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知识普及讲座(三)
◎吴美福
家谱的演变与种类
家谱是中华民族的各个姓氏各个家族的精神信仰、崇拜祖先、凝聚认同、共同向心、传承家风、规范言行、弘扬正能量的载体,是体现血缘关系、家国情怀、人文情愫、团结友爱、互相体恤、吾族一家亲的精神家园。家谱的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其历史之久之长盖过任何有文字记载的史记。家谱的演变、衍传、发展经过了漫漫的心路历程,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不可或缺的、构成历史主流的重要史籍之一。
下面,我们从家谱的起源粗线条勾勒出一幅家谱的演变史∶
口传家谱口传家谱也叫口述家谱是最原始的谱牒,同时也是最年轻的谱牒。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所以出现文字以前,人际沟通、传播知识、保存记忆主要靠语言,一辈传一辈,好多史诗文学作品包括族谱都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即使文字出现以后,绝大多数人也是不识字的,交流仍然主要靠语言,家谱当然也主要靠口传。请人写家世记录不容易,自己辨认也困难,口传家谱是最古老的家谱。
我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瑶族等,都保留口传家谱的习惯,他们采取父子连名的形式,即父亲名字之后的一二个字,是儿子名字的前一二个字。有些家族成员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如1921年丁文江赴云贵调查地质,采集《安氏世纪》,彝族土司甚至能背出114代世系!(见王鹤鸣著《中国家谱通论》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上海第一版第31页。)
为何又说口传家谱是最年轻的族谱呢?因为在制作整理家谱时也是先口头传承,再记录下来的,然后再做成纸质族谱或者电子族谱,口传家谱仍在流行。
结绳家谱我国古代形成语言后,而文字出现以前,经历过结绳记事时代。易经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记日子、记帐目,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当然也用它来记载世系,记载历代的家族成员,形成结绳家谱。现在这种特殊的原始家谱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仍有发现。
锡伯族、满族、鄂伦春族等民族,他们的人物世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记载的。可以记载族人分几支,各传几代。也有的结一个小弓箭表示男儿,结一个小布条表示女孩。甚至还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如:摇篮、小靴鞋等表示子孙满堂;箭袋表示男儿长大之后,成为骑射能手;铜钱表示生活富裕;木锹、木叉等表示农业丰收等等。这个索绳是家族的珍宝,挂在房梁正中,或者墙壁高头,遇到盛大节日请下来隆重祭祀。
见有些地方把神轴、云谱叫做神子、“绳子”,似乎也有结绳家谱的痕迹?
甲骨家谱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殷商王朝用于记载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称为甲骨文。在已经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有一件真实地记录着兒先祖曰吹,吹子曰卫等,兒氏家族十一代、十三位祖先的名氏,这段甲骨成了名副其实的家谱,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家谱。可惜这部刻在一片牛肩胛骨上的兒姓家谱,最初由美国传教士方法敛收藏,后转手卖给大英博物馆,现存于彼。
青铜家谱商代出现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也有记载家族传承的器具保留下来,成了另外一种早期的文字谱牒,如易州三戈,西周逨盘等,当然数量也很少。但是它标志着谱牒比口传家谱、结绳家谱有了很大进步,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内容简单信息量少,比较原始古老。
石碑家谱刻在石碑上的家谱,其特点是保存久远,内容也比青铜家谱成熟,它几乎与纸质家谱同时存在。我省吕梁地区临县至今还存有大量石碑家谱。原平境内也屡有发现,如大牛堡彭氏便发现一块石碑家谱。石碑家谱的缺点是制谱成本高,更新缓慢,所以它必须有纸质族谱作为补充,才会完整,否则往往会出现断层。祖先墓碑上面刻有立碑后人名讳:子辈、孙辈、重孙,亦属石碑家谱,所以修谱查看碑碣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遗憾的是近年来有些墓碑忽略刻写后人名讳,只写个子女立,既不合立碑伦理,多少年后与同姓同名者无法区别,也无端把这条谱牒线索中断,急须引起重视。
石塔家谱石塔家谱即刻在石塔上家谱,它是石碑家谱的发展,同样在我省吕梁临县崔家坪发现一幢保存完好的石塔家谱,它刻于明代,国内并不多见,有专家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发现唯一的石塔家谱。
布质家谱 布质家谱即写在布上的家谱,也叫做云、神轴、神子、绳子。它或许隐含古人结绳记事、图画记事的影子?布质家谱的卷轴,一般幅面较大,它展示的内容程式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绘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楼阁有一供桌其上置一牌位,写“供奉历代祖宗之位” 。供桌的下面长长的甬路,甬路的两侧,及下面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按辈分次序记录已逝先人的名讳。辈分最高的在顶层一格,其他按辈分依次向下排列。有新去世的族人,按一定程序,填写在云内。云很受家族重视,大多数家族都有。有些家族即使没有纸质家谱。也要做个云。拜年祭祖、婚丧嫁娶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隆重请起挂出,虔诚膜拜。虽经战乱运动破坏很多,现在仍有许多留存在世。况且它要比石碑、书籍容易制作容易保存,近年也有不少家族重新制作。云是新修族谱的重要参考依据。
