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北方吴氏寻根探源

发布时间:2023-02-27 23:06 来源:天下吴氏网
文/吴峰
      姬姓吴氏的发祥地在江苏,吴国宗室在江苏。 吴国灭亡后,姬姓吴氏分为两大支系。一支是吴王夫差的后代,一支是延陵季子的后代。吴王夫差后代因受亡国的影响,大多逃离故国,四处流散,有的甚至漂洋过海,远涉重洋,流落异域。在逃难流亡中,夫差的后代似乎无人进入山西。延陵季子的后代虽然也因吴亡受到冲击,但相对于吴王夫差的后代而言要轻了许多,致使延陵季札的后代人丁兴旺,分布地区较广。季札有五子,长子吴常、次子吴征生、三子吴重道、四子吴子玉、五子吴木熹。

延陵季子后裔
      季札长子吴常在随季札出使齐国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儿子吴濮婪携母亲顾氏、妻子仇氏为躲避越人的迫害先后到了包山的销夏湾,不久再次迁移,进入洞庭湖,隐居于莫釐峰东武山下。 季札次子吴征生的六世孙吴勾馀虽然由山东辗转迁移到山西,但到吴勾馀的孙子吴申的时候,家族则从山西迁居到了江西。吴征生的十三世孙吴千秋及其儿子吴衍陵父子虽然由湖南辗转迁移到山西,但到吴衍陵的孙子吴隆的时候,从山西迁居到了河南商丘。他们在山西都没有扎下根来。吴国灭亡后,三子吴重道为躲避越人迫害,逃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元王见他是天下名贤季札之后,留周王室供职,后世支派繁衍,遍及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四子吴子玉留居延陵故土,成为吴姓各支中唯一留守家园的支系。季札的五子吴木熹的下落,没有史料记载,不知所终。季札的长孙濮婪、三子吴重道和四子吴子玉及其后裔也无人入晋。北方(中原)吴氏为何会从山西而来?按常理,吴姓族人入晋,且在晋境内扎根繁衍,形成山西吴氏世系。我开始研究季札次子吴征生的曾孙吴暨后代及其去向进行探源追踪梳理成章,不妥之处敬请宗长指正。

濮阳吴氏
      吴国灭亡后,季札次子吴征生避难齐国,生一子,取名启蕃。吴征生去世吴启蕃离开齐国,到了鲁国,生一子,取名吴诩。吴诩生二子,长子吴暨,次子吴售。吴售及其后代南下至江西、湖南等地,在江南发展繁衍。
      吴暨支系则散居齐鲁卫大地。齐鲁卫大地相当于今日河南的滑县、濮阳、范县及山东郓城、鄄城等广大地区。吴暨及其后代在齐鲁卫之间繁衍发展,形成了濮阳吴氏。濮阳吴氏在漫长的岁月中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发展模式,人丁兴旺、绵远悠长、枝繁叶茂、散居地域广阔,在相当长的传承过程中似乎没有出现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直到曹魏时期(公元220—公元265), 濮阳吴氏中出了一位大文学家吴质,濮阳吴氏方才闻名。吴质是季子的第二十七世孙,因文才好盛享文名。曹魏建立后,官至振威将军,封列侯。吴质的儿子吴应,西晋(公元265—公元317) 建立后任尚书。吴应的儿子吴康也是当时的知名人物,亦官居要职。吴质的女儿嫁给司马昭为妻,为晋武帝司马炎的继母。西晋建立后被尊为吴太妃。濮阳吴氏成为西晋的皇亲国戚,家族显赫。
      在东晋时期(317--420),濮阳吴氏中出了一位很著名的大孝子,又是一位很著名的大清官吴隐之。吴隐之是吴质的六世孙,其父母早亡。吴隐之对父母的过早去世感到非常悲伤,常常哭悼父母,他的哭声哀婉动人,令人心碎。相传,他的至孝竞然感动了天地,引来许多仙鹤和大雁陪他-起哭悼其父母。后来,吴隐之以孝名被征召为官,历任晋陵太守、中书侍郎、著作郎、广州刺史等职。吴隐之清政廉洁,在赴任广州刺史的时候,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在广州西北十五公里两条河流的汇合点,有一个巨大的天然石门,距石门五百米远有一喷泉,泉水洁净甘甜,但却有一个并不好听的名字“贪泉”,据说人一旦饮用此泉水,必然贪欲大盛,不能自制,“贪泉" 因此恶名远扬。好好的一眼泉水,却遭到了人们的唾弃。当时广州出产许多珍异物品,历任广州刺史的官员无不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令人唾弃。朝廷想革除广州之弊,就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治理广州。东晋隆安年间,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的赴任途中,经过此泉,闻听此泉为贪泉不可饮用后,颇不以为然,认为人的贪欲与人的品德有关,贪夫自贪,与泉水无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吴隐之到贪泉边“酌而饮之”,并于石门旁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后来吴隐之在广州果然为官清廉,一扫广东官场贪污之风,成为世人争颂的清官,成为后世为官者的榜样,深受后人景仰。吴隐之不仅是个孝子和清官,他的兄弟情义也很好。他有个哥哥吴坦之,在袁真部下任功曹,后来袁真反叛桓温失败,桓温要杀吴坦之。吴隐之知道后面见桓温,表示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兄长之命,他的孝悌挚诚最终感动了桓温,将吴坦之释放。吴隐之生子女多人,长子吴旷之,卢循攻打广州时守城力战牺牲。次子吴延之,任鄱阳太守。吴延之的弟弟和儿子都任职于当时,或任郡守,或任县令,都能承继吴隐之清廉之风,孝悌洁敬,皆有名于当时,濮阳吴氏至此在东晋南朝兴旺起来。
      吴隐之的七世孙吴景达,唐代任尚药局奉御。吴景达的孙子吴神泉生三子,分别为吴令珪、吴令瑶、吴令瑜。吴令珪任益州郫县丞,吴令瑶任宣城令,吴令瑜任中郎将。兄弟三人同朝为官,虽然并非高官显职,但濮阳吴氏也可以说是开始走向兴盛。

