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吴学理论研究荟谈32

发布时间:2021-04-06 22:35 来源:天下吴氏
文/吴美福

        吴学就是以信仰道德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文化行为,行为规范,以及生活方式。
        吴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学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学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学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和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我们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同时,民族精神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突出民族文化的自信,并不断深化民族文化的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吴学文化是江南人民的灵魂、民族的根、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更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我们既要重视历史吴学文化的传承,更要重视现代吴学文化的蓬勃发展。让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吴学,让吴学绽放时代华彩,走向繁华大道。
       至德精神是吴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至德精神体现了吴学文化的自信,同时,至德精神又推动了吴学文化的创新。弘扬至德精神,必须突出吴学文化的自信,并不断深化吴学文化的创新,吴学才会灿烂辉煌。
        闪耀光辉的吴学文化,刻写了不同时代的凡人善举;凝结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串串感动历史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践行“至德精神”“诚实守信”“谦逊礼让”“开拓创新”“奉献进取”的精神,是历史吴学文化的传承的使命,更是独一无二的吴学文化的人格光芒,展示道德的思想光辉和中华民族尊奉的崇高精神。
        吴学文化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哺育了一代代仁仁之士、民族英雄,为国为家沥血肝胆,尽忠报国。是一个具有民族的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优秀的华夏民族群体。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吴学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岁月里,行的是人间正大道,用宽广的胸怀奉行诚信与公平的美好。
        吴学文化奉献的大爱精神,善行言行一致、身心合行,爱的文化理念善行无疆。谦谦君子立于天地之间血脉相传,感天动地的德行、孝行,不乏代代辈出,世世弘扬,诠释着爱的真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腔豪情,体现了吴学文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吴人历来高度重视兴教办学,重视人才培育,体现了吴学文化"崇文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
        历史就是文化,历史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吴学文化伴随着吴地共生成长。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探寻吴学文化的源泉,挖掘吴学文化灵魂,展示吴学文化意志。吴学之德性是吴学文化的主要特质之一。臂如吴学的礼让精神,泰伯奔吴,将礼让精神深深扎根吴地。可以说,句吴国因礼让而诞生,礼让精神是吴学文化尚德崇文的重要基础。在吴学中,三让高风成为尚德崇文品行的标杆,礼让精神遂成为吴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吴学对道德的推崇,也体现为德政观念。季札认为国家管理者应该为政以德,”勤而不怨,忧而不困,思而不惧,乐而不淫”,这些都是为政者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德性还表现为超越自身利益关心天下百姓的责任感。几千年来,吴地涌现了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人志士,表现出吴学文化熏陶下历代吴地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吴学文化的至德思想。”至德”表现为吴人的仁心,远识与无比的坚韧。吴学的崇德特质还表现在对诚信的特别推崇,例如,千古佳话”季札挂剑”,吴地先贤的诚信精神千古流传,永放光芒。
        远古时代的江南是个"荆蛮"之地,除了原住民在与大自然斗争和繁衍生息外,文化意义上的开发是从泰伯南奔梅里开始的。随后,泰伯引导我们的先民对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一带从农耕,水利,副业等各方面加以开发,并把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结合融化。创建勾吴国,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艰苦奋斗,使原来洪水泛滥,沼泽遍野,荆棘丛生之地,发展成富庶南国,为后来南胜越国,西败强楚,北威齐鲁,与中原盟主晋国争霸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创立了意识形态基础理论——吴学文化。在以后几千年的岁月里,吴学文化始终在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地区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的太伯,仲雍奔荆蛮的这段史实充分展示了泰伯即尊重江南土著文化,义服荆蛮,又勇于将土著文化融为一体的包容开放精神。后来,以孙武为代表的齐文化,以伍子胥为代表的楚文化,以范蠡为代表的越文化相继融入吴学文化中,为吴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南北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中,古吴国一度成为长江下游的强大国家,逐鹿中原,争霸天下。与此同时,吴学文化也从商周时期的支流文化发展成为春秋后期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
