋》把这段年间称之为“数年之间,民人繁富”的历史性飞跃,史前时代宣告结束。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这片土地。

3000多年前的陕西岐山周原一带,诗歌盛行,兄弟二人到了荆蛮以后,仲雍把中原的诗歌精华跟当地的蛮歌结合起来,“以石为纸,以炭为笔,以歌为教”,编成新的山歌—吴歌。来自北方先进文化的所有者,把农业技术和中原礼乐带到这里,他们以勤勉实干的态度,以自己的精神力量收获了信赖、赏识、亲切甚至敬仰的目光,赢得了归附和拥戴。泰伯在吴地以和平方式与所谓“荆蛮”各族相处相融,建立诸侯国,相较于之前大多以战争方式征服游猎部落,是一种罕见的创新,也是他以德弘德,“谦让、仁义”的践行。“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追随附顺他的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太伯。

泰伯仲雍开创中国吴文化之先河,创建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以身示范,实干兴邦,和当地良渚人融为一体,一是断发文身,躬耕开拓夷蛮乡。泰伯作为后稷的后裔,带着后稷擅长农业技术的优势,开发江南,教授当地人种植庄稼,发展经济。以农耕改变了南蛮的渔猎生活。改一年一收为一年两收,种了水稻又种麦子。二是筑城立国。以梅里为中心,筑立城邑建立吴国。三是率众疏水,凿渎开泾惠乡民。他俩和当地人一起兴修水利,在江南开凿了最早、最长的人工大运河(全长21.02公里,今天的伯渎港)。四是教民饲养,发展副业殷民实。他率领当地民众发展经济野蚕家养,大养家禽牲畜,故而在今天无锡梅村还有“鸭城”、“麋城”(养鹿场)的传说。五是教化礼仪,传播周原周文化,把黄河流域先进的商周文化和当地的古吴文化结合,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吴文化”,在吴文化开宗鼻祖泰伯兄弟的带领下,梅里这一带“数年之间,民人殷富”。也为句(勾)吴小国奠定了基础。“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今天的常熟是全国最大的米粮仓,“岁岁多收常熟田”“苏常熟,天下足”。这正是泰伯、仲雍来到江南后改天换地,逐步发展起来的。

【作者简介】付军让,男,本科学历,陕西省岐山县古周原益店人,园林工程师,曾任国有崛山森林公园省级规划负责人。《岐山县志》《岐山年鉴》《岐山县地名志》编辑,岐山县第一届老科协专家服务团队特聘专家;第二届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专家团队专家。先后在《中国报道》《原创作品发表》《天下吴氏网》《华夏吴氏网》《吴氏网》《世界傅氏》《寰球傅氏》《至德传媒》《魅力乡村》《姬姓血脉》《仙台国学天地》《琴心熙语》《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岐山作家》等国家省市级媒体网站发表史志及周礼文化、至德文化文章数百篇并多次获奖,党政部门及社会上讲堂讲座《敬畏周礼懂规矩遵法纪守纪律》数十次,论文入选厦门第四届全国泰伯论坛及《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首届浙江吴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粹并在两论坛上发言,为厦门第四届全国泰伯论坛第一位次审稿人。著有《西周岐山历史大地震震心场址寻考》《付军让周礼文化108讲》、32万字村志《落阳邑史》、10万字《宝鸡地情概览岐山篇》及《崛山是岐山乃至中国文化的根脉》等。研究方向,村镇志编籑、周礼文化、至德文化。联系电话13659178018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