      吴令珪有三子一女,三子为吴溆、吴澄、吴凑(湊)。女儿则是唐肃宗章敬皇后,是家族振兴的关键人物。章敬皇后生性谦和,唐肃宗对她感情很好,相亲相爱,生下代宗李豫。然而章敬皇后却不长寿,安逸的生活没有几年就死了。唐代宗即位后,追尊她为皇后,与唐肃宗合葬建陵。章敬皇后虽然只活了短暂的十八年,但她却为濮阳吴氏在唐代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宗即位后封拜外威,章敬皇后的祖父吴神泉获赠司徒,父亲吴令珪获赠太尉。吴令瑶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家令,封濮阳郡公。吴令瑜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谕德,封济阳郡公。
      章敬皇后的三个兄弟亦同日被授予高位。长子吴溆原为盛王府录事参军,此时官拜开府仪同三司,太子詹事,封濮阳郡公,后迁鸿胪少卿、金吾大将军。吴溆虽然身为贵戚,但为人恭逊谦和。唐德宗时,朱泚阴谋叛乱,德宗欲派一位大臣前去劝谕朱泚。当时众大臣无人敢去。吴溆自知此去必死,但仍自告奋勇前往,不幸遭害,足见他对朝廷的忠贞。次子吴澄封驸马殿中监,濮阳郡公,娶唐玄宗第十六女儿寿春公主为妻,与唐皇室结亲,这使濮阳吴氏的地位更加稳固。不过寿春公主却是道教的忠实信徒,最后竟然出家当起了道姑,法号上善。寿春公主的半路出家让李唐皇室觉得有些对不起吴澄,于是吴澄的儿子吴士彦再次与皇室结亲,娶唐代宗的第十二女儿普宁公主为妻,封驸马卫尉卿,生子吴同正。
      三儿子吴凑授太子宾客,历任京兆尹、左金吾大将军、检校刑部尚书,封濮阳郡公。吴凑在三兄弟中官职最高,地位最为显赫,功绩卓著。由于他奉职有方,办事谨慎,被誉为唐代外戚的表率。吴凑之子吴及,历任大理评事。吴及之子吴武陵,唐宪宗元和初年中进士,官任唐太常博士、韶州刺史,亦是唐代吴姓中的著名人物。
      唐代果州刺史吴敬仲亦称是吴隐之的后裔。他的孙子吴诉任侍御史。吴诉的孙子吴损震,任谏议大夫,和蕃使。唐代初期,濮阳吴氏中还有一位著名人物,就是以功封濮阳郡开国公、历任洪州都督、代州都督的吴广。
唐末五代(907-- 960), 由于北方战乱,越来越多的濮阳吴氏南迁,留在濮阳的吴姓虽然还是当地的大族,但相对于魏晋隋唐时期开始走向衰弱,主要表现在官和其他社会知名人物的减少。
      南迁濮阳吴氏则在南方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南方吴姓中重要的一支。南朝宋、齐之际(420—479--502), 南迁的濮用吴氏中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吴苞。吴苞在南朝宋泰始年间(465--472) 从濮阳鄄城迁居江南,在江南以授徒讲学为业,由于他是当时的大学者,博通三礼,对老子、庄子的学说极有研究,一时名动江南。南朝齐廷几次请他到朝中任职,但吴苞淡泊名利,无意为官,多次婉拒。南迁的濮阳吴氏中,吴勔一支迁居到江西贵溪,子孙颇为兴旺,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后世家族繁衍,形成贵溪吴氏,从贵溪吴氏中又先后分支出翰林桥吴氏、仰潭吴氏等。吴勔在唐代元和年间(806--821) 官至翰林,但他对当官的兴趣并不大,年仅四十岁,就辞官回家,游历名山大川,乐度晚年。
      另据《吴氏统谱》的记载,吴隐之却是吴猛的六世孙。西晋时期吴猛祖籍河南濮阳人,是个著名的大孝子。他的孝行事迹在元朝由郭居敬收人二十四孝之中,题为“恣蚊饱血”。吴猛少年家境贫寒,夏天没钱买蚊帐,只有任凭蚊虫叮咬。为了不让蚊虫叮咬其父母,年仅八岁的吴猛想出一个使父母睡好觉的笨而巧的办法:他先躺在父母的床上,让满屋子的蚊子来可咬,等到每只蚊子都吃得他饱的,撑得再也吃不下别人的血时,他才去请父母来睡觉,这样他的父母就可以睡好觉了。吴猛代亲供蚊噬的孝行,为古今人们所传颂。
 

