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人物故事 >

长沙王吴芮与秦郡监史禄开凿灵渠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10 11:09 来源:天下吴氏网

文/揭光保

笔者土生土长在位于鄱阳湖畔的南昌市新建区大塘,身为一名政法干部,为加强邻县之间的社会治安协作联防,曾多次参加过调处新建与余干、都昌、永修等邻县民间纠纷。又出于自幼爱好文学使然,对鄱阳湖地区有关历史和人文非常感兴趣,多年来征集了不少相关历史资料。本文记述的就是秦汉时期余干县人、江西第一人杰、长沙王吴芮与中华揭氏祖先、秦监御史史禄开凿灵渠的故事。

江西第一人杰吴芮

据《史记》《汉书》《江西通志》以及江西、安徽、浙江等多地《吴氏族谱》载:吴芮,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41年,秦汉之际豫章郡余汗县(今江西省余干县社庚镇)人,春秋时吴王夫差第五世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番县(今鄱阳县)是秦王朝首次在江西设置的一个县,番县第一任县令是吴芮。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被封为长沙王。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

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越王勾践毙吴王夫差,并追杀夫差家人。吴国王子王孙四散避难,其中一支逃到了今天江西的鄱阳、余干和婺源一带。吴芮的父亲吴申曾任楚国大司马,因为谏议春申君黄歇图谋不轨,得罪了楚王。公元前248年,吴申被流放到南部的边远之地番邑(今江西鄱阳),举家迁居余干县南善乡龙山南麓(今社庚镇邓墩村)。公元前241年,吴芮出生于此,父亲吴申将他取名为“芮”(芮是一种适合于高纬度山区生长的水稻),就是希望他的一生能够为天下人的温饱而奋斗。据《余干县志》记载:“战国末,夫差六世孙申,事楚考烈王,因谏封春申君而得罪被谪居余干邓墩之五彩山,是为余干吴氏始迁祖。申生芮,佐汉高祖定天下,有大功,封长沙王,即史称长沙文王。”

吴芮自幼天资聪颖,小时候深受祖父吴厥的疼爱。祖父经常对他讲祖公泰伯开国爱民如子的故事,回忆吴国的辉煌和富饶,讲述历史上的种种教训,从医学角度讲解易学的辩证道理,从棋艺中讲解当年祖先里著名军事家吴起的兵法、阵法,并从小教会他强身健体,练习拳脚武艺。吴芮还经常和祖父做伴爬山采药,参加农业劳动、打猎捕鱼、饲养家禽、驯狗等活动。青年时代的吴芮,经常拿《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放在一起研究,取其精华并成《孙吴兵法》,分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并带着吴氏族人子弟和当年跟随一起南下军士的后代,演练阵法。他18岁时就统制兵马1万7千多人,分布在鄱阳、余干、浮梁的各处要道,部队军纪严明,深受百姓拥戴。吴芮母亲梅氏为人贤慧,建议藏兵于民,兴农兴商,所以吴芮的部队不缺给养,他派出自己队伍中的得力骨干到四乡发展,其势力范围北到安徽祁门,东到赣浙边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阳。他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制定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称帝之后,次年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番县是秦王朝首次在江西设置的县,吴芮被百姓举荐为番邑(今鄱阳)令。

吴芮当上了番县首任县令,大胆革除弊政,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制定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他采用强硬手段铲除鄱阳盗匪劣徒势力,积极开通航运,发展渔业,推广农业技术。他要求百姓向朝廷如实呈报田地,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鼓励开垦荒地,与百姓约法三章,凡新开垦的田地一律归开垦者所用,5年内不缴纳赋税;外地流亡到番县的百姓,由官府按纳授地,派人传授生产技能,帮助他们安居乐业。吴芮所采取的这一系列仁政举措,深得民心,不仅使当时鄱阳湖流域的经济得到极大发展,而且势力范围扩大了数倍。

