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孔子赞美泰伯的”德”,朱熹认为是十分有时代意义,在宋、明时代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谈到仲雍”断发文身”,真正做到了”下同庶民”,用顺应民俗的方式治理国家,与儒家治国方略相符,重要的是”穷理以明道,立诚以达本,修之于身,行之于家,用之于国,而达之于天下”,可以”使家不异政,国不异俗,大回淳古之风,以绍先王之统,以成熙雍之治”。泰伯,仲雍让国奔吳,符合吳地社会礼让、孝恕的道德标准,从那时起,吳人就”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数千年来吳地人民始终如一地对他们兄弟二人倍加敬仰和称颂。泰伯、仲雍道德高尚,清廉淡泊,高风亮节,名垂万世,为历代吳地人民树立了榜样,为吳文化的发展开启了优秀传统。吴文化是不断继承各种优秀品德和先进文化因素,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壮大。这种由江南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是礼让道德与和谐孝敬文化的高度融合,因此,重温泰伯、仲雍道德精神,发扬光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明、清学者认为”至德”,就是至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公心。张栻认为:”以君子之元子而弃宗国,以逃身本中夏而小夷狄之为,不亦冒先王之大禁欤?而泰伯安然行之,非圣人,孰能明其为至德也。至德,谓德之至也。泰伯知文王有圣德,天之所命,当使天下被其泽,故致国于王季,为文王也。故曰以天下让,言其至公之心,为天下而让也。”朱熹论”至德”着重”让天下”,张栻定为”公心”,一个是从伦理角度,一个是从政治角度论述。另有不少学者认为至德就是成全他人,自己不想捞起任何好处,低调做好事,不留名,不沽名钓誉。陈埴《木钟集》卷1说:”太王……,又以王季生圣子,意欲立之,……泰伯窃窥此意,故逃之。……所以为至德。”泰伯的至德,是”全天性之恩”,”全君臣之义”。项安世在《周易玩辞》中说”孔子以文王,泰伯为至德,皆以其能顺也。乾以纯阳,为万物之祖,其大莫加焉。而坤之天爻,皆能随其数而耦之。乾之所至坤,亦至焉。此可谓孝子顺孙矣,可不谓至德乎!”认为至德是”万物之祖”,”至德”是最高位的伦理道德,是人人都必须要学习的。
泰伯精神的精神是“让” ,“让”是吴姓产生的基因,也是吴姓的标志所在。泰伯的这种精神不断地转化成极具价值,极富特色的谦让、包容文化,这种文化积淀在吴姓发展历程中,为铸造健康的吴姓人格,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推动先进的生产方式,创立完善的道德理论,构建吴学的思想体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谦让是人性的本质,和谐是人类的期求,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性中都能有这种谦让的成分,我们的家就会和睦,社会才会和谐,世界才会和平。
文化创新的基本方式是批判地继承,传统吳文化的精华是当代吳学的宝贵遗产。文化学者认为,”任何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又都处在一定的文化传统背景之中,因而都具有特定的历史特征。于是,处于一定阶段的民族历史传统便构成了这个民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所以,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不可能抛开传统文化背景。说历史传统是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起点,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合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中具有时代活力的优秀成分”。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吳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只有这样,不断地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滞后因素大胆扬弃,力求使吳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使吳学在民族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构建的大框架中发挥重要影响。所以,构建“吴学” 体系,是我们责无旁贷!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首届吴学研究论文连载)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