与汝南吴氏
      西晋皇族争权的八王之乱,严重地破坏了生产,激起了各族人民的起义。继之而来的十六国纷争,更是一个异族肆虑的时期,使得中原变得一片残破。 唐末五代,仍是战乱频繁的时期。从西晋到五代,中原成了战火弥漫的战场,使得民不聊生,鸡犬不宁。为了躲避战乱,寻求安定的生活空间, 大批的中原百姓逃离家园,举家南迁,迁到当时相对而言还算安定的江南地区。濮阳吴氏的许多成员也在这一时期南迁江南,其中吴武陵一支迁到了湖南澧州,繁衍发展,形成澧州吴氏。
      吴武陵是濮阳吴氏中吴凑的孙子。唐宪宗元和初年(806)中进士,官任唐太常博士,韶州刺史,为官清政廉洁,刚正不阿,亦是唐代吴姓中著名的人物。吴武陵生子吴镒,吴镒生子吴满,吴满生子吴柽,吴柽生二子,长子吴天合,次子吴天全。吴天合继续在澧州发展,而吴天全则离开了故乡澧州,在唐末五代(公元907) 迁居河南汝南,在汝南开办私学,招收子弟,授徒讲学,宣传孔孟学说。之后,繁衍发展,形成汝南吴氏。吴天全颇有才华,学识渊博,对孔孟之道很有研究。五代时的后汉(947--950) 高祖刘知远曾数次征聘,但吴天全淡泊名利,不愿为官,终身隐居乡间,教化子弟,盛享文名。吴天全生子吴璋,吴璋生子吴廷祚,吴廷祚离开河南汝南,迁居山西太原,繁衍成山西太原吴氏。

