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吴氏欢迎你!

位置>主页 > 原创作品 >

清代常州五大学派之孟河医派文化

发布时间:2021-10-08 23:18 来源:天下吴氏网
文/程协润
      孟河镇位于常州市新北区,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而且是全国重点镇之一。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文脉的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灿烂,创造了许多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孟河医派文化所创造的中医学文化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百年来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华,积淀了中华世代文明相传的文化精髓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中医药重要历史文化之一。孟河医派文化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代常州形成孟河医派文化 孟河医派文化不但是常州人的自豪,更是我们孟河人的骄傲。“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孟河医派文化是清代常州著名的五大学派文化之一的发祥地。孟河医派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中医学一个地方性流派文化,从开创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孟河医派开创人物,被《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的费伯雄,由于治愈清道光帝失音和皇太后肺痫痈,而获道光皇帝赐赠:“是活国手”匾额和“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的联幅;孟河医派的中坚力量马培之,为慈禧皇太看病,所赐匾额“务存精要”,被当朝封为“三品御医”,当年清代京城曾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著”,成为当时京城有名的三大御医与名医之最。在上海与孟河两地成名的巢崇山和巢渭芳,巢家医学渊源,学验两富,名重乡里为百姓就医,家中珍藏病家赠予:“愿为良医、不作良相”。孟河医派后期领袖与传承创新人物,丁甘仁和同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现上海中医学院前生,首任“上海和江苏的中医学会”会长。民国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赠予丁甘仁“博施济众”的美誉匾额,并享受着“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的美称。
      2006年,在常州召开首届中国孟河医学论坛和孟河医派学术研讨会,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胡坤平和常州市居丽琴副市长为孟河医派陈列馆开馆揭碑,成立了孟河中医研究所,并再版了孟河四家医集,费伯雄故居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孟河医派文化被评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市政府与新北北政府和孟河镇政府三方共同出资修缮了费伯雄故居;并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新建了代表常州中医学文化的孟河医派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在常州召开孟河医派研究会,由孟河中医研究所、常州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学会在常州举办孟河医派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讨会。弘扬祖国中医传统文化 传承孟河医派医德医术,2008年,又在常州中医院召开第一届孟河医派文化传承学会。2009年,在常州市新北区政府世纪厅隆重举行了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子拜师仪式。2009年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在上海广德中医门诊部隆重举行了“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广德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上海中医药大学何星海副书记和学会顾书华会长签“关于筹建上海中医药大学孟河医派传承书院合作意向书”。2010年孟河医派传承学会顾书华会长个人出资几千万元,修缮复建了4间白墙青瓦,木雕门窗,屋头侧墙上的几层高挑檐的丁甘仁故居。丁甘仁故居纪念碑亭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年92岁的吴阶平题写碑文,已列入常州市文物保护遗址名录。2013年,新建了桃李厅,桃李厅是江南地区唯一拥有5个亭子、四面花窗落地的花厅;桃李厅匾额“桃李满天下”五个大字由丁济万弟子、国医大师、时年95岁高寿的裘沛然题写(2015年审报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技艺”);2015年4月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栏目首播了五集电视人物传记片《孟河医派》与全国观众见面。2016年,又新建了3层高的塔楼——孟河医派传承书院……。2018年初,以《孟河医派》为原型、备受全国中医人与中医药界高度关注40集电视连续剧《老中医》,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老中医》热播的效应,成为老百姓饭前茶后的热议话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有关《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家出台了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中,医保范围内的的中成药有1321个,与2009年版相比增加了289个中成药目录。