秦王朝末年,统治严酷,徭役繁重,使得百姓妻离子散,田园荒芜,散兵游勇四处抢劫。吴芮为保卫乡亲不受伤害,就组织家丁亲兵抗击流寇。他为人宽厚,只要是不袭扰百姓的散兵,一律给予出路,队伍因此不断壮大。由此可见,青年时期的吴芮就拥有了很高的军事、政治、管理、建设、经济等能力,并且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秦朝以刑罚天下,焚书坑儒,“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商鞅车裂,白起赐死,蒙恬被诛,李斯受戮,吕不韦自尽,韩非子囚杀为秦王朝孝敬犬马之劳的功臣良将没有一个得到善终。各级掌政者贪慕荣华,实行暴政,强征暴敛,滥用民力,轻视民生,野蛮开发,民怨载道。然而,独番县县令吴芮不随大流,坚持仁爱施政,轻徭薄赋,注重恤民,深得民心,被百越(以鄱阳为中心,东至浙西、西至广西、南至越南、北至长江南岸)人民尊吴芮为“番君”。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为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在安徽宿县大泽乡揭竿举行农民起义,8月,身为秦吏上吴芮第一个奋起响应,支持项羽、刘邦起义反秦,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威镇江南,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在楚汉相争时,吴芮看到项羽的残暴不得民心,加上好友张良的劝说,吴芮毅然站在刘邦一边,派出主力部队协同刘邦作战,并资助刘邦大量粮草。并以故衡山王身份参与了当时诸侯联名上疏拥立刘邦为帝的劝进活动。刘邦刚登帝位,就颁布诏书:“故衡山王吴芮,从百粤之兵,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芮为长沙王。”

吴芮以原秦长沙郡建立长沙国,领长沙(今湖南辖地)、豫章(今江西辖地)、象郡(岭南一带)、桂林(今广西辖地)、南海(今广东辖地)五郡,将湘县改名为临湘县(今日的长沙城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作为国都。从此,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王国,长沙第一次成为王国都城,“楚南雄镇”发展为汉藩王都,长沙开始以“楚汉名城”显扬于世。

中华揭氏先祖史禄

据《史记》《汉书》《读史方舆纪要》《广东通志》《百越先贤志》等典籍载:“史禄,其先越人,赘婿咸阳。禄仕秦,以史监郡。”史禄原是江西广昌人,只因父亲任嚣“赘婿咸阳”,并在秦国为官,史禄自然跟随父亲参军入伍。当年秦始皇进行统一南方之役,重用江西籍任嚣南平百越,后提拔其为南海郡尉。史禄随秦军转战南北,身经百战,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声名渐起,亦被封为郡监御史,其职责是负责监察郡县百官。在一场又一场的大战之后,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建立郡县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战场上历经磨练成长起来的史禄,很快升任“监渠漕掾”,主要负责工兵及后勤保障的工作。公元前217年,秦始皇派大军兵分五路南下,开始了“南平百越”的战争。由于岭南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难行,粮饷靠人力肩挑背驮,运送粮草十分艰难。秦军先是指向大庚、始安、临贺、桂阳、揭阳,即向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进军。但向广东、广西进军的秦军很不顺利,遇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粮饷无法供应上去,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只好驻守在湖南广西交界处,暂停了对百越的进攻。秦始皇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凿通一条运河连接南北水系,从而实施以水路运送粮草的方案,便下令监渠漕掾史禄“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于是,史禄带领士卒日夜勘察地形,发现兴安县地处湘江和漓江分水岭,附近的海洋河自南向北汇入湘江,不远处的始安江自北向南汇入漓江,两者之间距离不远,水位落差不大,于是选择在广西桂林市的兴安县凿挖灵渠,引湘水入漓江,将漓江与湘江连通,成为“湘桂走廊”。如此,运送粮食的船只便可从长江入湘江,经由海洋河和始安江,进入漓江,最终驶入珠江,将珠江、长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经过一系列的探源、选址、凿山、修坝、筑堤、辟道等艰巨工程,调集人马,筹集资金,艰辛开凿。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终于修成一条74华里长的人工运河——灵渠。这条人工开凿的灵渠,选址科学,设计巧妙,施工精当,使得秦军从水路用船只运送粮饷,浮舟过岭,彻底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问题。秦军有了充足的粮饷,深入百越腹地,势如破竹,因而一鼓作气,在当年就平定了百越,遂将岭南地域纳入大秦版图,使得北国与南疆连为一体,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始皇还移中原50万人到珠江流域与当地民族的百姓杂居,并在南方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