       吴学文化对吴地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人才的任用和珍惜。从泰伯起,重用仲雍和一批南迁骨干,到阖闾时期,先后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才,对吴国的兴起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政治,治国等各方面起了先进的重要作用外,在军事技术和青铜器铸造等方面,均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当时就有"吴国始强"的说法。可见,吴学文化在吴国建立后不久,就具有开放性和交融性。由于吴学文化不断发展扩大,开启了吴国蓬勃发展的历史,开启了由封闭性地域演变为开放性的文化迁徙与互动交流,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为吴学文化从诞生之日起打上了开放与包容的烙印。后来的越文化和楚文化被吴学文化兼容融为一体,使吴学文化更加充实和完善。由此可见,在强大的吴学文化作用下,从泰伯创建勾吴国开始,因为大胆,正确地使用人才,谦逊接受伍子胥等人的建言献策,吸收先进文化和技术,使吴地始终保持了领先地位。
        吴学发源于无锡梅里,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其不断与中原文化,楚,越,齐鲁文化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独具特色,极具价值的吴学。吴地人民在吴学文化这块精神沃土的滋润下,逐渐塑造出自己独特的内在气质,性格特征以及思维方式,正是缘于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对吴学文化的成熟发展健康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吴学文化形成四个鲜明特点:第一,吴学文化是一种稳中求快,刚柔并济的文化;第二,吴学文化是根植于江南水乡文化;第三,吴学文化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文化;第四,吴学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
        吴地开发出现的新局面,蓬勃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形态丰富多彩,形成了吴地的区域文化——吴学文化。此时,中原各国热哀于兼并重组,相比之下,吴地更趋稳定,对社会发展更加有利。到了秦汉时期,吴地已经奠定了农业和水利业的基础,为吴地农业文明兴旺发达起了促进作用。特别是铁器工具出现,江南经济更趋繁荣。隋唐以后,贯穿吴地的大运河,为吴地经济繁荣创造了机遇,加速了吴地与中原经济交流和文化互动,客观上促进了吴地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到了宋代,赵构迁都临安,大量人才涌向吴地,出现了向沿海城市发展的趋势。至明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率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当时的江南吴地已有大批稻谷,面粉,酿酒,造纸等作坊,富甲天下。如果不是落后的满清统治中国,首先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应该是中国。此时阶段的吴学文化,蓬勃发展,理论形态基本形成,吸收,交融,兼蓄,融合各方优秀文化因子,形成江南独特的文化硕果——吴学,形成江南万家百姓的精神食粮,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光芒。
        吴学文化的厚德载物,尚德重文,开拓创新的价值取向,即是吴学的鲜明特征,更是吴地乃至长三角区域数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吴学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可供开发和极有社会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更可以为现代社会转型提供文化认同基础,减缓社会转型带来的风险,震荡和不确定性,为社会转型提供精神支撑,提升社会创新与进步的能量和动力。这种文化底蕴的深远与重大影响,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沃土之中,有着持久恒远,蓬勃鲜活的生命力,是吴学厚积薄发的繁花硕果,必将长久的灿烂绽放。
        常怀吴学初衷,坚定吴学信仰,凝炼吴学概念,吴学内涵,吴学特质,吴学特征,吴学性格,讲好吴学故事。
        为吴学研究发力,解决吴学研究的短板课题,重视吴学体系设计,深掘宝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吴文化资源。无锡是吴学的发祥地,有着悠悠的文脉、深厚的底蕴,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围绕吴文化“非遗文化”这一课题,深耕吴学这块沃田,正知,正见,正行,与吴学结缘,开启吴学时代,宣扬吴学魅力。
        我们要激发吴学的生命力,让吴学散发出独特的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吴学的灵魂深深在人们心中扎根、生长、开花结果,直至枝繁叶茂,点亮吴学光辉。
       建成吴学文化体系。围绕这一设想,我们要深入实施吴学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吴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擦亮吴学文化名片。用诗意画卷般展现多姿多彩的吴学文化,用活态化传承的方式让人们领略吴学文化的魅力。
        传承弘扬吴学文化,深入实施吴学文化传承发展设想,为吴学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搭建浸入式体验吴学文化的载体。让历史长河中被束之高阁的吴学文化“活”起来,重新焕发吴学文化光彩。
        提升吴学文化影响力,打造吴学文化品牌走向社会。加强对外吴学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多种途径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吴学故事,传播好吴学声音,促进吴学大发展。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