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寻根问祖 >

华夏吴姓始祖“泰伯奔吴(江南)”路线考记Ⅱ

发布时间:2017-10-03 19:32 来源:中国报道
华夏吴姓始祖“泰伯奔吴(江南)”路线考记
特约撰稿: 吴多兴
 
    原标题《“泰伯奔吴”路线考》內容提要“泰伯奔吴”在先周历史上,算得上一件大事,所以,它与周之兴起 一样,备受史学界的密切关注。尽管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册一《吴太伯世家》中 有明载,但在《史记》以及后来许多古籍、史书都没有涉足奔吴的过程,从而引起近 代学者对“泰伯奔吴”原因和地望争论,众说纷纭。

 


    为探求其解,笔者从 2014 年 4 月至 2016 年 4 月,历时三年多时间先后三次,到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等 地,围绕着三条可选路线逐段进行实地考证。今将在其地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实地考 察所见、所闻,整理成文在此抛砖引玉。
 




    关于“泰伯奔吴”是朝东奔还是朝南走的问题。从卫星地图看,西安、宝鸡的南面横隔着东西走向,海拔 3000 多米高 的巍巍秦岭。朝东奔虽可以避开险峻的秦岭,且出潼关之后多为坦途,路 程相对好走,毋容置疑。但笔者认为,“泰伯奔吴”虽说是姬周部落内部 之事,也不能抛开当时殷商对周部落严控的政治背景。按《竹书纪年》记 载,古公亶父是武乙元年由“邠迁于岐周”。武乙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 岐邑”。周部落迁周原后,古公亶父用联姻的办法让季历娶商王朝王畿地 区贵族女儿太任为妻,以婚结盟,冀缓解商王朝对姬周部族的疑心和猜忌。 尽管如此,还是消除不了商王朝对姬周部落兴起的疑忌。就在周部族刚开 始壮大、开始有所建树时,武乙死后不久,继位的文丁就乘季厉亲去献捷 之机,将季历羁禁在塞库,致使季历抱病困顿而亡。有功而诛,说明商朝 统治者对周人十分警惕,一旦露强,就遂然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所以“泰 伯奔吴”的路线选择不可能不避开商朝政治中心而往东(当时商朝政治中心 在今河南安阳、商丘一带)。而且出了潼关就是山西和河南境界,离商朝的 政治中心商都已不远,加上潼关守备森严,笔者认为泰伯他们要取道东走, 那是自投罗网,这些政治因素决定他们不可能东出潼关,只能朝南走。
 



    一、是走水道还是走陆路? “泰伯奔吴”是走水道还是走旱路?这是第二个遗疑。笔者对陕西省 地形沙盘、卫星地图和一些史籍考证,认为:“泰伯奔吴”不排除有时水旱兼程,但主要应是走水道。因为,一是,泰伯先祖三次大迁徙几乎都是 走水路,而且在周部族长大的泰伯、仲雍也亲身经历过跟随父亲大迁徙的 全过程,所以,走水路对周部落和泰伯、仲雍是轻车熟路;二是他们从西 镇吴山出发南下宝鸡必经秦岭,而宝鸡南面的巍巍秦岭是由大大小小断块, 千古地壳运动而分割形成三级层面,其最高一级的是海拔 2300-3500m 的 夷平面—— 今天的太白山跑马梁面;其次一级是以终南断块和佛坪断块岭 脊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兴隆岭、草链岭的海拔 2600- 2900m 的夷平面和以华山、蟒岭、 流岭、马道岭、柴关岭为代表的 海拔 1600-2200m 的夷平面,共 三个夷平面。不仅山高路陡、崎 岖、险峻,到处是猛兽、毒蛇的 深山丛林、广袤的无人区,不说 古时,即使当今 歩 要 行穿越也难 以做到的,这样,只能沿河道走。 棧可是 ,如右图所示南下的大河小川两岸多处是悬崖峭壁,当时又没有 道, 旱路是走不通的。所以,只能以水道为主,一路顺水漂流而下;三是,从现有史料看,虽然还没有发现周人在商末已掌握造船的技能,可是,据史 料记载,早在夏朝寒浞时,倚着潍水立国的斟鄩人就知道将树木的中心刳 凹,制成独木舟,作为往来的交通工具(这与常州淹城出土的独木舟有奇合) 。 清末年,在河南省安阳县附近对殷商遗址大规模发掘时,除了掘出无数青 銅器皿外还有一件四尺米高,重达一千七百五十斤的司母戊鼎,说明商代 铸铜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水平。再之,从陕西博物馆、十堰博物馆、湖北 博物馆、新干大洋洲和吴城以及常州淹城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皿和武器,不 仅种类极多,而且上面的花纹极为精致。1989 年江西省考古专家对新干县 大洋洲商代大墓挖掘时,在出土的大量精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号称“中华 钺王”的大钺,就宽达 39.5 公分,重达 11.4 公斤。说明我们的先人在 3500 多年前就具备制造各种工具的能力,泰伯他们一行就地取材制造木伐或独 木舟之类的水上交通工具,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四是,走水道除秦岭北 坡小段溯源而上外,其后都是顺水漂流而下,既省力又快捷。