      孟河医派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孟河四家医药流派起源远渊流长,最早起源始于明末清初的费氏家族,原籍江西省锴山县,后迁居入镇江,曾为明末朝中大臣,费尚有入清后不再愿意做官,从此隐名若迹改从医。因避当朝战乱,全家又迁居孟河水乡古镇,秉承世医家业,擅长内科杂病治疗,从此开创了孟河费氏中医药业的生涯。费氏世代有传人,迄今第十四世,300多年,其中以第九世费伯雄最著,《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费绳甫:少年时给祖父费伯雄记录药方,学医同案诊病,因诊脉精细、辨证明确.用药纯粹不杂,颇得祖父费伯雄赞赏。直到中年之际才迁居上海单独施诊看病,由于在上海就医诊务繁忙,生平少有著述,则留有数十则诊案,多为病情较重而辨证独到之者,其诊病用药秉承世医家风,清润平稳。传承学医的子孙有费子彬、费赞臣与费季翔等后人。
      孟河明末清初,太医院马院判,将蒋成荣招为女婿,蒋成荣为婿后继承马氏家族世医大业,开创了孟河马氏世医之初,其中以第四世马省三、第六世马培之最盛名。马家的马省三,马培之祖孙俩,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马培之等马氏家人已汇成自己别具一格的中华民族中医药流派学术。
      巢崇山、巢渭芳是巢家在上海和孟河两地成名的名医,均名重一世,名震几省。巢崇山在上海行医五十载;巢渭芳因得马文植之传而行医,精内科,尤长于时病,外科也甚精通。其子巢少芳,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25岁就开始临证,在孟河当地一直很有名望。其孙巢念祖、其重孙巢重庆一世在孟河地区行医于世,可以说是一世盛名名重乡里了。
      孟河医派文化后期领袖人物丁甘仁,为孟河医派后期之冠。有“孟河宿学,歇浦良医”和东南医学界“祭酒”之美誉。16岁时先学于堂兄丁松溪,后从学医于常州圩塘马绍成,马仲清,后又改从学于马培之,几年学业以后,初行医于孟河,后转道在无锡、苏州市等地从医,后经巢崇山推荐,去上海仁济善堂施诊行医,定居沪上四十多年,受益民众逾千万,从此上海一举成名。在1916年,他联合同道夏应堂、谢利恒集资办学,成立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又建沪南、北广益中医院,从此各省求学者闻风而来,其中程门雪、黄文东、章次公等最有名望,号称为“丁氏学派”者。丁甘仁之子丁仲英,孙丁济万、丁济华、丁济民、丁济南等,亦克绍家业。曾孙丁景源等在美国以及香港从事中医药工作,尤其是丁景源,为中医药针灸文化获得美国官方认可,为祖国中医学文化向海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为美国纽约医师公会理事长,为孟河医派文化无疑又增添了一道绚丽而辉煌的光环。
      到清末民初,孟河四大医家的名人医家已陆续向东发展,费伯雄晚年寓居泰兴;沙石安迁镇江大港;马培之去无锡晚年则定居苏州;巢崇山、费绳甫先后到了上海;丁甘仁先迁苏州,后复东行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法家到宜兴和桥与武进雪堰桥等地。至民国前期,孟河医派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和深远的影响,孟河四大医家名人纷纷向外发展至江苏整个江南一带、甚至拓展到上海和渐江,已逐步波及至全国各地,已成为清朝与民国时期的一代代名医,已发展成为江苏一大家中医药流派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医药流派文化之一。
      总的来看,由于各名医家学经验的不断发展,同时又博采诸家,向外发展期的孟河医派在学术内容上更为丰富,名声四起,各有传人,影响也愈来愈广,已经波及到沪宁线与整个苏南浙北一带。自此以后,虽然孟河巢渭芳,马伯藩等留居故里,亦有名气了,但总体上看孟河的医事已不及当年繁盛了。
      孟河医派文化的学术发展 孟河医派文化的开创人物费伯雄生平对慢性病有深刻的阐述,是近代治虚劳专家。费伯雄少年时习举世业,他会写诗作文,擅长下棋弹琴,举冠即有文名。后来弃儒学医,承传家学,潜心研究《灵枢》、《素问》以及张仲景以后诸多名医大家的医学著述。以擅长治疗杂病而享誉医坛。在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名噪江南,远近求医问学者络绎不绝。费伯雄觉得当时中医药界不善于继承前人医药经案学术的成果,他一生呕心沥血,尽平身之全力,将自己的医药见解和临床经验编写成医书,著有《医醇》书稿(共24卷),未及刊印,但因太平天国战乱而焚毁。后来费伯雄晚年追忆原书内容,重新随笔记录撰写,但“不及十之二三”(《医醇义•自序》),并改变书名,计4卷;后又撰成《医方论》4卷。费伯雄孙费绳甫、费哲甫亦系费氏名家,费绳甫以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著有《临诊便览》《费绳甫医话医案》等。费伯雄其他著作有《怪疾奇方》《费批医学心语》、《费氏食养三种》(《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等 ......。     
      孟河医派中坚力量之一马培之,祖籍原是安徽,又称马徵君。祖上曾掌管明朝太医院,名声益显赫;他随祖临诊十六年,精于内、外及喉科。光绪六年,由江苏巡抚吴元炳推荐入京为慈禧皇太后诊疾,深得西太后慈禧幸宠,家有御赐匾额“福”和“务存精要”。著有《马批外科全生集》、《医略存真》《青囊秘传》及医案行世。学生众多,著名的如孟河名医丁甘仁、无锡邓星伯、丹阳贺季衡。传贺季衡者有颜亦鲁、张泽生等,现上海同济大学终身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颜德馨即颜亦鲁哲嗣,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是马培之侄孙马惠卿的入室弟子,均得马家秘传。1880年马培之进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名声大震;清朝宫廷里还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著”的声誉。从此以后,马培之被称为“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几十年之后北京人仍称马培之为当时京城三大名医之一。
      巢崇山初在家乡孟河行医,后在沪悬壶济世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精,于肠痈所施刀针手法,多有独到之处,以行医广泛而著称,为清同治、光绪年间沪上名医。著有《巢崇山医案》等,治验刊载《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传有《千金珍秘方》一书。巢渭芳为巢氏又一名医,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他是费伯雄寄子,又是马培之的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他认为“治时病贵在不失时机,尤须审症求因、药有专任,片面求稳每致贻患,一味求全反将掣肘,皆不足取法”。孟河巢家中医学确有卓见,著有《巢渭芳医话》等。
