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搢 乾隆10年贡生清代古文字和考古学家
时间:2025-01-22 22:56 来源:至德天下网 作者:吴天下 点击:次
至德天下网(吴蜀丰)吴氏开姓始祖泰伯,传代始祖仲雍。以旷古绝伦的胸怀壮举三让天下,成就周朝八百年江山被千古颂扬。孔子《论语》第八篇《泰伯》,司马迁《史记》第三十一篇题为《吴泰伯第一世家》均有记载。康熙皇帝题赠《至德无名》,乾隆皇帝题赠《三让高踪》牌匾。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位于江苏无锡的清名桥附近。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开凿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河流“伯渎河”。伯渎河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长43公里,它流经坊前,从梅村到鹅湖。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西攻楚国、吴王夫差北伐齐国,都曾通过伯渎河。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镇的伯渎河畔。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汉桓帝为了纪念吴泰伯,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所立。 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面,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当地居民用水而凿。但据考证,泰伯井是战国时期所建。建泰伯庙后,一直是泰伯庙的厨房用井。南朝刘昭《后汉书注》记载:“无锡县东,皇山泰伯冢。民世修敬焉。去墓十里有旧宅,井犹存。”《吴地记》记载:“吴筑城梅里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 吴姓有过七次建国史,在中国百家姓中目前排名第九位,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全球人口近3800余万人。无论在政坛、军事、工商、科技、文学艺术、医学界等行业,从古至今吴姓人才辈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吴语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上海、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分布于中国110多个县市。吴语在全球国际语言排名第十,在中国七大方言中排名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之一。据《现代汉语》记载,吴语语系人口占中国总人口7.2%,高于闽语语系的5-7%和粤语语系的4.0%。目前讲吴语人口大约九千余万人。 中国百家姓中唯一以姓氏命名的“吴文化节”自2006年开始举行“吴文化节暨泰伯祭祀大典”。由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活动主题为“传承吴地文明、彰显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名城、建设文明无锡”。自2006年起,每年4月10日(传说农历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卒于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举办至今已举办18届。吴文化节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祭祀泰伯典礼、书画展示、群众文化活动等。吴文化节已成为具有浓郁吴地特色的国内知名节庆活动。泰伯庙会打包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吴姓当代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70余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其得意门生桃李满天下,如钱伟长、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赵九章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吴姓名人数不胜数,书画名家如唐朝画圣吴道子,明代著名画家吴伟,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吴镇,清末画家吴友如、清初书画家,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天主教传教士吴历、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中国近代画家吴法鼎,中国明代著名作家、官员吴承恩,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等。吴姓开国将军48名。国民革命军吴姓将军79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投诚的吴姓将军16名。 吴姓在医学界也是人才辈出,南宋御医吴源,明代医学家吴延龄,撰有《经络腧穴》、《医学质疑》等书。明代医学家吴嘉言,著有《医学统宗》三卷,《针灸原枢》二卷,《医经会元》十三卷。