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天下网移动版

主页 > 原创作品 >

浅析义乌《金谱头》


 
文/吴择鹏
      浙江省义乌市吴氏家谱,为世人称作金谱头。翻开尘封已久的延陵义乌吴氏家谱,义乌始迁祖吴造公,自北宋 1073年从青田括苍迁徙乌伤(义乌旧称)以来,已历九百余年,续谱、建祠、修坟三件大事,从未间断。陆陆续续从北宋一路行来,繁衍生息,开拓创新,传承有绪,辈份清晰。序昭穆,正人伦,明宗支,垂教化。义乌吴姓族谱,溯源正统,真实系统的记载了义乌吴姓的发展历史,被称作金谱头。据义乌吴氏谱序记载,吴氏历史上最早修谱的年代是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最早的修谱人为东汉灈阳侯吴如胜,最早为吴氏作序的是东汉吴郡太守糜豹。永兴二年,吴郡太守糜豹建泰伯庙於郡城阊门外,奏请访其子孙。灈阳侯吴如胜,以吴氏世系敬献皇帝御览,汉帝刘志 阅后称赞并题下千古名句: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汉帝敕吴郡太守糜豹为吴氏作序。称为吴氏汉谱一修。糜豹在序中云:余按谱牒,由泰伯仲雍,四传而周章受封显姓,以吴承姬,十五传而季札,复以逊国封於延陵,自后为王、为公、为侯、为相、为将帅、为郡牧者,不啻数百人。由于糜豹太守曾作此序于 154年,堪比国家史志。也为后世吴芮王的世系作出明确的注解:于季札封于延陵,自后为王,为公,为侯……不啻数百人。以上这段序文充分阐叙了吴芮王传自延陵季札。因为自季札公后裔为王者仅为吴芮一人(长沙王)。
      值得称颂的是《唐开国男吴若远陈献本支谱表状》一文。于唐太宗贞观二年(628)五月一日,由银青光禄大夫、户部侍郎、赞皇县开国男吴若远奉勅陈献先代本支谱系,呈于唐太宗御览。谱表状记叙了周太王42代至64代的祖源传承。这是一个吴氏谱系的里程碑。奠定了这段世系流传,填补了历史空白。使后人有据可依,有案可查。并由当朝宰相于志宁作序,时间,人物,地点,事迹,名讳,具一一据实撰写,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此谱称作吴氏唐谱二修。为什么会掀起修谱之先河,溯源於其间,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宋代吴相官宦世家在江南义乌的崛起。吴相,字世翊。庆历三年状元。翰林学士,吏部尚书。主持宋谱三修时,邀请同官翰林,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作序文。其二,宋徽宗朝,当朝礼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枢密院都承旨,太子太傅吴尧,字师圣。主持宋谱四修。大观三年,邀请当朝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龙图阁学士,礼部侍郎。宋祁作序。其三,义乌之吴氏在江南崛起,生产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长,已有《吴半县》之美称。耕读传家,追根溯源之风日盛,名人望族,人才济济,代代人才辈出之故,因此序昭穆、明宗支、垂教化,已成为义乌吴姓的必修课。所以,同以尊祖敬宗之心为心,同以孝德之先为先,穷源之泰伯季札,上摭之历册所载,呜呼!可谓迹相侔而志相合者矣。时至宋徽宗朝,当朝太子太傅,端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吴尧,其母孙氏九旬之际,皇帝下诏封孙氏为吴郡夫人并赋诗作画以示皇恩浩荡。当年正因为皇帝宋徽宗所作的书画及题诗。一幅萱草图金葩翠叶,正开得满园春色,香气薰人。一手瘦金体的贺寿诗,金勾银划,字字珠玑,习习生辉。一时朝廷重臣,争相题诗贺寿。群臣的贺诗就有十二首之多。一场轰轰烈烈的孝德文化在京城掀起。一时震动整个朝野,京城百姓也争相传阅,京城洛阳纸贵。乃至全国上下掀起一股孝德文化的浪潮。一段宋徽宗皇帝兴起的至孝文化从此传为佳话,铸造了义乌吴氏里程碑式的辉煌历史。《宋徽宗赠大学士吴尧萱草图并诗》礼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吴尧,有母孙氏年逾九旬,朕尝封为吴郡夫人。非有贤行曷致,厥职在朕左右,以笃实之才,通敏之学,历事祖考,论思有密之地,忠尽著於朝廷。操履出乎士类。逮朕嗣统効力尤多。秉志忠勤,蒞事严谨,皆夫人之贤德也。朕深嘉之,为写北堂萱草图。兼系以诗赐之。俾廿旨之余展舒之际,睹其图诵其诗,则知朕褒夫人之贤,而称其德也。卿宜益嘉勉焉。
诗曰:
金葩翠叶闹薰风,群草虽多尽不同。
自昔丛生堂砌下,于今写入画图中。
咏歌赓有欢娱意,颜色宁无造化功。
宜向慈亲常展玩,百年相映寿颜红。
宣和元年二月甲申御保和殿书。(公元1119年)
九重天上起清风,宸翰图萱世不同。
花萼自离金殿后,阳和便入画堂中。
忘忧阿母喜无恙,造化东君徒有功。
忠孝两全臣子愿,公抱称酒醉颜红。
