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报道)【编者按】在中华百家姓中,吴姓从古至今名人辈出,更是举足轻重,他们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商界还是政坛,还是演艺界。他们永远是娇娇者!他们永远是吴姓人骄傲,也是学习的楷模和榜样。英才辈出的吴氏家族,在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等领域发光发热,独当一面。
尤其在科学界,吴氏家族也诞生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们延续了吴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品质,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绩,为祖国的生产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荣誉达59名。他们分别来自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安徽、甘肃、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上海、辽宁、浙江、湖北、四川等省直辖市。其中吴氏祖地江苏省成为院士稳坐头把椅达18名。今年6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榜中的甘肃天水吴骊珠,安徽安庆吴宜灿榜上有名,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5吴仲华(1917.7.27-1992.9.19),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市,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先后任美国NACA研究科学家、PIB教授。1954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等职。[1]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70年在先进压气机国际会议上,与会科学家把吴仲华创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更明确地定名为“吴氏通用理论”,理论中的基本方程则称为“吴氏方程”。
1917年,吴仲华出生于上海一个职员家庭,祖上出过状元。16岁前在上海度过,就读于格致中学。
1933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陵中学)高中,直至毕业。
1935年,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北上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7年,随校南迁至长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响应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国防工作介绍委员会(1月设立,并做出了学生从军可保留学籍等具体规定)的号召,申请报考了陆军交通辎重学校,一年多后毕业,在新建的机械化部队短期服役,因该部队不能直接参加抗日而失望。
1939年,返回学校(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习。
1940年,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毕业后与李敏华分别在机械系和航空工程系留校任助教及教员。
1943年,在昆明考取清华庚款留学生。1944年与李敏华一起途经印度赴美,同时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原想就读农业机械专业,因该校已不招此专业研究生而改学内燃机。
1947年,以优异成绩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博士学位,其间他的“四冲程内燃机输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研究成果被列入《当代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由MIT系主任推荐,任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研究科学家,从事航空发动机基础理论研究。
1950年冬,在纽约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年会上宣读论文《轴流、径流和混流式亚声速与超声速叶轮机械中三元流动的通用理论》。
1951年,为准备回国夫妇同辞去NACA的工作,转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大学(PIB),吴仲华任机械工程系教授兼热工组主任。
1953年,在对一篇论文的讨论中提出Rothalpy(转子焓)的建议,后为学术界广泛接受。
1954年8月1日,趁星期日纽约机场的移民局办事处照例关门之机,全家(夫妻二人和两个孩子)离开美国,以赴欧洲旅游为名,取道英国、瑞士、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前苏联,绕过了大半个地球回到祖国。
1955年,应清华大学副校长刘仙洲先生聘请,任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教授兼系副主任。
1956年,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任教研组主任。原热力发电设备教研组分成热电站及热网、锅炉设备、汽轮机三个教研组后,汽轮机教研组也并入燃气轮机教研组。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指定王补宣教授负责新建工业热工专业,1957年底改为工程热物理专业。
195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邀请从美国回来的吴承康、吴文、葛绍岩先生,从前苏联回国的纪家驹先生到动力研究室工作。率先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招收学位研究生。提出并经中国科学院领导批准,从动力研究室派出首批八名留苏研究生。
1958年2月,参与制定1958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出重点研究项目(交通运输)“运输工具用燃气轮机”,负责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吴仲华为负责人。
1958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兼任物理热工系(设3个专业)主任,创建了工程热物理专业。在清华受到大字报批判,成为清华批判重点,两面大白旗之一,被批为白专道路。1959年清华大学校党委正式为吴仲华平反。
1960年,中科院动力研究室与力学研究所合并,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由中科院与清华大学共建,设于清华大学校内),任副所长并兼任第一研究室主任,并积极制订规划,筹建动力研究室实验基地。
1961年7月28日,参加国家科委及科学院召开的“技术科学学科规划”会议,参加钱学森、张维主召的力学组。与钱学森、郭永怀、沈元等人以极大的魄力和科学预见,在中国科学院组织“星际航行座谈会”。
1963年,提出在中国科学院设立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得批准而暂时未能实现。提出了使用任意非正交速度分量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基本方程组。
1964年,研究室开展四清运动试点,大批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道路,吴仲华作为领头人在运动中受到冲击。
