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昭穆辨析

发布时间:2025-03-27 12:54 来源:至德天下网
文/吴永亮
      大别山南北两麓所居人家,尤其是吴氏家族(即使从此地移民到江浙一带的吴姓家庭),户户正屋墙壁上都悬挂着“祖宗昭穆神位”中堂,中堂两侧常伴有“宝鼎呈祥龙香结彩 银台报喜凤烛生花”等对联。小时候,笔者对“昭穆”二字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问长辈,长辈也很少能说出子丑寅卯来。
      近些年,出于对汉字的酷爱,加上各方位讨教,渐渐地对“昭穆”二字有了浅显理解。现呈上自己体会和感悟,以期给大家茶余饭后平添一道话题。
      一、昭穆字源
      我们先从“昭穆”二字起源说起。昭,形声字。篆文从日从召(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昭。本义为日光明亮。引申指明白,如“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要别人清楚明白)。后来就有了:昭然若揭,臭名昭著,昭彰。穆,象形字。甲骨文好似一棵成熟的庄稼形,颗粒饱满,硕穗下垂,大概是向日葵。金另加彡,以突出阳光下柔美、祥和、沉静的情状。篆文。穆本义为庄稼垂穗饱满丰硕的样子。丰收之时,除了欢庆外,更多是感恩上苍的恩泽,于是先人要采用各种仪式来纪念,并祈求来年五谷更加丰登。礼拜祭祀之时,非常讲究,程序严谨,礼仪周全,无论是场地布置,还是祭品摆放;无论是人们面部表情,还是主持人语调;无论是锣鼓敲击,还是音乐演奏,都要体现庄重,肃穆。穆字右上方为“白”,这与炎黄民族遇到丧事一般穿着“白色”丧服,是无意巧合还
是有意为之,留着大家研究吧。昭,阳光普照;穆,向日葵以及庄稼。瓜儿离不秧,万物生长靠太阳,于是昭穆两个字携手并肩走进祖先的生活,延绵至今。
     二、周礼简介
     为何中原(尤其是吴姓)人家都悬挂“祖宗昭穆神位”呢?这大概源于周礼。周代礼制分礼和乐两大板块。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自然就形成等级制度;乐主要是运用音乐来陶冶人们情况继而缓解社会矛盾,还用于在什么样的场合配什么样的音乐才协调。周礼主要创制人为周公。周公是古公亶(dǎn)父的重孙,季历的孙子,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càiyì,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田地,连同耕种土地的奴隶)在周,故称周公。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完整又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丧葬、祭祀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周礼目的,对内以礼乐制度规范周人言行,使得社会和谐长治久安;对外在于扩大周文化的影响,促进与周边邦国睦邻友好。最终目的就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政风民风每况愈下。为此,孔子发出“克己复礼”的悲叹。“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等,“复礼”就是全面恢复周
礼。周公与孔子,前者定制周礼,后者创建儒学,两位都为中华文明建立鞠躬尽瘁、居功至伟。人们为了歌之颂之,将周公墓前的模树、孔子墓前的楷(读 jiē)树,合称为楷(读 kǎi)模,继而周公、孔子成为中华儿女言行的榜样、模范的形象大使。楷树,俗称黄连树、黄连木,其木质地柔韧,久藏不腐,湿润不裂,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珑剔透、木纹如丝清晰可见,整体杏黄晶莹,与华夏崇尚“黄”色吻合,名曰“楷雕”。汉字书写最为规
范的字体就是楷书,正如《中国娃》歌词中所唱: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模树的叶子能随季节变化:春天青翠碧绿,酷夏赤红如血,秋季雪白耀目,寒冬漆黑肃静。古时,以青、黄、赤(红)、白、黑等五色为正色。模树四季四色,加之生长在黄土地(黄),从而五色相聚也。因五色俱全,不染尘俗,亦为群树榜样。
     中原人对周礼传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中原属西周治理领域,二是东周首都就建在洛阳。除此之外,中原民众受周礼影响深远,不得不说到太任这位伟大母亲。殷商末年,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带为挚国,国君二公主太(大)任容貌端庄,才德出众,积善行事,芳名远播,被西周古公亶父的三公子季历千里求婚,最终喜结良缘。太任给西周带去了殷商的礼仪文化(为周礼制定播下种子),传授了挚国的车舆技术(平舆因奚仲造车,加之此地平坦辽阔,得名平舆。舆字上部中间为车,自然与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任孝事婆婆太姜,对儿媳太姒倾心传帮带,三位因皆具有高德和作为,并称为“周室三母”,被史书称之母仪天下的典范。太任首创胎教,成为中华胎教第一人。太任怀孕时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太任从不歪着身子睡觉,也不偏斜着坐,更不跛着脚站立。切割不正气味不良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夜里还请乐师朗诵诗歌……胎教十月,加上后期家庭教育,成就了“一门三圣”,即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也奠基了大周八百年家国天下。