       丁甘仁在中医学术上能继承孟河前辈,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其最大的贡献是首创“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既继承发扬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更造就了一大批中医人才,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颂。他是继问业于马培之外科和汪莲石伤寒学,熟谙经方,兼通时方,究古证今,闻博见广,能兼蓄马培之内外喉三科之长。初行医于孟河,继迁至苏州,后东行上海,定居沪上四十多年,受益大众超千万人,为上海一大名医学家;民国首任大总统孙中山,为其亲颁匾额“博施济众”嘉勉其济世之心。著有《孟河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丁甘仁临证医集》《丁甘仁医案续编》《喉痧症治概要》等。
       孟河医派各家之间也互相渗透。余听鸿受马氏外科当明脉理思想的影响,选择了清代名家的外科医案,藉以反映外证的病机变化和内治方法。光大了氏医学。丁甘仁私淑费氏,力倡和缓,杂病调治上多有费氏之法。除此以外,孟河各家常有转学旁门的情况,如马氏后裔马书坤、马嘉生、马笃卿三人曾就学于丁甘仁之门,时称“马氏三骏”;出于世医家族的巢渭芳,投身马培之门下,而为当时孟河医派留居家乡故里的主要名医药家之一。
      孟河医派文化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流派所及,传承海内外至今未衰,它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传统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孟河四大医家医药流派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文化,似一颗颗灿烂的中医药明星,照耀在中华民族的中医学坛上;孟河医派文化的崛起,为祖国传统中医药增添了创新的活力,对中医药进一步发展到中医学起了鼓舞自强的作用,这是孟河医派文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孟河医派文化的传承 孟河医派文化和吴中医派文化同为江苏享誉全国的中医学术流派文化,孟河医派文化是明、清朝代中医药冠吴中;清、民时期中医学甲天下的常州清代五大学派之一。孟河医派文化作为常州市传统中医药的文脉和中医学文化品牌得到广泛传承与研究。2006年,常州市政府修缮了孟河医派文化代表的费伯雄故居;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建代表常州中医学文化的孟河医派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常州新成立了常州市孟河医学研究所和孟河医派文化研究会;孟河镇成立了历史文化研究会,从文化角度专门开展了对孟河医派文化的研究,并撰写与公开出版发行了《孟河医派文化》。2017年孟河镇孟河医院根据原卫生部长崔月华的题词,将孟河医院升格为孟河中医院,2019年,在孟河中医院东边新建了孟河医派的中医一条街,预计2022年即将开街,开展孟河医派的传承与光大工作。顾书华在成立孟河医派传承学会的基础上,专门新建了孟河医派书院,使孟河医派的丁门形成、传承、发扬、光大与研究和创新工作能得到更好地开展。
      常州市多次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孟河医学论坛会与学术研究专题报告会,上海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副所长颜乾麟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潘朝曦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朱建华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和美国中医药学会顾问丁景孝、美国纽约东方医学中心崔志强总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夏亭主任中医师等10余位专家分别作了《孟河医派历史回顾》《孟河医家学术思想特色初探》《丁氏流派在美国的发展》《论中医流派的发展与e-learning》征集到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稿有几百余篇,由常州市中医药学会与新北区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分别汇编成《孟河医派研究文集》《孟河医派论坛文萃》《孟河医派》等。还出版了由常州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杨忠撰写的《丁甘仁传》;常州对孟河医派文化研究与传承可是“热浪滚滚”。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会长顾书华在新北区孟河医派传承拜师班上强调了中医传承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顾书华还专门介绍了孟河医派传承学会成立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抢救孟河医派文化的工作,主要是老一代孟河医派丁门弟子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治疗经验的传承,举办传承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标是在10年左右内培养出1000名左右孟河医派的合格传人。
      孟河医派文化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孟河四大名医家费马巢丁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风格与临床经验和医案医著,集中地反映了其孜孜不倦地拜医、学医、行医、传医和创新发展祖国传统中医学的精神,自始至终体现了 “小小医人,大医精诚”的以医报国的敬业精神。孟河医派文化四大名医家不仅充分发挥了几千年来中医先贤们的特长,又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流派中医学,逐步形成了代表祖国传统中医学文化——孟河医派文化,终成了一代代宗师巨匠,德扬海内,业著杏林,医技精湛,桃李成圃。真正体现了“医灯续焰先哲创业,杏林泰斗后代师表”的最高意境。