据《方舆纪要》载:“史禄转饷,留家揭岭。”并留任为“揭岭长”。史禄完成了开凿灵渠的任务,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后,便留在揭阳附近的揭岭小县任县令。《东汉会要·卷二十·职官》载:“县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故称“揭岭长”。

史禄明明姓“史”,怎么是“揭”姓的元祖呢?据《史记》《汉书》及相关史料记载,秦始皇“南平百越”后,岭南诸越国成了秦国诸郡。到秦二世时,全国广大民众由于不堪忍受其残暴统治,纷纷揭竿起义,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终于被推翻。又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以刘邦为高祖的西汉王朝随之诞生了。就在义军蜂起、中原动乱之时,南海尉任嚣患重病去世,龙川令赵佗接掌任嚣的职务,“摄行尉事”。农民起义军烽火燎原,直临两粤(亦称两越,即南越、东越,东越又称闽越。两越即广东、广西、福建)地区,赵伦立即传递檄文布告横浦、阳山、湟溪关说:“强盗的军队将要来,火速断绝道路,聚集军队来守卫自己!”他趁机以各种罪名诛杀了秦朝所设置任用的官吏,而安插他的党羽为代理长官。秦王朝破灭以后,赵佗又立即率兵攻打吞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新建汉朝,百废待兴,难以顾及两粤等边远地区,只得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派遣陆贾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通使,使和集百越不为南所害。刘邦驾崩至吕后主政期间,吕后对赵佗的南越王朝采取禁运铁器等强硬控制政策,赵佗以为是长沙王的计谋,长沙王是想“欲倚中国,击灭南越并王之,自为功也。”因此,赵佗被激怒,自封尊号为“南武帝”,发兵逾过梅岭攻打长沙,尽掠数县而去。吕后闻报大怒,即遣将军降虑侯灶调兵反击,但因时值盛暑,士兵水土不服,多患大疫,兵不能逾岭,不战而退。这样僵持了一年有余,吕后去世,朝廷只得罢兵。汉文帝继位以后,对南越王赵佗采取怀柔安抚的政策,一方面派人为赵佗原籍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的先人冢墓进行修茸,岁时奉祀;一方面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向赵佗宣示汉文帝德意。这些举措使赵佗大为感动,他即辞去“南武帝”之帝位,向汉文帝上表称臣。这样一来,西汉朝廷与南越以至被抑制的东越相安无事。

《史记·南越列传》和苏轼爱子苏过《史揭合序》《揭氏族谱》等史料记载,史禄“留家揭岭”,任“揭岭长”以后,思念老家广昌,但他任“揭岭长”身不由己,只得把儿子送往广昌老家。后来这个儿子生了孙子名叫史焕。史焕于公元前一百六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生长子史定(即史禄曾孙),长大后应征成为汉武帝一位年轻的护驾将军。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决意要把南方诸越国收入西汉版图,但当时北方匈奴侵汉活动猖獗,只得集中力量对付匈奴,无暇收复岭南,便采取与南越“交换人质”的办法稳住岭南。于是把护驾将军史定“羁令揭阳”,交换南越国太子婴齐到汉廷“入宿卫”。史定“为越胁令揭阳而阴据中国之喉吭,业二十载矣。乃元鼎六年,南越相吕嘉闻助、恢主战已戮,匈奴亦肆横行,遂叛越主,杀中国使。而东越兵临揭阳阴使南越,史定以素教聚蓄储者,挈地归汉,收平两越。武帝旌其忠,发诏诰封为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是黩武不出于定,而成功全仗于猛也。”这就是“揭”姓的由来。史禄的曾孙史定成为揭姓的始祖,史定的曾祖史禄无疑便是揭姓的元祖了。

史禄与吴芮齐心协力开凿灵渠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东北的兴安县。工程主体包括大小天平、铧嘴、南渠、北渠、秦堤、陡门等,设计巧妙,匠心独具,是一条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它“通三江、贯五岭”, 神奇地沟通了南北水路交通运输,被誉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司马迁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班固的《汉书·严助传》中都提到了史禄开凿灵渠的事迹,但记载却十分简略。直到宋代,才有了一些补充性的描述,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录》中写道:“湘水源于海阳山,在此下融江。融江为洋河下流,本南流。兴安地势最高,二水远不相谋。禄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元代人所修的《宋史·河渠志》里也说,“广西水灵渠源即漓水,在桂林兴安县之北,经县郭西南。其初乃秦史禄所凿,以下兵于南粤者。”