孔子提出八不食:食物变了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也不吃。陈旧的粮食不吃,不新鲜的鱼肉不吃,不新鲜的蔬菜不吃。烹饪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肉也不吃。这里八不食,估计是对太任胎教中严于律己言行的发扬与光大。太任晚年思念家乡,于某年三月初三回到了娘家,受到家乡人盛情接待,如今为中原留下了“女儿三月三回娘家居住”的风俗。当下每年农历三月三,平舆人都举办庙会纪之念之。农历四月十六是太任的诞生日,平舆杨埠老任庄、清河三里桥一带,必于当日举行拜祭太任仪式。民谣曰:四月十六拜太任,风也调来雨也顺。一家老小都平安,万事如意好称心。又曰:新媳妇拜太任,大胖小子早降临;学童子拜太任,先得秀才后举人;老年人拜太任,身边儿孙一大群;全家人拜太任,吉祥安康福满门。中原,尤其是信阳一带离平舆(挚国)很近,太任影响加之后来周礼的传播,自然受教多多。中原一带吴姓家族,除了这种关系外,还有一个就是吴姓本是从古公亶父分支延续繁衍而来。
     吴姓历史源于泰伯三让天下。古公亶父,姬姓,名亶,又称周太王。上古周氏族的领袖,西伯君主,周王朝的奠基人。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古时,三子排序为伯、仲、季,四子排序为伯、仲、叔、季。从古公亶父三子名称中就能看出其排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意思是古代世袭制下的部落以及后来皇位继承次序:父亲死了,儿子继承;兄长死了,弟弟补上。按理讲,泰伯继承古公亶父位置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是泰伯看到,父亲古公亶父特别喜爱季历的儿子姬昌。姬昌少时参加农牧,关心民间疾苦。任西伯后,礼贤下士。上下左右对姬昌称赞不已。古公亶父要想从荒淫无度的商朝手中夺取天下,安邦兴民,非姬昌莫属。
泰伯深明大义,考虑到祖训家规让父亲作难,于是悄悄带着弟弟仲雍,以为父采药之名,千里东进,来到尚处于荒蛮之地的江南,断发文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因此古人从生下来到去世,一辈子不理发),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此举可谓一举多得,既能让古公亶父心安理得地传位于季历,继而传给姬昌,从而开辟周朝天下;又能避免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场景出现;还彰显了三让天下,从而受到孔子礼赞永载史册。泰伯主动打破已有的秩序,从而为周朝赢得国安民乐,自然也就造就周朝新的秩序建立。与此同时,在泰伯、仲雍不懈努力,加之后人踔厉奋发,吴姓萌芽,吴氏家族日趋壮大,吴国诞生。吴国文化基因是泰伯、仲雍带来的族群基因,更多是后来周礼等传统文化润育滋养。不管是周礼创制,还是吴文化建立,都离不开“昭穆”。
     三、昭穆作用
     (一)始于宗庙
     昭穆,最初用于古代宗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意思就是讲,天子、诸侯、
大夫、士依次可立七庙、五庙、三庙、一庙,庶人无庙可立。始祖之墓在正中,其二世、四世、六世之位在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之位在右,为穆。周代规定,天子可以为七位祖先立庙祭祀,始祖庙居中。周人奉古公亶父为始祖,自然居正中。接下来就按左昭右穆排辈分。文王姬昌是周朝基业的奠基者,以他的庙为昭祧(tiāo)庙。武王姬发居穆位,享穆祧庙。周王室规定,昭祧庙与穆祧庙与始祖庙三庙万世不毁。以下就依辈分左昭右穆往下排,如果一侧超过了四庙,先把神主(牌位)移进始祖庙仍按昭穆序位排列,再依次把相关联的昭庙、穆庙毁掉,叫做“亲尽庙毁”(也称亲尽宜毁),从而为新去世按昭穆序位立新庙。总之,这七庙由三个永恒的庙和四个依次拆毁又新建的庙所组成。周朝采用的继承制度是父子相传的嫡长子继承制。昭穆次序的存在,可以尽量排除旁系抢夺嫡宗,确保王位的有序传递。兄弟关系在昭穆排序的宗庙中是没有办法体现的。因此,如果嫡长子阙如,按照礼法,只能从下一辈的男性宗亲中挑选血缘最近的继承王位,这样就可以最终满足昭穆排列的需要。由此可见,昭穆制对王位(以及后来皇位)传承起到一定制约作用。
    (二)墓地排序 昭穆,由宗庙借用于墓地排位。始祖或本支祖先葬上方中间,之后的祖先以左昭右穆为左右次序。
    (三)祠堂牌位 宗庙那是“士”以上待遇,作为百姓不能设庙,那平民百姓咋纪念自己祖先呢,于是祠堂应运而生。祠堂,是祖先神灵安居之地,祠堂里供奉祖先牌位。始祖是永远摆在正龛上。吴氏宗亲聚会时,把主桌(八仙桌)最上面两个位置设为上龛子,留给最为尊重的客人就坐。大殿中设正龛,左右各设配龛。正龛往往是供从现在的已故的考(父)、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五世往上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如果殿堂有足够大的空间,全部依次在正龛上排列也未尝不可。已故父辈摆在最前,祖辈稍后,直到始祖高高在上。这种排位,充分体现了出自《论语·学而》的“慎终追远”。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昭穆排序中,父子始终异列,祖孙则一直同列(暗合俗话说的隔代亲)。《礼记·祭统》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神主牌是一种嵌在木座上长方形木牌,上面书写着祖先的名讳(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生卒年月、配室姓氏、子、孙、曾孙名字等。唐宋以后流行立先祖塑像,明清则流行挂先祖画像,民国时期开始挂照片,如今悬挂照片甚至二维码(链接逝者音频视频等)。我们回到本文开头,祖宗昭穆神位,通俗地讲就是请先祖们各就各位,尽情享用后人呈献的香酒芳茗、佳肴美食。