      把辉煌的孟河医派文化发扬光大、创新的丁甘仁,在民国初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现代化中医学学校,“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这对传承孟河医派文化的医德医术是功不可没的,为我国近代中药学界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所以,目前丁门是孟河医派文化传人中最主要的一家门派。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选择以研究和继承孟河医派文化丁门学术思想为主,不仅还有健在的孟河医派丁门后生为孟河医派传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由于孟河医派丁门学术思想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鲜明的学术思想特色,是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孟河医派传承学会选择研究丁门学术思想,进行抢救性的继承工作,并努力将孟河医派丁门学术思想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主要通过收集、整理、汇总近代我国和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丁门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投资建设丁甘仁故居,并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孟河医派文化的形成、发展与辉煌过程的纪实电视片等一系列活动,并广泛开展收徒与继承工作,这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中医药学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的成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必将对包括孟河医派文化在内的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文化的抢救、传承、发展、创新,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孟河医派文化不但是常州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文化。
      孟河医派文化传遍世界 在祖国中医学的历史长河中,孟河医派文化不过是其中的一支细流学派文化,但它的影响是不小的。孟河医派学术文化得以流传风靡于海内外,走向了世界至今不衰。从初始的孟河四大医家形成为孟河四大中医药术再发展上升到孟河医派文化,孟河医派文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常州清代有名五大学派的特色文化之一。一是孟河医派文化的四大医家看病时辨症细腻准确,用药润和平正,即使遇到危难急症与重症者,用药仍然不离润和与平淡,在润和与平淡中显示出孟河四大医家的神奇疗效。二是孟河医派文化的四大医家能揽中华中药医之大成,不论是伤寒温病还是奇难杂症,外内各科,博采众长,悉数容纳,且从不拘泥于门派之争,取长补短,将各派精练学术熔冶于一炉。三是孟河医派的四大医家治病方法多样灵活,从不教条,且不分内外,以治疗病人为先为本,所以孟河四大医家医派治疗外症及咽喉疾病为显著,且在民间流有不少有效秘方。四是孟河医派的四大医家以弘扬中药医术为宗旨,不分门户,广收门徒,善于学术交流,能写著作书,还能创办医刊与学校,并且带出众多的传承弟子,已发展到全国各地和港澳与世界各地。可谓“孟河医派文化传承弟子遍天下”,后来许多传承弟子的掌门人已成为现代著名中医学专家。
      孟河医派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如建国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程门雪、黄文东,以及建国前后的著名中医丁济万、曹仲衡、刘佐彤、王一仁、盛梦仙、秦伯未、宋大仁、秦伯未、章次公、曹仲衡、许半龙、王慎轩、叶劲秋、严苍山、李怡庵、余鸿孙、施文德、谢金生、陈存仁、刘佐彤、陈耀堂、何时希、严以平等。另有裘沛然、阮望春、朱良春、李怡庵、施文德、谢金生、严以平、裘沛然、颜亦鲁颜德馨传承门人都是一代中医翘楚和杏林骨干,传承门人及再传弟子在全国达上千人,﹙常州有300多人不一一列举﹚。新中国共评选了三届国医大师90位,孟河医派中就产生了16位国医大师,可谓“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有称为“丁门学派”者,丁甘仁之子丁仲英,共和国建立前后著名中医专家和后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的孙丁济万、丁济华、丁济民、丁济南等,亦克绍家业。曾孙丁景源等在美国以及香港从事中医工作,尤其是丁景源,为中医针灸获得美国官方认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为美国纽约医师公会理事长。曾孙丁一谔任上海龙华医院中医教授,把丁门孟河医派传承世界,重孙丁佐弘﹙丁一谔的儿子﹚专门从事中医药﹙学﹚文化的研究工作。孟河丁门学派的传承和教育改革,对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影响极其重大而深远,不仅推动了近代中医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学﹚教育形式,扩大了中医药﹙学﹚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接受西方医学知识,开创了“中西汇通”为特色的医学研究风气,这种中西结合的创新精神,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孟河医派传承人已将中华民族中医文化的精髓传承至世界各地,孟河医派文化的四大名医药﹙学﹚家将在世界各地流芳百世。
      “小小医人、大医精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醇正和缓、平淡至极;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治病救人、以德报怨”;这是博大精深孟河医派文化的真正秘决。目前,孟河医派的传承人已经遍布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印尼、香港、台湾等世界地区。我们充分相信随着孟河医派传承学会的成立,孟河医派文化才会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解除病痛。孟河医派文化和吴门叶派文化,都是中国近代中医药的一大流派医学文化。孟河医派四大名医家逐渐驰名,各家流派药术经验积累之丰富,促进了孟河四大中医药经验的逐渐成熟和中医药流派文化之分,为逐步形成孟河四家医药流派文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孟河四家医药流派文化走向辉煌华夏的传统文化孟河医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医学基础。我非常相信孟河医派传承学会的弟子与传人一定能将这一最最优秀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孟河医派文化永久地传承下去,并在世界各地不断发扬光大,创造出更新、更多、更辉煌的明天。
 