1963年3月,著名诗人、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在游览灵渠之后,写下了一首《满江红》,对灵渠做了极为巧妙和精准的概括评价:“北自长城,南来至,灵渠岸上。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将军墓,三人葬。听民间传说,目空君相。史禄开疆南复忆,猪龙作孽忘其妄。说猪龙,其实是祖龙,能开创。”介绍了灵渠作为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的结构和功用,生动地描述了灵渠作为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老运河的历史价值,将灵渠与长城相提并论,发出了“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慨叹;实际上,从秦代凿成通航直到一九三六年湘桂铁路通车,灵渠都在使用。它在世界航运史上留下了令人叹服的一笔,英国人李约瑟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把它称为历史奇迹。

前面已经介绍了负责开凿灵渠工程的,就是揭姓始祖揭猛(史定)的曾祖史禄。可是,人们未必都知道,在史禄主持开凿灵渠的浩大工程中,还有一位全力投入这项工程的“幕后英雄”,那就是吴芮。读者知道,吴芮早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3年(18岁)就拥有1.7万兵马,其势力范围北到安徽祁门,东到赣浙边界,南到福建,西到都昌、鄱阳,并且正在大力扩展。他“藏兵于民”,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所以很得民心,治域很富裕。到秦始皇称帝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实行郡县制时,百姓举荐他为番令(即鄱阳县令)。公元前217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南平百越”,每路十万,“一军塞镡城之岭(今越城岭一带),一军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带),一军处番禺之都(今广州),一军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军结馀干之水(今江西余干县一带)。”无疑,握有强兵巨富的鄱阳县令吴芮作为提供后勤保障的力量参加了这场战争,吴芮因此得以结识监渠漕掾史禄。第一次战役失败以后,秦始皇命史禄开凿灵渠,史禄自然离不开知识广博且又能提供物资的吴芮的帮助,于是,史禄与吴芮一个在“台前”任总指挥,一个在“幕后”提供物资保障,两人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历时三年艰苦奋斗,终于将灵渠开凿成功。于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开始发起第二次战役一举扫平了岭南,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朝版图。

秦始皇平定百越以后,史禄和吴芮由于职责、任命不同,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但最终“殊途同归”,结局基本相同。

“史禄转饷,留家揭岭”,功成名就。史禄选择了远离秦王朝政治中心咸阳,举家搬迁到了岭南揭岭。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至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军起义浪潮席卷天下,正因为史禄身处揭岭山高路远,又非朝廷重臣,并未班师回朝勤王,故得以远离战乱而保全身家性命。他将自己寄寓在东南一隅,伴随着天涯海角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怡然终老。他年轻时志向远大,投身战场追寻自己的梦想,中年时成就功业名留青史,晚年携家远避化外之地颐养天年。史禄集理想、追梦、拼搏、成功、归隐于一身,他的一生,堪称完美人生。

吴芮继续担任“番令”。至公元前209年,为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而爆发农民起义,吴芮作为秦吏,第一个奋起响应,先是被项羽封为衡山王;继而投奔刘邦,被封为长沙王。

《汉书》载:“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吴芮被封为长沙王之后,低调为人,忠诚事君,功高不骄,保境安民,把自己大部分领地让给刘邦子女,又将自己的部分精锐亲兵分到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帐下。吴芮的子孙秉承其厚德。与吴芮同受封的异姓王共有8位,其他7位很快被刘邦借故或废或诛,惟有长沙王吴芮独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一首《寄沈鄱阳》诗称赞吴芮:“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朝渡藤溪霜落後,夜过麾岭月明中。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唯有番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清代才子蒋士铨在鄱阳十八坊毛家巷凭吊“番君庙”(吴芮庙)时,写了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叙述吴芮的一生:“汉定天下封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称忠只一长沙王,生都临湘死庙食。暴虐当时苦秦政,独有番君重民命。抚字能仁杀贱勇,汉家名将秦时令。婚姻早识骊山徒,择婿忍教子孙贤……丈夫功业立天下,生王死神宁苟且?江湖民心亦易得,在尔鄱阳后来者。”

(作者地址:江西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区分局老干科,联系电话:13507083612)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