    (四)座次安排 祭祀时,子孙后代也要按照昭穆的规定来排列,用以分别宗族内部的辈分。于是,就有了坐位按昭穆排序,如“太子上坐,弘光昭坐,豫王穆坐”。如今,在长方形或椭圆形会议桌召开会议,1号(最高领导)居桌子最顶端入坐,2号领导位于1号左侧,3号领导位于1号右侧,依次类推。如果长条形主席台(或在平地一排站立时),1 号居中,2 号位于 1 号左侧,3 号位于 1 号右侧,依次类推。这种坐(立)法就是延续昭穆制。在圆形餐桌就餐时,1号居中,2号位于1号右侧,3号位于1号左侧。宴会座次安排,总体原则是主客交替而坐,便于主客感情交流,以及方便主人团队为来宾服务,如添酒搛菜满茶等。齐鲁就是采用如此排序宴请,但是江浙一带把客人悉数安排在圆桌上方。对此,我们还是要讲究入乡随俗。再一个,主席台就坐人员数为偶数时,按下图就坐。主要是体现1、2号位于中间。领导在台下观看演出或听取报告时,按照在主席台就坐方式安排座位。这里的“按照”似乎也受到“昭穆”影响。
      照字金文
      左边为手持火把形,右边为召。篆文改为左下为火,左上和右侧合为昭。隶变后楷书写作照,本义为光线射向物体。照字由昭而来。笔者以为受到“昭穆”次序的影响,“照”自然就引申出“按照”“依照”“照例”“照样”等词来。至此,昭穆制度,也为汉字词库增光添彩了。
     (五)其他
     1.谥号用字几千年来,“昭穆”还担任一项职责那就是天子、皇上的谥号。谥号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奖给予的称号。现将我国历代纪元表中有关昭穆摘录如下:周,昭王、穆王。秦,昭襄王(赢则,又名稷)。汉,昭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东晋,穆帝。唐,穆宗、昭宗。辽,穆宗。明,穆宗。清,穆宗。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死后谥“昭明”,由萧统组织编写文选称之为《昭明文选》,是中国现
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
      2.皇陵名称 因“昭”有光明之义,故皇陵也常出现“昭”字。如: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九嵕山。昭陵六骏更是名闻遐迩。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今沈阳北部,因此也称北陵。
      3.姓氏人名 昭姓,稀有姓氏,全国人口约一千人。今北京、上海嘉定、山西运城、江西新干、山东滨州、河南商城和杞县、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穆姓,在《百家姓》中排 98位,全国人口约五十五万。穆桂英是《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等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的相关小说被改编成评书、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家喻户晓。昭穆,人们在取名时也好用之,如司马昭(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女史学家班昭(中国东汉
史学家班彪之女)、王昭君(昭君出塞);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国学大师钱穆。
     4.地名用字 昭穆,还用于地名,如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四川凉山昭觉县、云南昭通市昭阳区、新疆伊犁昭苏县;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黑龙江牡丹江市穆棱市。山东《临朐县志》记载,穆陵关:东周时期齐长城关隘,位于临朐、沂水两县交接的大岘山上,是齐国南境的重要门户,鲁东南通往齐国临淄的咽喉。拉拉杂杂,讲了很多有关“昭穆”话题,也不知讲没讲明白。归根结底一句话,“昭穆”就是秩序。秩序是人们从生活中归纳总结得出,并不断丰富修订,同时需要人们遵之守之并用之。否则,秩序一错,一切皆为紊乱,从何谈团结,更无从谈发展。放在一个家庭如此,放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就是放在一个地球村也是这个道理。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内涵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一言以蔽之,就是建立推动社会正义、和平和发展,并推进构建尊重各国主权的国际新秩序。愿“昭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其传统文化之魅力,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添彩。
作者简介吴永亮,籍贯江苏省溧水区,祖籍河南省信阳市新县。1980年 9月,经地方高考来到济南军区步兵指挥学校学习。1998年9月转业到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工作。2020年3月从山东省委宣传部退休。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wsf905080184@qq.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 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