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家规家训“敦行”条云: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乃人立身大节,一刻不可或离,倘能依此遵行,作事不流于非僻,自无法网之事,庶不愧为闾里完人矣。
一
对于汪姓,有“天下汪姓是一家,天下汪姓出徽州”之说。
古徽州府的府治在现今的安徽省歙县,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前四县今属安徽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上饶市。有人认为“安徽”之得名,为安庆府、徽州府各取一字而来。
在不少汪氏宗祠,可以读到这样一幅简短对联:“越国家声远,平阳世泽长”。“越国”指的是被唐王李渊封为“越国公”的徽州人汪华,汪氏称“越国世家”即源于此。平阳是个地名,在今山东泰安市,是汪姓的郡望之地。关于汪姓姓源,通常的版本为:汪姓源于姬姓,春秋战国时期鲁成公黑肱生一次子,传说降生便见其左手有水字纹,右手有王字纹,“水”“王”合“汪”,因此取名姬汪。姬汪功立鲁国,被胞兄鲁襄王封侯,食采于颖川(古属曲阜,治所禹州今为河南禹县),后世称“颖川汪侯”。姬汪的孙子诵,因卓著战功而获命姓特权,便以祖父之名为“汪”姓。出生于公元前573年的姬汪,便成了汪氏鼻祖,汪诵为三世祖。
汪华传略石碑
越国公汪华的世系是四十四世,汪氏家族在皖南大地显赫起来,是因了汪华,但始迁古徽州的,是三十一世祖汪文和。汪文和为汉末龙骧将军,因避董卓之乱而渡江南迁至会稽(今浙江绍兴),是成江南始祖。其孙汪澈始迁歙居住。汪华的高祖四十世汪叔举,南北朝时曾任护军司马,号称“司马公”,他在游览新安时心仪一个叫登源的地方山清水秀,便迁居此地,就是越国公故里大庙汪村。大庙即指隔河相望纪念汪华的汪公庙,现今属绩溪县瀛洲镇,离县城约5公里,成为天下汪氏的寻根问祖之祥地。
二
汪氏的先祖越国公汪华,在徽州是一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徽州第一伟人”。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汪华墓前
汪华(586-648),宗国辅,原名汪世华,因避唐太祖李世民讳而名为汪华。汪华幼年丧父失母,9岁寄养在歙县郑村的舅父家,14岁拜师学艺,武功超群,招募入州军有了用武之地,在平定婺源山寇时因勇侠而建功。时值隋末隋炀帝杀父篡位、穷奢极欲,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汪华毅然起兵以守家园,保境安居。他高举义旗,所向披靡,据有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拥兵十万,号称“吴王”。当时战火不断,生灵涂炭,而汪华所治六州,十年不见兵戎,乡野不误农桑,百姓得以安居,一派平和景象,犹如世外桃源。
缅怀“徽州第一伟人”汪华
大乱之后,定有大治,后李唐王朝兴起,汪华审时度势,为避免再次战乱祸及百姓,他于唐武德四年(621)遣堂弟汪铁佛(后封开国公)奉六州图籍归唐,助推了唐王朝在全国的统一。唐高祖李渊赞汪华“往因离乱,保据州乡,镇静一隅,以待宁晏”,弃王归唐之壮举,当即颁发诏书,授予汪华歙州刺史,总管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军事,并封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贞观三年(628)汪华奉诏晋京,授衔参掌禁军,后任忠武将军。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任命忠心勤恳的汪华留京担任九宫留守。贞观二十二(648),汪华病逝于长安,享年64岁,被赐谥号“忠烈”。五年之后魂归故里,归葬歙县的云岚山,汪华墓后来经重新修葺,列入安徽省文物保护名录。
汪氏后裔己亥清明前祭祀“徽州人文之元”的汪华
纵观1400多年前的汪华一生,有两大功德:一是乱世崛起保境安居;二是治时归唐促成统一,所为皆为“靖民”。有古联云:“乱称王,治称臣,两念都归一是;生封公,殁封帝,千秋曾有几人”。汪华去世后,受到历代皇帝的加封,更受到民间百姓的朝拜,被称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纪念和祭祀汪华的祠庙遍布古徽州一府六县,并散布全国各地。在各式祭祀活动中,“抬汪公”、游太阳、花朝会、嬉菩萨等祷赛民俗活动风行一时,汪华父子几乎成了徽州无所不能的地方神。
纪念越国公的花朝节民俗
在黄山市新安江畔的徽州照壁上,首幅塑像便是汪华,被冠名“徽州人文之元”。汪华文化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市成立了汪华文化研究会,每年清明节在祭祖活动。中华汪氏宗亲会近年来在汪华的出生地绩溪,组织天下汪氏寻根祭祖活动。安徽省已渐属意于打造“汪华文化”品牌,加大“汪华文化”的学术研究力度,加强“汪华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新安之族汪为臣,时人“无梦到徽州”时,总会与“汪氏文化”元素劈面相逢。大凡有关徽州人文历史的著述,“汪华文化现象”是绕不开的一章。歙县的唐模景区、黟县的宏村景区,皆是汪姓后裔的聚居地。学者胡适的故里是绩溪县的上庄,汪姓在上庄也是大姓,写过《惠的风》的湖畔诗人汪静之,就是上庄镇余川村人。著名文学家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1989年曾有过一次徽州之行,尔后在《皖南一到》一文中写道:“小时候听祖父说,我们本是徽州人,从他起往上数第七代才迁居高邮。祖父为修家谱,曾到过歙县。这家谱我曾见过,一开头就是汪华的像。”汪曾祺感慨:“我站在歙县的大街上想:这是我的老家,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慎终追远,是中国人抹不掉的一种心态。而且,也似无可厚非。”自唐以降,汪姓名人很多的祖籍地,皆为徽州。
都昌汪氏联谊会在多宝蛇山垅汪村
都昌汪姓承袭“越国世家”,现有43个村庄,约1.2万人。越国公汪华娶五妻生九子,分别取名为建、灿、达、广、逊、逵、爽、俊、献。都昌汪姓是汪华长子汪建(朗州都督府法曹)、七子汪爽(岐王府法曹)、八子汪俊(郑王府参军)的后裔。首迁都昌的是俊公(631—705)的第十五世孙汪洪(978—?)北宋年间游都昌,爱阳储山水,遂由歙县黄墩团丘村迁都昌四都阳储山下吉阳里,即今阳峰乡阳峰村委会团丘村。俊公一支裔在都昌发脉22个汪姓村庄。第二支迁来都昌的是汪华长子建公十八世孙汪延皓,北宋年间由歙县迁入,现今的西源乡汪家边、狮山乡汪锡村和毛岗村属建公后裔。第三支迁入都昌的是汪华七子爽公的后裔,爽公第二十五世孙孟世于元末明初由休宁迁入,发脉18个汪姓村庄。汪姓从81世到100世的世派歌是“肇启乾元运,兴朝际会隆,克家宜孝顺,辅治重贤忠。”都昌汪氏宗亲联谊会组织开展汪氏文化研究交流和宗亲助学救困活动,每年年底在不同的汪村举办一次联谊年会,传承家训、弘扬新风。
都昌汪氏联谊会在多宝蛇山垅汪村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汪伦》中留下千古绝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安徽泾县的汪伦是越国公汪华的六世孙。在古代,汪氏后裔重情重义,深过千尺桃花潭;在当下,都昌汪姓人家更是深情地拥抱新时代,其踏歌前行的挚念,一如汪洋一片的鄱阳湖,深邃而阔大……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