山西太原吴氏
      太原吴氏是宋代吴姓宗族中极为兴旺的一支, 兴起于五代末年(960)。汝南吴氏吴璋之子吴廷祚自汝南迁居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家族迅速走向了繁盛。吴廷祚是太原吴氏的始迁祖。少年时期颇好读书,然而五代时期战乱频繁,武人得势,吴廷祚慨然投笔从戎,走上了从军的道路。他先跟随后周太祖郭威,为其亲校,得其赏识,历任庄宅副使、内军器库使,知怀州、皇城使、权知郓州。周世宗即位后,任右羽林将军、内客省使,不久拜宜徽北院使、判河南府、知西京留守事,后加右监门卫大将军,颇受重用。
      周世宗北伐时,吴廷祚受命为东京留守。这一年,黄河在郑州原武县决口,吴廷祚发丁壮二万堵住了决口。周世宗北伐归来,吴廷祚被任命为左骁卫上将军、检校太傅、枢密使。恭帝即位后,又加检校太尉,成为后周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北宋建立后,加同中书门下二品。北宋建立之初,政局不稳,不满赵匡胤代周的李筠、李重进相继反叛。在赵国胤御驾亲征时,吴廷祚二次出任东京留守,深得赵匡胤的信任。宋太祖建隆三年(962), 出任雄武军节度使,知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乾德二年(964), 改镇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开宝四年(971),吴廷柞去世,年仅54岁。
      吴廷祚虽是武将,但他少年时期喜爱读书的习惯并没有改变,家中有图书上万册,且知书明理,治家有方。他的儿孙日后显贵的有许多,太原吴氏由此走向了繁盛,成为吴姓中的大族。吴廷祚生六个儿子,个个都颇有出息,因此太原吴氏在吴廷祚儿子这一代显得更加繁荣。吴廷祚的长子吴元辅,承继了吴廷祚的遗风,勤读好学,文章写得相当不错。后周广顺年间(951--954), 以父亲的荫庇补供奉官,世宗即位后,任洛苑使。北宋建立后,任左骁卫将军,澶州(今河南濮阳)巡检,后累官至定州钤辖。
      吴廷祚的次子吴元载,在吴廷祚出镇西北时,任衙门都校。吴廷柞去世后,改任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978),任门祗候,出使契丹。后擢任西上门副使,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雍熙三年(986),任知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捕杀州中恶霸李益,百姓为之饭僧相庆。淳化二年(991) 知成都府,严禁四川的奢侈之风。
      吴廷祚的三子吴元范和六子吴元庆都官至礼宾副使,五子吴元吉官至阁门祗侯。吴廷祚的四子吴元扆是吴廷祚六个儿子中声望最高的一个。太平兴国八年(983) 与宋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结婚,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太原吴氏成了宋室的皇亲国戚,名望更加卓著。次年,领爱州刺史兼爱州团练使。雍熙三年(986) 知郓州,后历任知河阳、鄯州观察使,安州观察使,知澶州、宁国军留后,知定州。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政绩斐然,百姓上书称其善政十事,要求为他树碑以表彰其德政。景德元年(1004),任武胜军节度使。景德三年(1007), 出知潞州(治所在今山西襄垣县北),总领泽、潞、晋、绛、慈、隰、威胜七州军戎军,权倾一时。 后加检校太傅, 知徐州。吴元扆生性谨慎谦让,出任地方官时,常以百姓疾苦为念,深得民心。当时太原吴氏宗族繁盛,人丁兴旺,吴元扆常常将所得禄赐大多分给族中孤贫之人,为同族人所称许。宋真宗也知道吴元扆是贤人,在驸马中最看重他。太原吴氏在吴元扆时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太原吴氏到吴廷祚的第三代时,依然官宦满门,家门鼎盛。吴元辅的儿子吴昭德、吴昭逊、吴昭普都是官至门祗侯。吴元载的两个儿子,长子吴昭明任内殿崇班,次子吴昭矩为太子中舍。吴元吉之子吴昭允任太子中舍。吴元庆之子吴守仁任内殿崇班。吴元扆的四个儿子中,长子吴守礼历任六宅使,澄州刺史、和州防御史。次子吴守严与三子吴守良都官至内殿崇班。四子吴守让官至阁门祗侯。在太原吴氏的第四代中,吴守严的两个儿子吴承嗣、吴承绪在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2)被任命为殿直,继续着太原吴氏的辉煌。
      吴承嗣的孙子吴效用后来迁人四川,衍化出太原吴氏的旁支---华阳吴氏。吴效用之子吴革以其忠义之举名留青史,这一家族因此名闻天下。吴革是吴廷祚的七世孙,他在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顺利的情况下,选择了从军之途。当时正值金人南侵,吴革率军解救了辽州之围。后来出使金营,见金统帅粘罕不为其兵势所屈,揖而不拜,并义正辞严地指责金军贪利毁约的行径。回朝以后,诏封为武功大夫,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然而吴革还未到达陕西,就得到金人进攻开封的消息。刚到朱仙镇的吴革急忙回到京城,与张叔夜共谋对策。尽管吴革向宋钦宗提出诸多御敌计划,但是昏庸的宋钦宗被金兵的气势吓破了胆,急晕了头,对吴革的抗金计划始终没有采纳。宋帝被俘后,吴革聚集骁悍之士数万,准备攻打金营,夺回宋帝。金人准备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吴革决定诛杀卖国贼张邦昌及其党羽范琼,并定在三月八日起兵。但就在起事的前两天,范琼抢先动手,派人抓捕吴革,并胁迫他从逆。吴革大义凛然,骂贼不绝,引颈受刃,颜色不变,慷慨就义,为国捐躯。
      吴革之后,太原吴氏官运不济,几代人没有出现公卿王侯、封疆大吏,没有人能在官场中有所作为。从宋末到明初,太原吴氏一直在平淡中繁衍生息,传宗延代,默默无闻地发展着,延续着。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仍然是吴姓中的大族。经过四百多年的繁衍延传,到元末明初,太原吴氏衍化出许多家族支派,遍布晋境各地。

移民运动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1368) 以后,迅速着力于发展生产,以尽快振兴金元时期由于战乱带来的经济衰敝。其中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把人口稠密的山西民众向地广人稀的地区迁移,主要是向中部和沿海地区迁移。明初的山西大移民,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 历时五十年。仅正史记载的大规模移民就有十八次之多,人口近百万。迁移地域遍布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甘肃、内蒙古等十八省(区)五百余县,涉及汉、蒙、回三大民族。其中有的移民辗转迁徙万里,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有的漂泊海外,异域繁衍。 由此可见:北方(中原)吴氏是亦是延陵季子后裔,其堂号亦为延陵堂。吴廷祚是北方(中原)吴氏始迁祖。
 

      【作者简介】吴峰,河南原阳,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吴姓委员会成员。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