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又可著作的《温疫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北宋神医之一保生大帝吴夲用一针救了皇妃,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华佗弟子吴普,著有《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安宫牛黄丸”发明制造者吴鞠通。清代医学家被称为中国医学史上“外治之宗”吴尚先。清代医学家、藏书家吴仪洛,著有《本草从新》《本草备要》、《成方切用》、《勿药元诠》、《伤寒分经》一源必彻》、《四诊须详》、《杂症条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传义》等书籍。明代医学家吴昆,著有《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等书籍。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吴瑞甫,著作有《伤寒纲要》、《中西医温热串解》、《册补中风论》,《奇验喉症明辩》、《诊断学》、《内科学》等近20种。近代医学家吴克潜,著有《吴氏儿科》《古今医方集成》《病源辞典》该辞典从几百种医籍中采集4000余种疾病,按病名首字笔画顺序排列。每种详注病源、症状和治法。凡有分歧者均一一列述,所引之方,多为古今成方。《药性辞典》《医药精华集》《诊断学》《儿科要略》《吴克潜医案医话集》等著作。 当代肝胆外科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吴祖泽,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研究专家吴新智。乾隆皇帝题名《医宗金鉴》总编撰吴谦裔孙吴氏至德堂中医第十代传承人吴风平,著有《吴氏九世中医秘验方精选》《吴氏中医秘验方精选》《房事与性病秘验方集锦》《吴氏九世中医神奇秘验方》《中华名医验方精选》《易经正宗》《易经求真》《易经解密》《小儿推拿》《肿瘤癌症的临床诊治》《针灸临床运用》等专著25部。第十代中医传承人、黔苗谷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恒等。 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迁徙,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旳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吴人东渡日本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吴国王室的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是吴太伯的后裔。吴王寿梦四子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在越南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位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裔,在越南200多个姓氏中吴姓排名第六。东汉时吴风进入朝鲜,在朝鲜143个姓氏中吴姓排前20名。吴姓移名在美国旧金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缅甸及欧美等地,吴姓子孙几乎已遍布全球。 据《路史·国名纪》记载:始祖黄帝的母亲,正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名叫吴枢。《三国演义》吴国孙坚之二夫人吴国太(孙权之母,亦称吴太夫人)。刘备四夫人、车骑将军吴懿之妹称吴夫人。历经六朝,辅佐四帝,宋高宗的皇后吴瑜,历史上称其为宪圣慈烈皇后。 当代吴姓人才辈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外交战线杰出的领导人,原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吴帮国,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美国“核弹女王”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原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台湾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等。 吴玉搢 (1698年—1773年),清代古文字和考古学家。字籍五,号山夫,江苏山阳人(今江苏淮安人)。乾隆帝10年岁贡生。幼承家学,八九岁即喜辨识古字。少长,究心六书,博通群籍,旁及金石彝器,学有本源。合同异之迹,析流传之变,形声既明,训诂斯定,考证经传,指摘论谬,著为《说文引经考》《金石存》《别雅》,皆刊行于世。游历大江山谷,访求奇人逸士,采获古迹,证其所学。穷冬,匹马走塞上,登居庸关,所至就戍卒野人,询以山川古战场陈迹。徘徊丛莽落日中,进行广泛实地考察,学问大进,名声亦大作。游京师,时翁方纲、朱筠以金石考据称专家,闻吴至,争出所著向吴请教。主尚书秦蕙田家,秦所著《五礼通考》多出吴之手订。当时,有奇文残字,博物家所不能辨者,皆踵门求教。晚官凤阳府训导,年76卒。 吴玉搢,晚号顿研、钝根,康熙三十七年(1698)生于淮安书香世家。祖父名会,又名德义,字东枢,贡生,“绩学植行,里人奉为大师”,死后学者尊为真士先生。父宁谧,又名仕迹,字静公,康熙甲子(1684)举人,“选广德州(今安徽广德)学正”,好礼、经、乐府,谙训诂学。“性好宾客,虽冷署,坐客常满,善书法,求者无虚日”,著有《铸错轩稿》《桐川乐府》。 吴玉搢八岁随父在署衙,耳濡目染,喜辨识古字,“既长博览群书,精心考究”,“精小学”,“凡六书原委者,字栉音译,审其同异,订其讹谬”,有志于金石训诂。