      【作者简介】程协润 男 汉族,195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常州孟河镇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常州齐梁文化与孟河医派文化特约研究员。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农村经济研究会会员,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会员。已撰写发表549篇﹝296.95万字﹞各类(散文与经济学术性论文)文章,分别刊登在全国101家报刊杂志上;曾先后公开出版《汤友常奇人奇事》《孟河医派文化》《说说家乡齐梁文化》《汤友常二》《出彩孟河人》《世界风云人物——汤友常》共223.86万字六本图书,分别被武进、常州、上海、南京等市图书馆作永久性收藏。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 作词∶吴蜀丰 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905080184@qq.com

联系人吴蜀丰 电话: 18883313913 

责任编辑:吴蜀丰

0

【友情提示】天下吴氏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坚持不站队,保持正确的主观立场,以弘扬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为主旋律!只要你姓吴,只要你是正能量的来稿,我们都欢迎!
《相约天下吴氏网》主题歌作词:吴蜀丰作曲演唱:吴仕长

吴氏文化正能量,至德精神在弘扬。开拓进取创辉煌,谱写时代新篇章。
三让高风孔圣赞,第一世家史记传。天上有口遍天下,家风传承树典范。
我是吴氏好儿郎,仁爱谦让传万代。相约天下吴氏网,因为有你更精彩!

来稿要求图文分开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图文供稿)
投稿公共邮箱:txw4006935168@163.com
联系人吴蜀丰电话:18883313913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天下吴氏网招聘|
版权所有 天下吴氏网 电话: 18883313913 | 电子邮件:txws4006935168@163.com   023-62795070 
媒体支持:中国报道网 合作媒体:重庆报道网 | 泰伯文化传媒(重庆)有限公司独家营运
常年法律顾问吴彭龄执业证号码:13202199210937510 江苏仁勤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融汇大道7号1-13-10 |备案号:渝ICP备15011658号-3