      臣蔡京和
      当时,将圣画,圣诗迎回义乌时,金华府衙皆义乌县令及乡绅具焚香跪拜迎接。旗牌罗伞,锣鼓喧天,一路护送至现今义乌的绣湖边的万寿宫内,供官员与百姓瞻仰观摩。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义乌吴氏吴相官宦世家终于崛起江南。名声远扬。所以义乌吴氏师圣公吴尧修谱时,就有唐史的主编,龙图阁大学士宋祁作的序文。义乌延陵吴氏谱系素有金谱头之称,因传承有绪,脉络清晰。且历朝历代有名人名臣为之撰写序文,到了明代洪武八年之际,义乌修谱又掀起一场高潮。由于长年战乱,人口多有迁徙,谱牒多有损失。加之元朝统治者将汉人当作色目人看待(下等人),不允许汉人修谱,推行巴斯巴文,企图毁灭汉人文化。甚至于害怕汉人造反,五家人共用一把菜刀的悲惨境地。
      公元1368年,统治98年的元朝终于被朱元璋所带领的农民军所推翻,建立了统一的大明王朝。在开国初期,百废待兴之际,义乌吴氏修谱,请来了开国大功臣军师刘基为之作序。当朝一品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刘基,对泰伯三让的至德精神大嘉褒奖,序中书:今观泰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谓,泰伯孔子其先圣后圣也。字里行间,充分表示出对泰伯的崇拜,称泰伯为先圣,谓孔子为后圣。当朝一品大臣,为义乌吴氏作序,可见义乌吴氏谱系确确实实以金谱头称,乃当之无愧!
      一路走来,义乌吴氏谱序就象征着历史长河中涓涓细流悠久绵长,给吴氏文化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作序之人俱为京兆名臣高官,文豪墨客。撰文翰墨飘香,字字玑珠。年代,事迹,名讳,记载历历在目,据实撰文。绝无重叠虚写之处。是一部金灿灿的光辉谱牒史册。
      义乌延陵吴氏能成为名门望族,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点:
      其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而且人才辈出,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一大批的名人,为将、为相、为侯、为文豪、为民族英雄者,不啻数百人。
      其二:义乌延陵吴氏,经过近千年的繁衍生息,一支九脉,人口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八万多)。称为吴半县(占据义乌人口前三)
      其三:最重要的是秉承了始祖泰伯三让遗风,(包容、谦让、孝德、创新)已成为泰伯至德精神的践行者与模范。
      其四,传统的至德文化,已经根植于吴氏宗亲。所以至德文化促进了生产及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的能人志士,在各行各业显露头角,成了历史的弄潮儿。
      其五:人口及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吴氏家族社会政治地位。因而义乌延陵吴氏成为了金华乃至全国的名门望族就水到渠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政治清明同样也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的。从宋朝开始,吴相家族在江南崛起(义乌延陵吴氏与绍兴州山吴氏为代表)。值得一题的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吴惟忠为代表的义乌兵,从四千义乌兵发展至万余官兵,英勇抗倭。义乌兵成为戚家军抗倭的主力军。而义乌兵的组成部分,吴氏后人是首屈一指。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关头,吴氏宗亲挺身而出,走在抗倭战场的第一线。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与泰伯至德精神的感召与熏陶是分不开的。泰伯至德精神,一路行来,受到千百年来的大洗礼,被全国广大吴氏所接受并不断的发扬光大,与时俱进,逐渐形成新时代至德文明(包容、谦让、开拓、创新、诚信、爱国爱家、勤劳致富)的新内容、新注解,悄然成为现代文明人的行为准则。总之,做人做事要先树德,有了这种至德精神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就是任何朝代任何地方都能从容应对,作出正确的选择,走向世界,所向披靡,迎来胜利的曙光!同时会让人生走向巅峰,功成圆满!
      作者简介:吴择鹏,义乌延陵吴宅人。
(责任编辑:吴蜀丰 )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