年将弱冠,友人张芝桥为其拓济州汉碑诗,从此以后,“嗜此废寝食”。一次吴玉搢路过苏州,有人告诉他书肆有《亭林全集》出售,他“急往购之”,购得书“橐中金已尽”,无回家的盘缠,“遂搭吴江鸭嘴船梢篷渡江,寒风凄厉,以片席蔽体,四顾江天,旷然一览,不知其苦也。”一路上虽历经辛苦,亦不以为然。后来吴玉搢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嗣后,日置此书案上,时时展读,心知其妙,特未能尽耳。”其好学精神,感人至深。吴玉搢二十一岁回淮参加岁考,“补淮安府学附生”,二十五为“廪膳生”。第二年父逝,“扶柩归葬”。以后又参加了几次乡试,均不售,于是“客授海州、济宁”。每到一地,即寻访碑刻铭文,为后来著书立说,积累资料。清学者吴进《续山阳耆旧诗》云:“先生曾订《金石存》辑成十五卷,续辑二卷,甚费苦求,既不能如顾宁人(即顾炎武)、朱竹拄(即朱彝尊)足迹远到,而见闻又苦未广,惟恃陕西人贩字帖者,每岁过淮,必延款二饭,托其四访古帖,有初出土碑板,无论断缺,即略存数字,亦减炊典衣,凑价如数买之”。“以是日久,多所累积,。再以访求故家远客,或响拓,皆借抄焉。”吴玉搢亦称自己“性喜涉猎,苦善忘,往往有所见闻,辄举笔纂录,至金石文字尤所酷嗜,弱冠后,孜孜搜集,虽力有不逮,然目之所遇亦无遗弃。”(《金石存自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吴玉搢终于乾隆三年完成了专著《金石存》和《说文引经考》,并于四年后写成了《别雅》。该书“取字体之假借通用者,依韵编之,各注所出,而为之辨证,于考古深为有功……然就所征引,是以通古籍之异同,疏后学之凝滞,犹可以考见汉魏以前,声音文字之概,是固小学之资粮,艺术之津筏,非俗儒剽窃之书所能仿佛也。”(段朝端《吴山夫先生年谱》)后《别雅》被收入《四库全书》,好友陆竹民写诗赞曰:“读书识字几能真?转假通字更罕伦,《别雅》一编须善读,世间不少弄獐人。”乾隆十一年,吴玉搢参加了《山阳县志》的编撰工作,稍后又完成《山阳志遗》。乾隆十三年,吴玉搢进京任八旗教习,途经山东拜谒孔庙,登临泰山,更丰富了阅历和知识。在京师,大学者翁方纲、朱石君均向吴“虚怀请益”。时在京候选的马曰瑁、马曰璐兄弟在金石研究方面颇有名气,被称为“扬州二马”。马曰瑁“有嗜古癖,间裒辑经史彝鼎碑刻怪字,录成一帙,客至出以相难,瞠目不能答,或夙称博物才,训诂其一二,先生一一诂其音义,详其出处,或一字散见诸书,为剖析其音义同异,马惊告人曰,‘吴先生,神人也!’”吴玉搢的学识为同伍膺服。 乾隆二十年,吴玉搢年近六旬,终于遂了考察秦川古迹的心愿。这年冬天,他不顾年老身弱,严寒风雪,“匹马走塞上,登居庸关,考山川阻夷,就戍卒野老,询古战争胜败处,徘徊丛莽落日中,至竟日不得食,搜其碑刻而还。”这次考察,虽历经艰辛而矢志不移,友人、诗家李蟠枢《柬吴山夫》云:
山夫不舍山中老,岁暮骑驴客路遥。
塞外梅花消息冷,雪飞先已过芦桥 (原注:山夫骑驴北上至芦沟桥遇雪)。 雄关屹立锁长安,古塞荒村草色寒。 羡杀吴翁真矍铄,短衣匹马欲登坛 (原注;山夫匹马登居庸关)。 康家山外步硗碐,云暗红桥树百层。 自古帝王无寸土,秋风秋雨十三陵 (原注:游昌平陵)。 魂销红泪透凝脂,百沸香泉欲起迟。 冷袖凄凄思不禁,软温今属老头皮 (原注:山夫浴汤泉最得意)。
吴玉搢学富五车,然而“先生抱所学,既无用于世”,不为世人所重视。他晚年穷愁潦倒,六十四岁才“以明经训导风阳”,作了一个小小学官,以维持生计。在任十年,“以病解归”,乾隆三十八年(1773)病逝于淮安,享年七十六岁。
吴玉搢一生著作甚丰,除上面已提及的以外,尚有《六书述部叙考证》《六书引经考》《王昶金石存跋》;编有《山阳耆旧诗》,还删定了朴学家阎若璩的《潜邱札记》,其大部份著作均未刊刻,散落于民间。 吴玉搢在考古、金石、古文字学上的成就,在当时影响很大。1774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征海内博物洽闻之士入京供纂修,征书有山夫名”,可惜,此时他已逝世一年了。清大学者、诗论家翁方纲在《一咏轩诗草》题诗云:我有金石癖,心契山阳吴;手释皇象文,竟获巾箱图。拳拳兹集中,时时说山夫;烟水风露气,中有斯人乎?因君寄遥讯,傥得访遗书,空音答风雨,远梦来江湖(自注:己亥典试金陵,作《天玺碑考》,买得《图说》一卷,山夫手迹也)。 淮安学者阮锺瑗亦赋诗赞之:当代儒林传,吾乡孰见收?阎杨(指阎若璩、杨开沅——笔者注)称绝学,继起有任邱(指任瑗、邱逢年)。博雅推吴叟(指吴玉搢),精详志楚州(原注:修郡志毕,辑《山阳志遗》四卷)。一官虽博士,兹事足千秋。群雅源流别,遗文金石罗。人堪欧赵(欧阳修、赵明诚)继,泽衍顾张(指顾炎武、张弨)多。旧雨三生隔,新诗七字讹。关心故园里,文献近如何。 【贡生】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学历。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贡生是通过乡试后被选送至京师国子监学习的生员,相当于现代的大专学历。贡生需要通过乡试才能获得这个称号,类似于现代大专需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才能获得学历。此外,贡生在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值得了解。贡生是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被挑选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实际上是指地方各省定期向朝廷输送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人到了京师后,被统一集中在国子监学习。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
- 上一篇:吴崇礼官至二浙按察使大理寺右丞兵部尚书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