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至德天下 >

吴学的开姓始祖——泰伯公88

发布时间:2021-06-25 23:52 来源:中国报道
文/吴美福
        江南荆蛮地区在商朝以前已经有过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那个时代的这些文化已经踏入了比其他地区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进入夏、商时代江南地区就已经没落了,重新沦为愚昧蛮夷的时期。

       无锡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比较公认的是泰伯、仲雍壮奔东吴,即今天的无锡梅里。泰伯奔吴,开启了吴地的文化文明。吴学是在吴地的"文"化过程中形成的,这是从封闭的地域风俗走向普遍的人文的过程,是从边地走向中心的过程。泰伯的至德精神是吴学的本源,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至德为行道之本,也是人文之本。脱离至德精神,人文也就丧失了本源,脱离人文,文化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脱离文化之本义地域文化就成了一种趣味游戏。《文心雕龙》中说: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化的本质绝非特殊意志的内化,也不是社会互动的产物,真正理解这种"天人同文,地人同理"的本质,才能把握吴学的精神。因此,吴学的本质不在于地域性,而在于人文性。人文性是本,地域性是形。儒,释,道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精神在吴地以人道的形式完美地体现出来,这就是吴学精神。

        吴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远古文化中,良渚文化代表了吴地新石器文化的最高水平。从良渚文化到泰伯奔吴,其间有很长时间的文化断层,这可能有多种原因造成。远古吴学是原生态文化,自成一体,后来才与中原文化相联系,在交流中相融合,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吴地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她在风云变幻中对中原人才和文化的承接。魏晋六朝时期,由于北方地区战乱不止,大量的中原居民南下,大大促进了吴地农耕经济,与此同时,北方士人也带来先进的文化知识。中原京师文人文士,向吴地整体大搬迁。由此在以后的岁月里,为吴地注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种经营的新型农业体系。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文化教育的繁荣。北宋末年至明朝中叶,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面南移,吴地成为蚕桑,茶果,竹木生产中心,吴地已启动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不仅成为全国粮食,丝织业棉纺业基地。吴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已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南北文化的碰撞中,吴人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文化胸襟,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对文化品位的向往,促成了江南吴学的鼎盛繁荣。

        沿泰伯大道一路向东,在泰伯中路旁,可以看得到伯渎河。北宋《太平寰宇记》载:“泰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为立庙于渎侧。”泰伯不仅三以天下让,还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以堵为疏”,先后开挖了伯渎港,以及从伯渎通向四方的九条支流,如梅泾、香泾、龙泾等。

        除兴修水利之外,泰伯致力于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南北文化交流,可谓“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在生产上,泰伯向百姓传授黄河流域的生产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改“一熟为二熟”,稻麦轮作,推进种桑养蚕,饲养鸡鸭猪羊牛,使江南一带的生产逐渐发展起来。在生活上,泰伯教化乡民从“半生为食”改吃熟食,并把分散的土著居民适当集中,建立了荆村、蛮巷、梅村等村落,伯渎河畔不远处便是泰伯庙。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相传为纪念吴泰伯,由汉桓帝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所立。越过香花河桥,绕过一座刻有“至德名邦”的石牌坊,就可以看到泰伯庙的入口——棂星门,其后有至德殿、三让堂、师祖殿、关帝殿等建筑。据考,现存的香花河桥,“至德名邦”石牌坊、棂星门、至德殿均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重建,而宝珠堂、三让堂、德洽堂、玉皇殿、关帝殿等十余处殿堂为清同治年间重建。自1983年起,泰伯庙开始全面整修,修复古建筑二十余处,并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塑泰伯座像,以及吴王世系、伍子胥、孙武等人物像30余尊,或坐或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古往今来歌至德,人间天上唱高义”,“至德无称,八百开基绵世泽;天伦信美,千年遗范在人间”,在至德殿内挂有很多类似的抱柱楹联,歌颂着泰伯的丰功伟绩。

       泰伯享寿91岁,死后葬于鸿山。泰伯墓又称吴王墩,于东汉永兴二年(154)敕建,宋哲宗御书“至德墓道”,清乾隆帝御书“三让高踪”匾。经历代帝王修葺,泰伯墓至唐代盛世时最为宏伟壮观,堪称“江南第一古墓”。后于1999年、2006年整修,再现“江南第一古墓”之历史风貌。2006年更名为泰伯陵,并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伯墓是青石砌封土墓冢,如《弘治无锡县志》所载,“泰伯墓在鸿山,冢高一丈四尺,周三十五步”。墓前立有装饰云龙纹、火珠线雕图案的青石碑一座,刻阴文楷书“泰伯墓”。前方竖有望柱一对,柱顶刻护陵蹲狮一对。在墓附近,尚存照池、棂星门、四棱碑、泰伯享堂等明清时期建筑。

        千百年来,梅村泰伯庙会一直是吴地每年开春后最早、最大的乡村节场之一。“农历正月初九是泰伯的诞辰,为纪念泰伯为吴地发展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每逢此日,村民们都会从四乡八镇聚集泰伯庙,焚香参拜。传说泰伯逝于农历三月初三,在三月初三梅里百姓家家户户都会置办酒肴赴泰伯墓地进行祭奠,缅怀颂扬泰伯的美德功绩。

        泰伯到勾吴后未娶,治理勾吴四十九年,传位于二弟仲雍。至此,泰伯成就了两家天下,一为三弟的周天下,二为二弟吴天下,其让德之高尚使后人敬仰,也被后人尊为至德先圣、三让王、江南人文之祖。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一 列吴太伯世家第一。

       始祖泰伯公虽距今已三千三百年,但其德行仍为后辈之楷模,后世当善加学习以不辱没至德家风。
       太伯把周朝王位让给他的三弟,携二弟一路向东,太伯的高风亮节感动荆蛮,归附他的有千余家。于是太伯在太湖流域重建国家,国号“句吴”,并在今无锡梅里(现名梅村乡)营建早期城市,作为都城。太伯奔吴,给落后的江东地区带去中原文明的种子。而太伯、仲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数年之间,人民殷富,终于在东南地区牢固地站稳脚根。为后世强大的吴国打下基础。品德高尚的泰伯在江南人民的心中是一尊丰碑,江南人民都尊称泰伯为始祖,永远纪念、缅怀他。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发起人。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