1965年,力学研究所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第一研究室分成第一、三、五研究室,吴仲华兼任第五研究室主任。
1969年,到410厂工作,任811丙压气机负责人。
1970年,在美国宇航局举办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有人在论文《吴氏方程的计算机解》中提出“吴氏方程”的说法;随后在挪威和比利时相继召开的先进压气机国际会议上,与会科学家把吴仲华创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更明确地定名为“吴氏通用理论”,理论中的基本方程则称为“吴氏方程”。
1971年,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后恢复工作,和一个小组到沈阳410厂从事航空发动机改型设计与研制,为几个型号发动机改型做出了贡献。
1972年,负责在国内对各地有关航空发动机的科研机构进行调研,并由国家拨专款筹建超跨声速叶栅风洞和单双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超跨声速叶栅风洞1984年2月建成,1984年5月通过鉴定,单双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1980年建成,1981年通过鉴定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4年3月下旬,率中国科学院动力热物理代表团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空气发动机会议,并在英国考察燃气轮喷气发动机研究工作。回国后编写了报告,为报告中科学技术专题“发动机内部气动热力学”第二部分“叶轮机械(风扇、压气机、透平)气动热力学”编写了补充说明材料。
1975年,副总理的华国锋按邓小平的指示,于8月25日主持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参加的“百家争鸣”座谈会。在力学研究所的吴仲华提出,要重视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他认为科学院应搞基础性工作,搞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不同于国防和工业部门重点搞型号。筹建旋转叶栅试验台,任组长,1983年试运转,1985年建成。
1976年秋季,率团出席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第3届国际喷气发动机会议,作了题为《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基本方程组及其数值解法》的报告。
1978年,担任国家科委工程热物理学科组组长,领导制定了全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规划。同时担任国家科委燃气轮机专业组副组长。10月创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任理事长(1978-1992)。中国购买了英国Rolls-Royce公司的Spey发动机制造专利,受王震副总理之邀,率11人专家组赴西安,在丈八沟国宾馆工作。在201所主持全国性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学习班,国内近百位高级专家教授参加,将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下叶轮机械三元流动计算程序包无偿提供给国内有关的研究所、工厂和高校。
1979年3月,率中国工程热物理代表团赴美,参加国际燃气轮机和吸气式发动机会议。
1980年4月15日,组织原力学所中部分工程热物理研究力量和其他人员,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所长(1980-1987)。6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办《工程热物理学报》,任主编(1980-1992)。8月14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举办的科学技术知识讲座上做《中国的能源问题及其依靠科学技术解决的途径》报告。经中国科协批准,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身份与国际燃烧学会(The Combustion Institute)联系,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下设的燃烧分会(The China Section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参加该组织的活动。
1981年2月13日,出任中国科学院首届学位委员会委员。2月,率团(陈乃兴、黄兆祥等)赴印度参加国际吸气式发动机会议(ISADE)。11月15日,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程热物理专业指导教师。
1982年1月12日,给中央领导发函,就斯贝发动机改型一事提出具体意见。参加中美能源与环境学术会议(北京),以英文发表报告《中国的能源问题及其依靠科学技术解决的途径》。
1983年4月,率团访问美国。与CIT校长田长霖教授组织了中美双方工程热物理学者在西安和夏威夷的交流活动,还组织了中美合作研究项目,并争取到中国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研经费支持。两次应中共中央党校邀请演讲”中国的能源问题及其解决的技术途径”。
1984年1月5-12日,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学部委员大会上,再次被选为主席团执行主席(共5人:严济慈、吴仲华、卢嘉锡、武衡、钱学森)。被聘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和辽河油田管理局能源技术顾问,多次深入到油田现场做调研和讲课,为提高中国油田油气资源的梯级利用水平,建议推广应用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总能系统。
1985年,应国家计委科技局委托,组织撰写“关于发展国产地面燃气轮机的报告”,对如何发展中国民用地面燃气轮机提出许多重要建议。组织完成“高效率的注蒸汽燃气轮机发电供热装置可行性的初步分析”研究,为中国发展燃气轮机(特别是航机陆用的)注蒸汽技术提供新方案和理论支撑。
1987年,卸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被聘任为名誉所长(1987-1992)。
1988年,肝癌做手术切除后继续工作。同年,主编《能的梯级利用与燃气轮机总能系统》专著,对能的梯级利用与总能系统进一步做了全面阐述。
1989年,创办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北京科能能源与动力研究发展中心,进行在设备制造领域用市场推动研发的大胆尝试。另外,他还被聘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和辽河油田管理局能源技术顾问,多次深入到油田现场做调研,为提高大庆油田油气利用水平,建议推广应用燃气轮机及其总能系统。
1990年,应美国克莱森大学(NASA提议的)邀请,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讲学四个月,系统讲解了吴氏理论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还在NASA刘易斯发动机研究中心和辛辛那提大学作了两次短期讲课。应邀访问欧洲的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中心VKI(冯卡门研究所)。12月30日,会同李敏华教授向国务委员、国家计委邹家华主任呈报“中国要尽快开始建造一体化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装置”的建议报告。