    南下路线选择。“泰伯奔吴”路线,丹江口以下路线多有公论,关键在于秦岭路段, 沿着哪条古道和如何翻越海拔 3000 多米高的秦岭的问题。从卫星地图和陕 西省地形沙盘看,可供选择的路线有三条:一是褒斜道,从岐山→西镇吴山→到县功镇→再由县功入金陵河→在 宝鸡市金星村处入渭河→沿渭河往东在眉县由斜谷口入秦岭,沿斜水东侧 南行,越老爷岭入桃川谷,进入褒河上源之一的红岩河上游(今太白县城所 在地嘴头镇),再折向西南行,经两河口、关山街入白云河→红岩河→到江口镇入下南河→在武关驿镇入褒河→在汉中龙江镇入汉水(又叫汉江)→ 洋县→紫阳→安康→白河→郧县→入湖北丹江口市→汇入汉江→老河口市 →襄樊→沙洋县→汉川→到武汉入长江→鄱阳湖地区大洋洲、吴城一带→ 铜陵、丹徒、屯溪一带→镇江→常州→无锡梅村。二是陈仓道,从岐山→西镇吴山→到县功镇→再由县功入金陵河→在 宝鸡市汇入渭河→沿渭河西入嘉陵江故道→凤县→两当→徽县→略阳→勉 县→汉中→入汉水(又叫汉江)→洋县→紫阳→安康→白河→郧县→入湖 北丹江口市→汇入汉江→老河口市→襄樊→沙洋县→汉川→到武汉入长江 →鄱阳湖地区大洋洲、吴城一带→铜陵、丹徒、屯溪一带→镇江→常州→ 无锡梅村。三是武关道,正当笔者研考第一、第二条路线时,南阳吴雷宗亲提供 一个信息:据史书记载,当年左宗棠曾经通过荆紫关、商洛这条古道输送 军用物资往新疆。受其启发,经查考有关资料,陕西东边的确有一条古时 很有名的“商於古道”(古籍记“商淤古道”,现称“商於古道”)。从而, 出现了可供研考的第三条路线: 从岐山→西镇吴山→县功镇→入金陵河→宝鸡→渭河故道→西安与渭 南之间的灞河→溯蓝桥水而上至新店子,经牧护关翻越秦岭,进入商地。 顺丹水(丹江)支流七盘河 荊 →丹江→商洛市→沿丹江→ 紫关→入湖北丹 江口市→汇入汉江→老河口市→襄樊→沙洋县→汉川→到武汉入长江→鄱 阳湖地区大洋洲、吴城一带→铜陵、丹徒、屯溪一带→镇江→常州→无锡 梅村。 笔者在 2014 年 4 月对西安、岐山、周原、武功、彬县考证之后,经在 较长时间的研考和准备,于 2016 年 4 月中旬又从无锡出发,分别对常州、 镇江、铜陵、南昌、江西新干县大洋州和樟树吴城进行考证。第三次是 2016 年 5 月,从上海直飞西安,自西安启程到宝鸡、西镇吴山、商洛、荆紫关、 凤县、汉中、城固、旬阳、十堰、郧县、丹江口、汉川、武汉等地,从地 形地貌、出土文物、历史资料和遗存等方面对这三条路线,逐条进行实地 考证,6 月 3 日从武汉顺利回到无锡泰伯庙。