谱单谱单也有叫签单,单页纸质书写历代先祖名讳,范围要比布质家谱云小,一家一户,或许在没有力量修谱制云时作为一个简单的记录,拜年祭祖,婚丧嫁娶时虔诚拜祭。谱单也是续修族谱的重要资料来源。
神主盒把历代祖先名讳以木质牌位的形式写出排好,为有利保存防止灰尘特别加做精致外盒,制作也需要一定财力。其内容与谱单相似,但是远比谱单庄重,保存年代久,有些甚至成了古董。因它占据空间大引人注意,在文革期间反而比谱单更难保留,几乎破坏殆尽,目前仅仅零星可见。
手写家谱纸的发明在制作家谱上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书写制作成本低。它主要指传统宣纸毛笔手写本,古朴大方庄重,加上公正的毛笔字,外观就先声夺人。 内容也比早期家谱翔实丰富,包含编撰者、时间、前言、凡例、始迁祖迁来缘由、世系、后记等等。逐渐形成一定格式,现在仍有许多存世。但是手写家谱多是孤本,不易流传,格式体例差别较大。手写家谱也应该包括后来出现的钢笔、圆珠笔、碳素笔、铅笔手写手抄本,数量也不在少数,与宣纸毛笔手抄本相比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木板刻印家谱木板刻印家谱分为雕版刻印和木板活字刻印,雕版印刷术是在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枣木、梨木上雕刻图文的印刷的技术,它是由印章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术发明开始于于唐朝,即使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的各朝,雕版印刷术仍然普遍使用,尤其在谱牒印刷上更是如此,目前仍可见到一些珍贵版本。 但是它的版只能印这一种。木板本身极具文物价值,但是由于保存占据空间较大,容易损毁。原平市班村张氏原修族谱木板就是这样被烧毁的,令人扼腕叹息。
活字印刷术为便于拣字,每个字可以反复使用,把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建立现代铅字印刷的雏形。不仅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目前江西等地仍有木活字印刷家谱的作坊,宣纸线装,加上传统书套,古色古香,庄重典雅,尽管费用高额,但确为家谱印刷的精品。
石印家谱木板活字后来出现的石印技术,大清道光十四年(1834)传入我国,同治十三年(1874)出现石印印刷部、石印书局。石印的文献,文字可大可小笔画清晰,彩色文献色彩明暗浓淡亦同原作,几乎可以乱真。彩色照相石印精美迅速,更胜一筹。石印版也非常适合在宣纸上印刷,且版面能够根据需要随意缩放缩小,极为便利。石印技术应用在谱牒上,效果很好,但是流行时间短,大约在1960年前后就逐渐被铅印所取代,现在仍有许多石印谱牒存世。山西原平神山《贾氏族谱》,上院《辛氏族谱》不仅格式规范,而且印刷清楚美观,都是现今存世的石印谱牒珍品。
铅印胶印家谱 铅印技术铅字排版比木字泥字更便捷可靠,是印刷术的飞跃,比石印操作容易、印刷数量大,现存家谱许多都是铅印的。
胶印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借助胶片制版而得名。在我国当代是一种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方式,印刷速度快、质量稳、数量大、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应用广泛,当然现在大多家谱采用胶印也就不足为奇了。
油印家谱油印是一种简便的印刷方法。先在特制的蜡纸上用打字机打字,或者用铁笔刻画出文字图画,制成蜡板再印刷。又叫“誊写印刷”,是孔版印刷的一种。因其简便快捷无须铅印条件,成本低出书快,在家谱印刷也常用到,但存世不多。华东师大李毓珍教授所编山西原平东社《李氏族谱》便是油印传世的。
打印复印家谱电脑打印技术可以清晰的印出文章,不仅成书快,而且也便捷省事,有许多家谱直接打印成册,尤其是数量较少时更是如此。复印技术除了可以写好复印之外,也可以把原来的孤本善本复印保存,便于传播,同时避免了由于转抄而出错。我见到的忻州东村《辛氏族谱》是打印件,武坊畴《武氏族谱》、李毓珍《李氏族谱》、清朝末期《温氏族谱》、池上村《宋氏族谱》都是复印件。
电子家谱电子家谱,是指通过电子文档、电子表格、图片、视频等数字形大时间短式制作保存的家谱文献资料,常见电子家谱主要采用微缩胶卷、光盘、录音、录像资料,它也是其他质地家谱的延伸。
对于口传家谱 把口传家谱用录音录像资料记录下来优于文字记录,避免文字记录错误、错别字、同音字的差异,更加准确形象生动。况且有些民族还没有文字。对于石碑、石塔、布质家谱,可以用录像图片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也有利于交流。
对于纸质家谱 把纸质家谱中的古籍孤本电子化,不仅节省空间有利于保存,减少古籍破损,也便于传播分享。现在新修家谱,同时制成电子版光碟,胶卷,既利于传播,也大大方便了家谱的查阅。
好多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都引用到谱牒学中来,比如造纸术印刷术都极大地促进了家谱的发展,而电子网络的出现同样也会逐步运用在谱牒学上,利用网络收集、制作、发布、传播、越来越便捷,深信一定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于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 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