1991年,组织开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洁净煤发电技术的研究,派人到美国、日本等考察与进修,组织完成“简化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简化IGCC)”可行性研究等。应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委托,组织完成“凝析油气田轻烃回收、循环注气、节能工程的概念设计”可行性研究。继续开展航空退役机陆用改型的技术途径和方案可行性的研究,对相关改型的指导思想、技术途径、可能方案以及成套问题等,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1992年4月,从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位置卸任,当选为主席团名誉主席。7月,再次会同李敏华教授向中国科学院胡启恒副院长等领导提出“中国开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方面工作的具体建议”的关键性报告。
1992年9月19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11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举行了专门的学术报告会,详细报告了在吴仲华指导、带动下和在他的理论启发下取得的科研成果。会后出版了《纪念吴仲华教授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吴仲华50年代初发表的“轴流、径流和混流式亚声速与超声速叶轮机械中三元流动的普遍理论”论文,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氏通用理论”,其主要方程被称为“吴氏方程”。60年代,提出了使用任意非正交速度分量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基本方程组。“吴氏通用理论”在国际上已广泛地应用于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中。领导研究发展了整套亚、跨、超声速计算机方法与计算机程序,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2年2月,负责承担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下达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东方红炼油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供热试验装置”课题(1982-1992)。
1983年组织实施 “燃烧与能源利用” UNDP项目(1983-1985)。
1986年3月,被聘为西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组织实施“叶轮机械与能源利用设备的研究与发展”UNDP项目(1986-1990)。
198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热物理中关键问题的研究”重大项目(1987-1991),并具体负责其中“热机气动热力学”部分的研究。
1988年组织出版《能的梯级利用与燃气轮机总能系统》一书,对能的梯级利用与总能系统做了全面阐述。并再次论述同时发展烧气烧油的联合循环装置和研究各种在燃气轮机中烧煤的方法的中国燃煤联合循环发展的“双管齐下”方针。
由NASA出版了专著《亚声速和超声速叶轮机械中二元和三元旋转流动的通用理论》(NASA Contractor Report 4496,1993年出版)。
1957年,他以“燃气轮机的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1年通过鉴定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获中国机械学会金质奖章。
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35年,刚上大学一年级时,吴仲华认识了航空系的李敏华,共同的奋斗目标与对摄影和音乐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成为好友。1943年与李敏华结婚,次年两人一同途经印度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48年,李敏华获MIT博士学位后也到NACA刘易斯发动机研究中心工作,在强度研究室任研究科学家。
当选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任《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第2、3、4届,1956-1983)。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63-1968)。
当选中国航空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1979-1983)。
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82-1986)。
198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任协会理事长。
1982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创建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四三厂联合成立的中华燃气轮机研究与发展公司(1982-2001,1990年改名为北京钟华燃气轮机研究与发展联合公司),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1982-1990)。它是中科院体制改革的一个试点单位,为打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新局面进行尝试。
1983年3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3-1988)。
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88-1992)。
1989年,创办中科院下属北京科能能源与动力研究发展中心,进行在设备制造领域用市场推动研发的大胆尝试。又在该中心叶轮机械及CAD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科能联合技术开发公司(后成为北京科能诺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吴仲华先生一生对科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创立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这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了;另一是他提出了工程热物理学科,这一点还没有为充分认识,但它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益显现。”“国际工程热物理学界,吴仲华是中国的代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教授评)
2006年,举行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专业成立五十周年暨吴仲华教授铜像揭幕仪式。
2007年,为了发扬吴仲华先生奉献、爱国、科学的精神,促进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积极培育有志于在国内从事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领域和方向科研的青年人才和研究生,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共同发起设立“吴仲华奖励基金”。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天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