 
    通过这段考证,笔者认为: 1、根据“西镇吴山”历史遗存,吴山山门上苏轼和吴介《伯仲初始》 荊《 吴祖地》题匾,“泰伯奔吴”始发点应该是宝鸡新街镇安头村的“西 镇吴山”。 “西镇吴山”牌楼正面苏轼《伯仲初始》题匾荊 “西镇吴山”牌楼背面吴介《 吴祖地》题匾2、南下关键是如何穿越森林茂密,古木参天的巍巍秦岭。秦岭古道虽 有六条,但能供其选择的只有武关、褒斜、陈仓三条。我最初相中的是中秦岭古道示意图间这条“褒斜古道”,从地图上看“褒斜古道”北起在宝鸡以东眉县境内, 发源于秦岭北波的斜水出口处的斜谷, 斜水在眉县境内进入渭河。而秦岭 南坡的褒河上游源头与斜水源头相对应,两水的源头在秦岭山脊相距仅五 里之远。褒河顺着河谷南流至汉中汇入汉江东去,经丹江口到武汉下长江。 泰伯、仲雍一行如果过宝鸡之后取道“褒斜古道”穿越秦岭,无疑是一条 截弯取直的较短路线。可是,在这次实地考证时发现,所要翻越的秦岭很 陡峭,沿途很多路段河谷狭窄险峻,两岸都是絕壁,没有搭建桟道之前根 本无法行走,加上人烟稀少,多有野兽出入,要从北坡的斜谷逆着斜水急 流攀上海抜 3000 米左右的秦岭,在还没有栈道的情况下,也非件易事。加 上南坡褒河两岸陡峭,南泻水急,此道风险尤大。再之,又没有文献和出 土文物佐证,也只好割舍打消其初心。3、那么,是否走“陈仓道”呢?“陈仓道”系关中西侧穿越秦岭通往 陕南、四川的主要驿道。据说这条谷道曾是楚汉相争时韩信用“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之谋略由此道北上关中,帮刘邦北定三秦,而声名鹊起,传扬 古今。笔者到凤县考证时,听当地一位学者说:当地有韩信想出这计是受 “泰伯奔楚”(他们说“奔楚”而不是“奔吴”可能是受当地口音的影响)的启发之传说。并说在《凤翔县志》中有记载,但这次考证中未来得及找 其物。 “陈仓道”由于该道北 端始发点为秦汉时陈仓县, 故称“陈仓道”;又因该道 在秦岭北侧处有个散关扼 控和该道在沿嘉陵江上源 故水道上,秦时设置有故道 县(即现在的凤县),又名 “散关道”和“故道”。此 道前段是嘉陵江(嘉陵江上 游古时称故道水)河谷,而 嘉陵江发源于宝鸡西南的 散岭,散岭北面又有条清姜 河(又有书称为塔河),由 此北流到宝鸡汇入渭河,两 水源头相对且相隔不远,恰 好秦岭在这段陷落一缺口, 因位于凤县,称为“宝凤隘 道”并设大散关。由此可见, 只要从宝鸡攀上宝凤隘口, 通过大散关后沿嘉陵江河谷(古时称为嘉陵故道)南下,然后绕行甘肃的 两当县和徽县,再进入汉中的略阳,就可走出秦岭,经勉县入汉中。 此道开辟于先秦时期,秦末汉初已成为沟通关中与巴蜀的重要通道。 “陈仓道”河谷宽阔,大部分路程平坦,路上村庄稠密,又有嘉陵江水运 可利用,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该道是先民们过秦岭最早利用的隘道。但 是,路程较远,须绕个大弯,同时,我们这次考证时,顺这条道从宝鸡→ 凤县→汉中→城固→旬阳,一路上都找不到史料、遗存和出土文物佐证。 因此,我们只好打消其念头。 真是“山穷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前面二条道被否决之后,我们开始“商於古道”探索,从西安到商洛,经荆紫关到丹江口一路 进行考证。 4、“商於古道”西起古商州蓝桥,东至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今河南 省内乡县桃溪镇罗沟村於家沟),由丹水(丹江)水路和旱路组成,穿越连 接多个驿站、城池及险关,担负边关军事、传递、商贸的六百多里长的通 道。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商於之地属楚国,后来被秦国占领,商於之地也 就成为商鞅封邑。 从此,“商於古道” 也就渐渐成为秦国 通往楚国以及南方 的一条重要通道。 于是,秦国就在这 个丹凤南边,北依 巍巍少习山,南临 滔滔武关河,接近 秦楚边界的地方修 筑起古道上的重要 关隘,作为朝廷京 畿南大门,史称“ 武关”,后来人们 将此道称为“武关 道”“武关古道” 。春秋战国至秦汉 时期称作“武关道” “商於道”,唐代 又称为“商山道”“商 州路”,泛称“商 於之地六百里”。 “商於古道”旱 路:从今蓝田县城,过灞河至坡底村,上七盘岭,绕芦山北侧,经六郎关、大坡垴过蓝桥镇,溯蓝 桥水而上至新店子, 经 牧护关翻越秦岭,进入 商地。顺丹水(丹江) 支流七盘河而下至黑 龙口,经麻街抵商州城。 再由商州城东南行, 经 现丹凤县,穿越丹江北 侧丘陵,过桃花铺、铁 峪铺到达武关,下南阳、 邓州、荆襄以至江南和 岭南;水道:从今蓝 田县城,下灞河至坡 底村,上七盘岭,经 蓝桥镇,溯蓝桥水而 上至新店子,经牧护 关翻越秦岭,进入商 地。顺丹水(丹江) 支流七盘河而下至黑 龙口,经麻街抵商州 城。然后顺水漂流而 下商镇→竹林关→过 凤楼镇→到达荊紫关→丹江口→汇入汉水下荆襄以至江南。 根据史料记载和这次考察收集到的资料、卫星地图和陕西地形沙盘看, 该道较为平缓,险峻地段不多,是较好的选项。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吴多兴 ,男,生于1940年,中共党员。海南省文昌市人,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历任柳州工程机械厂技术员、设计科副科长、副总工程师、厂长,广西机械工业厅总工程师,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海南省工业厅副厅长兼海南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和党委书记,海南省企业工委副书记,海南省工业厅巡视员等职。2001年退休后潜心于姬吴文化,著有《姬吴史踪》本书为作者多年心血之作。







    参加工作30多年,在柳州工程机械厂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高频电火花机床、导轨淬火机床、数控线切割机、450A可控硅大功率电脉冲机床、数控钢板火焰切割机床等项目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为提高工厂的生产率及产品质量,解决生产上的技术关键做出了较大贡献。调到海南省工作后,尤其在兼任海南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党委书记期间,根据海南省电力相对超前、电网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电力建设重点应从电源建设转移到电网建设上来的新思路。为实现这个战略转移,主持编制了《海南省电力系统"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发展规划》,修改《海南省电力系统"九五"期间220kV网架设计》,1996年建成了玉洲、格基两个220kV变电站,扩建了鹅毛岭220kV变电站,积极筹资改造农村电网,成功地实现了南山电厂利用天然气发电;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积极推进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在海口市组织实施以供电可靠性达到99.9%为目标的"999"试点工程,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电力企业要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战略思想。带领全局同志学邯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海口电厂和大广坝电厂上台阶。在全国率先取消超计划用电加价的规定,实施电价随用电量增多而递减等鼓励用电措施;为推进海南电力系统双文明建设,抓"内强素质沙刚形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内容的队伍和形象建设,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许。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